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工:一个让物成为语言的艺术家

 汉青的马甲 2015-10-11



郭工《木板》。顺随物的自然形迹展开劳作,呈现物的本意与内在形态,是格物致知带有批评意味的当代实践。


郭工的创作是东方哲学格物致知理念的当代实践。他对物有深入的思考,并具备老练地处置物的能力与手段。几年前从文化的视角展开的探讨与表达已被近来从存在与哲学层面展开的工作所取代,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超越与回归的品格。艺术家的语法从演绎变成了拷问,物的属性也从材料变成了本体。这之间的区别是本质意义的跨越:郭工从一个用材料说话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让物成为语言的艺术家。

其门评






木板 342cmx22cmx22cm 325cmx22cmx22cm 旧木梁 2015

其门艺术第一回《塞壬的沉默》


格物穷理与艺术直觉

——谈艺术家郭工的作品

文/王静


现代主义艺术之后,视觉艺术不断对人类世界思想和行为轨迹进行修正,视觉艺术的存在意义之一,已不仅仅是单纯美学意义上的玩味,更成为不断为世界前行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当代观念艺术家有改造社会的强烈欲望,通过在视觉艺术领域的探索构成了不同于哲学、文学、政治之于社会的改造方案,这些视觉化的精神图景承载着艺术家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良苦用心,以一种立场和态度的形式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甚至演变成为改变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力量。



钢筋肖像 红木 尺寸不一 2014


然而近些年,即便是在类似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这样的当代艺术最前沿的实验阵地,有关观念艺术的新的价值贡献的争论也一直不绝于耳。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不断深化,艺术的进展却越来越举步维艰,人类对精神和道德感的信仰被文明推进的惯性吞噬,各种政治的、话语的、经济的权利中心不断侵占个体精神家园的存在空间。什么是可持续的、具有建树的,能够为未来的历史进程提供源源动力的文化力量?这是摆在东西方文明面前共同的议题。




二分之一木梁1 木梁 250x35x55cm 2012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近年在中国的美术界,出现了基于全球范围内观念艺术成果,并对中国艺术的文化源流和当下价值意义再思考的艺术实践。如批评家高明潞策划的“意派——世纪思维”大展;由20余位艺术家自发组织的“次声计划”系列展览等,都可以视为有宗旨、有目标地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回应。在这其中,艺术家郭工的个体艺术实践逐渐显现出具有独立性的文化切入点和视觉的结构组织方式以及独特的个人艺术线索。


首先,在他作品的价值观上,有着明显的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基因,郭工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中,是为数不多阅读广博、敏于思考的艺术家,他通过对中西方历史和哲学著作的通读和交叉性的比较研究,更加体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哲学所深藏的精神能量和通达的世界观,进而为自己的艺术作品找到了实践的理论依存。他的作品重形式和语言的精确,同时又呈现出对自然和艺术直觉的尊崇,这或许与他多次提到的“格物”的思想方法有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南宋朱熹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陆九渊解释为“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格物致知之功也”,到明代王阳明认为“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历经汉代以降,宋明理学,乃至近代的理论建树,虽对于“格物”的意义难以给出准确的解释,而使得儒学界争论延续逾千年,但“格物致知”作为看待客观存在的方式和方法提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对待“物”与“心性”的哲学态度——通过格物知事理,进而至意诚,指导了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治学方法和品行修为。郭工在一篇谈话中提到,他在作品的创作和思考过程中“会跟格物论的思路接接气,探索一下先人那种智慧的修行方式,就像做一个练习,一个功课,从《心光》那件作品开始,这个方法就参与得多一些了。”《心光》取意于佛教语——佛教谓佛心所照之光,郭工将特殊组合的氙灯装置于一个通体暗黑只留一道缝隙的人工特制灯泡外壳内,在密闭无光的环境中,在烟气的升腾中,仅存的缝隙中所透射出的那道刺眼的强光所拥有的穿透力,就好像历经迷乱之后的大彻大悟般的,立场鲜明、通达透彻。在面对现实的错综多变的客观世界时,郭工的作品就像一道选择题,引领观众与之一起展开思考和抉择。


