分享

【转载】原创:屠呦呦的被冷落,与市场有关吗?

 何明昌 2015-10-11



          夜深了,正在卧室读书。忽听太太在客厅高声告诉我:“中国药学家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陡然一惊,终于来了。


原创:屠呦呦的被冷落,与市场有关吗? - 王晓光 - 王晓光 

        获奖人是谁?开始不知道。待看到“屠呦呦”的名字和“青蒿素”时,忽然想起,早几年就曾读过关于她的报道了。急忙打开电脑翻查,果然,在2012年2月的读书笔记中找到该文章——


      《中国之蒿》——作者:董少东。


        我在当时的笔记中写到:


       “ .........很惊讶!原来,曾肆虐国人的疟疾,最初的特效药是法国人发明的奎宁——金鸡纳霜——这个特效药名字不陌生,不仅在清朝皇帝的故事中时常出现,就是在红军艰苦转战、跋涉长征的记述里也时常提到,可知那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是进口药。


        后来呢,这种珍贵的药为何不见了?历史记载所云不详。读此文方知,原来,奎宁药虽好,但也在人体上产生了抗药性,渐渐不灵了。后来是由于越南战争的爆发,热带地区的疟疾病狂发,几乎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于是,中国开始独立研制治疗疟疾病的新型特效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直到70年代末才研制出至今仍在风行世界的‘青蒿素’。


        可惜当时的国人不懂得专利保护,因而被西方人无偿获得、大行其道。1990年后,由于中国疟疾病的几近绝迹,这种特效药在中国也几乎没有了市场。


        但‘青蒿素’仍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为此获得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该奖项称青蒿素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药学创举’。


        这段史实鲜为人知,现在才被揭开,令人唏嘘不止.........”


        时隔近四年,今天再看这段笔记,有点惭愧,其实我还是太浅薄了。2012年被“揭开”的史实其实仍未被完全揭开,因为从屠呦呦获得国际医药学界大奖——“拉斯克医学奖”——至今也有四年过去了,屠呦呦仍不是院士,仍然受到各种非议,仍在国内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


        国际科学界肯定知道上述种种怪像,但仍然连续两次将最高荣誉授予屠呦呦。我觉得,这不啻是给中国科学界一记响亮的耳光。


        再细看当年的笔记,其中有一段“1990年后,由于中国疟疾病的几近绝迹,这种特效药在中国也几乎没有了市场。”


        “没有了市场”?屠呦呦在国内受到的非议,该不会与这段文字相关吧?


        这样一个科学家,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一个“在中国几乎没有市场”,也由于其技术秘密早已被公开不会从国际上获得任何经济利益的项目中,其坚持坐“冷板凳”的毅力,我辈当向其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