心经 综合媒介 50x50x130cm 2011


艺术家作品的精神本质与道家学说的“道法自然”及儒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的仁德思想衣钵相承。即使将最具工业文明象征的成果用于作品的实现过程,也丝毫掩盖不住其背后提出的具有反思意义的问题:现代文明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终将带来一场社会的信仰危机,人的世界的幸福感和自足感究竟来自哪里?他的作品中对光、流动、空间等自然要素融入视觉的回归令人重新感受到不同于对生命本身的质感的保护和对人类自身感知力的重新发掘,而非追求对外在力量和那些流于形式的可言说性,是对这个问题的释疑和解答。令郭工受到关注的一件重要作品,名为《树》,他在许多展览场合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了对树的意义的解构和重建,由树的年轮引申到经过旋切的被改变了物理形态的一棵树,通常概念下的树的物理属性、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被不着痕迹地统一在一个视觉背景下,其言说和思维的开放性以及对作品形式的准确把握,都决定了这是一件成功的观念艺术作品,观众在为艺术家的剖析能力鼓掌的同时,思维也会与之一并游走。他的另一件名为《心经》的作品,更加考验了观众的参与性和对佛教大义的感知能力,艺术家仅留了作品名称这唯一一把可能打开作品秘密空间的钥匙,除此之外,就只剩不断振颤的被屏蔽了声音的暗黑的喇叭了。观众围绕作品不断揣摩的专注,继而再次折返全心投入感知的过程,完整了整件作品听与被听的互文,何为《心经》?心经即为心音,不为万物扰动,心中常常清静,纯然是对浮躁心性的冷却。


白光 综合媒介 80x180cm 2010


郭的作品中对自然物的关注和运用,让我联想起2012年卡塞尔文献展上在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展出的英国艺术家瑞安??êμ?£¨Ryan Gander)的作品《我需要一些可以记忆的意义(不可见的力)》,艺术家带给所有参观者的是来自展厅上方吹来的两股清冽的风。那件作品的作者甘德希望的是观者在参观了大量展品后,能有一个空旷、安静、凉爽的空间对所看、所闻有所思;同时在驻足沉思之时,不忘记这风中曾经历过的德国历史浓郁的味道。在当下的时空下,两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同样的是对内心的关照和对自然物不约而同的关注,又各有不同所指,这在今天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可进一步展开讨论和比较的问题。


倒计时 综合媒介 826x53x45cm 2009


郭工的艺术属于治愈系,这类艺术可以为盲目追逐现代性造成的破坏力疗伤,而我更愿意将之定位为一位现代文人,而非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的悲悯,即具有古典文人的品性,也具有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他的艺术实践案例所展示的对自我精神价值的建构,对艺术潮流的独立判断与自觉,为我们讨论中国当下观念艺术的文化创见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视角和依据。








一棵松 树木等综合材料 500x200x120cm 2014


一动不如一静

文/许晟


郭工的“一棵松”这件作品,是他一年多前创作的“一棵树”的延续。在“一棵树”里,一根槐树干的中间部分被旋切加工,像卷轴一样展开。技术的方式,带来一个与技术无关的切面,创造了一个永远不会自然呈现的纬度,让我们看到树的“内部”。这个“内部”位于正常的树的结构之外,只因为艺术家的介入而出现。于是,在作品形态的提示下,我们的感知也随之进入一个非正常的范畴,在“自然”和“介入”之间高速震颤,最终在视线里达到脆弱的平衡。作品在帮助我们遗忘或者抑制一切有关“动”与“静”的区别,制造了一个不存在的,与自我,外在,或者两者之间,都无关联的空间。那是一个内心的与世隔绝之处,并随作品在展厅里打开,唤醒着某种沉睡已久的感知。



从古至今,“松”的形象被无数次描绘,成为了文化层面的象征,并很容易变成一种符号化的物象。但在郭工的新作品里,机械旋切的过程与结果,以及这一形态本身所具备的精神张力和强度,足以将任何一棵树所代表的种类或身份,还原到那棵树本身的生命形态。而松树的内涵与质感,才能够与这种还原的力量相平衡,将文化层面的树,还原为生命层面的个体。就像我们在面对一个人时,究竟是看到他/她的社会属性与角色,还是将他/她作为一个自然中的生命来看待,这是不同世界观或价值观的碰撞。因此,机械的旋切与“松”的对话,已经将“松”这个整体,还原为一棵松本身的长势,性格,与气质。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松”,而是这棵松。如此一来,它身上所带有的,自古传承的,静态的精神与美学尺度,终于在动态的介入中被激活,脱离了物象与符号的范畴,变成了鲜活的气质与姿态,被赋予了新的,在当下存在的生命。当它最终又以静态作品的方式呈现时,已经直面了强大的美学和文化基因,在与它们对话之后洗尽铅华,并最终成为自己。萨特曾说,我们落入象征,是因为懦弱[注1]。“一棵松”拥有郭工所注入的生命与情感,它在直面这个世界;如果非要成为象征,它宁愿象征一些从未被象征过的东西,那就是它自己。

槐树的切面是与纸类似的乳白色,而松的切面微微泛黄,有年月的感觉。当它觉醒成为自己时,遥远时空的传承,以及自身的生命经验,都同时浮现在眼前,阻碍了它的一切语言和行动,保持着无限跃动的静止状态;就像某出英国戏剧中的女主角所说:“当这个世界的一切真实扑面而来,我还能说些什么?”同时,我们分明能在切面的纹理中,看到它作为个体的生命形式所传承的基因。基因里不再是“文脉”这个整体,也不是“松”的物象所经历过的描绘,而是它和它的土地天生具备的,历史与精神深处的脉搏。对“一棵松”来说,文化身份只是它的日常,不是它的使命。往事不需要怀旧,往事依然流淌在它的血液里,成为它的本能;和它自己在当下所经历的,相对短暂的生长,旋切,绽放,还有伤痕一起,让它最终出现在那里。



天下 综合媒介 55x55x20cmx6 2012


“天下”这件作品和“一棵松”一样,是直观内心的产物。它直接呈现了一个我们所有人都熟悉的倒影。在封闭的室内空间,这个倒影变成了虚拟的内在世界,扩展着我们内心的宽度。铜盆的材质与形状摆脱了时代的印记,变成一个单纯的,俯身向水的通道。白色方台,水泥地面,展厅的封闭空间,让我们远离黄土与蓝天,构成了属于今天的物质的对话;让我们在当下的时空里,得到恒久不变的,关于立足天地之间的领悟。这个世界原本没有“东方”和“西方”之分,只有“天上”与“天下”之别。“东方”是启蒙运动之后的欧洲学者的发明,让明代之后的中国突然间成为了“东方”。这一概念随之贯穿了对整个“东方”之前的中国的认知。追溯式的命名实际上切断了我们与过去的联系,将一切鲜活的感知都变成了文化学或艺术史层面的规则与理论,这正是阻碍我们调动内在经验的最大障碍。“东方”是遥不可及的迷途,“天下”则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这也许不是这件作品想要表述的,却是它能够被创作的原因。立于天地之间的生动情感,在时光流转中交织成空白,漂浮在今天的空气里,无处不在,却常常被遗忘。


身处世间的方式有很多,而整个世界也能以一种被归纳过的简单形式,存在于我们内心。归纳世界的过程是内在的思考与本能得以展开的过程,最终又凝聚在作品的形式中;这虽然只是作品的表象,却比真实的世界更加接近真相。实际上,艺术作品永远都是表象,这一点从未改变。动结束于静,静是动的中心;艺术的表象是一切思考与经验交织的最终结果,是具象化的精神,是与永恒相连的结点,是开始与结束。美的尺度为此而丈量。今天的艺术与过去的区别,不在于把作品变成理念的工具,而是在今天的经验里,继续寻找理念的终点或者起点。






郭工

1966 生于中国山西

1988 毕业于山西晋中学院艺术系


2015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安格里纳美术馆,威尔士,奥地利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萨拉贡博物馆,法国

今日叹茶去,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第三届三亚艺术季,三亚,中国

Art Taipei 2014, 台北,中国台湾

觉得释界·当代佛教艺术作品邀请展,法门寺,陕西宝鸡,中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山东时代美术馆,济南,中国

单调,NUOART,北京,中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卡尔舒特艺术中心,比德尔斯多夫,德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中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波恩当代艺术中心,波恩,德国


2013

寂静,ZERO零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MAGI'900, 博洛尼亚,意大利

延伸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阳美术馆,大同,中国

空间的肖像.2013芳草地艺术节,芳草地画廊,北京,中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米希尔宫,威尼斯,意大利

一棵松,NUOART,北京,中国

过去相连的今日肖像,廊桥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12

慢活,荔空间,北京,中国

身体显影,艺术8,北京,中国

形式与本体,廊桥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其实我等了你很久,和颐酒店,北京,中国

聚慧,西安美术馆,西安,中国

通告,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2011

节外生枝,艺术通道,北京,中国

自然契约,大上海时代广场,上海,中国

黑白现实主义,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中国

64届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宫,戛纳,法国

黑白,0艺术馆,北京,中国

记忆 - 身份,MK2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0 大声展,八百秀,上海,中国

大声展,物体吞吐机,三里屯SOHO ,北京,中国

偶发,上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变卦,艺术通道,北京,中国

艺术为人民 - 第一届中国社区艺术巡回展,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油画 - 建国六十周年香港学术邀请展,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中国


2008

SEOUL亚西亚美术招待展,首尔,韩国

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7

SEOUL亚西亚美术招待展,首尔,韩国


2006

SEOUL亚西亚美术招待展,首尔,韩国


2005

SEOUL亚西亚美术招待展,首尔,韩国


2003

启步 - 当代油画艺术展,太原,山西,中国


1993

力士,罗马,意大利



Guo Gong


1966 Born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1988 Graduated from Fine Arts Department of Jinzhong Normal Institute of Shanxi


Exhibition:


2015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ngleriehner, Austria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Musée de Salagon, France

Today, Praise the Tea,Today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2014

Art Sanya, Sanya , China

ArtTaipei 2014, Taipei,China

Buddhism Boundary,Famen Temple,Shanxi,China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Shandong Times Art Museum,Jinnan, China

Single Tone, NUOART, Beijing, China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Kunstwerk Carlshütte, Büdelsdorf, Germany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Yuan Art Museum,Beijing, China

ART Basel-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Kunstraum Villa Friede, Bonn, Germany


2013

Silence – The contemporary renaissance of oriental aesthetics, ZERO art space, Beijing, China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s in contemporary arts, MAGI'900, Bologna, Italy

One Pine, NUOART, Beijing, China


Confronting Anitya – Orient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Art, Palazzo Michiel,Venice, Italy

And eternity in a portrait, re-C art space, Chengdu, China

The portrait of space,Parkview Green Art Festival (PVGA) 2013, Parkview Green Art, Beijing, China

Extending - 2013 Datong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Biennual, Heyang Gallery, Datong, China


2012

Slow Pace, Li Space, Beijing, China

Body Phenomenon, Beijing Yishu8, Beijing, China

The Noumena, Re-C Art Space, Chengdu, China

Actually I Have Waiting for You for Quite aLong Time, Yitel Hotel, Beijing, China

The Gathering of Wisdom, Xian Art Museum, Xian, China

Notice, 798 Space, Beijing, China


2011

Unexpected Issues, Art Channel, Beijing, China

Natrual Contract, Shanghai Times Square, Shanghai, China

The Black and White Realism, Beijing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64th Canes Film Festival, France

Black/White, Zero Fine Arts Space, Beijing, China

Memory/Identity, MK2 Art Space, Beijing, China


2010

Loud Group Show, Babai Show Art Space, Shanghai, China

In-out Machine, Sanlitun SOHO, Beijing, China

By Accident, Sunshine Inter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2009

Transformational Hexagram, Art Channel, Beijing, China

Art Serves People – the 1st Session of Chinese Community Art-Tour Exhibition, Beijing, China

'Chinese 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 - the Six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PRC - the Academic Invitation Exhibition of Hong Kong Counci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Hong Kong, China


2008

SEOUL Hosted Asia Minor Art Exhibition, Seoul, Korea

Guang Zhou Triennium Art Exhibition, Guangzhou Gallery, China


2007

SEOUL Hosted Central Asian Art Exhibition, Seoul, Korea


2006

SEOUL Hosted Asia Minor Art Exhibition, Seoul, Korea


2005

SEOUL Hosted Asia Minor Art Exhibition, Seoul, Korea


2003

Starting-Contemporary Oil Art Exhibition, Taiyuan, Shanxi, China


1993

Hercules, Rome, Italy





艺术自由 得其门而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