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
99艺术网
长征空间-郭凤怡-第三次个展现场及作品图 继2005年“谁是郭凤怡”和2009年“我是郭凤怡”之后,长征空间在7月第三次举办郭凤怡个展“郭凤怡”。从展览名称来看,长征似乎在努力明确郭凤怡的身份。但是,与国外相比,这一工作在国内进行得并没有那么顺利。墙外的花香何时能被墙内的人闻到? 一、“鬼画符”or艺术创作? “我想画什么了我就在纸中间写下什么。然后就是运气和一笔一笔地画,画之前不知道会出来个什么,画完了才知道是什么,以后再看,又看出很多个什么来。我因为不知道才画,画是为了知道。” 这不是一段关于神秘占卜术的描写,而是艺术家郭凤怡对画画过程的自述。 郭凤怡画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从易经、医理到三皇五帝、河图洛书、帝葬、占卜等等,随着她所见增多,这一范围还扩大到了西方的传统人物与地理风貌。 据卢杰介绍,郭凤怡绘画的过程就是气功的练习过程,她根据那个时间段所感受到的“场”来运笔作画,画到哪里算哪里,无法预测在哪里会出现另外一个图像,而画作就成了在某个“场”中郭凤怡状态的记录。 总的来说她的画中所描绘的都不是具体的现实生活,而是属于她的玄妙世界观、宇宙观。虽然说修习气功是为了自身治病,但从她所关注的事物来看,她是在用独特的认知模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问题。 江因风在微博上评价郭凤怡的画“比较接近传统文化内核”,这一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近与运用传统观念、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们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推测出在郭凤怡的观念中甚至没有“传统”与“当代”这样的界定。从创作与观看的角度来说,她的画具有封闭性,因为画画是她自己检测自我能量,问询世界认知世界的方式。 高士明这样描写自己观看画作后的感受:“郭凤怡创造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图像世界,一个从蝮蛇眼中折射出的神秘恐怖的世界。那是一种我们不愿意用‘艺术’来称谓的图像,却具有震慑人心的能量。其慑人的力量来自妖异诡秘的画面,更加来自表面那显著的荒诞之后的现实性。她的画面上盘踞着一种类似于诅咒的真实的可怕力量,因我们一无所知而愈加可怕。那是另一种可能的不为人知的现实,另一种真相。此现实为她所独有,不可穿透,无法测度,如同晦暗的漫无边际的迷宫。” 这一段文艺的表述也许可以理解成:郭凤怡的作品具有不可识别与不可沟通的特性。 我们大可以质疑郭凤怡认知中的科学性,甚至扣一顶封建迷信装神弄鬼的大帽子。但是她的画居然自成一家,开创了自己的图式与风格。面对这些我们已经不太去思考的事物,你会感叹:她理解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并且,她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画作都具有极大的整体性,像是来自一个自成系统的认知世界。 对于郭凤怡的画观看者有诸多的描述,听起来最为形象的是“像一头全身开满菊花的鸟人”。这些画大都是上下延伸成为长的条幅,并且以卷曲的线条构造形象,但没有成为僵化生硬的图式。“运气”的说法听起来过于玄妙,正是这一点使得画作的创作过程包含了很大的偶发性,也使得她的画区别于一般的“民间工艺”,不是按照程式步骤就可以习得的。我们最不能忽视的是,她的有趣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这为她的作品赋予了吸引力。 郭凤怡-人体经络图 二、商业炒作or画廊运作? 卢杰一直用“遭遇”一词来形容长征空间与郭凤怡的结缘,实际上那个时候长征空间还叫做“二万五千里长征文化传播中心”。 2002年,卢杰与邱志杰发起了长征计划,也叫做“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艺术项目。这个项目汇集了中国与国际的艺术家、作家和学者等250人,他们重新走了革命史上红军长征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道路。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郭凤怡。 郭凤怡,1942年7月生于西安,1962年高中毕业。从1989年5月起,她因病退休并开始练习气功。两年后,从未受到过美术教育的郭凤怡开始画画。这些画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策划的展览中展出时被长征计划发现的。从此,郭凤怡加入了巡展的长征之路,并且这一路上有着众多闪耀的地点:伦敦海沃德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和奥地利Graz美术馆群展,加拿大和新西兰两个公立美术馆个展,横滨,台北,光州,卡内基双、三年展……直到她去世后,今年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策展人还选择了她的12件作品参展。卢杰说:她的作品拥有“巨大的能量”,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成就感:“长征空间十一年的工作中最为之骄傲的是使国际当代艺术界认识了郭凤怡。” 但正是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入场券,让郭凤怡成为艺术界的焦点并由彭德的一篇文章开始发生了“论战”。在激烈的争论中最为核心的是对郭凤怡身份的质疑,由此延伸到对推手长征空间“炒作”郭凤怡进行诟病。 彭德臆测郭凤怡由于得知长征的商业运作过程后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并以这一点作为谴责长征的理由之一,这一说法自然是不攻自破。卢杰和他的长征计划花了很多的心力推广郭凤怡的艺术,用她挑战了精英性质的当代艺术,成为学术界和市场上的一个特例。 伦敦Hayward美术馆馆长Ralph Rugoff曾选择郭凤怡的作品在群展The Alternative Guide to the Universe中展出。谈及原因时,Ralph说:“如今艺术家只针对艺术史而工作,而我关心艺术和世界与生命的关系,以及未知的知识和视觉方式。”在国外策展人的眼中,郭凤怡同样被作为探究艺术新的可能性,以独特艺术问题触动精英的角色。 张颂仁在2005写的一篇文章中将郭凤怡定位为西方美术界所划分的“圈外”(Outisder)艺术,又称“素人”( Naive) 艺术。圈外指的是正统美术史与学术圈之外。 这一定义其实正符合长征计划当时的宗旨,对当代艺术的批评性认识是卢杰整个长征计划的基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长征计划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打破圈子”,打开当代艺术的可能性和它狭隘的边界,“提供一种鲜活的、流动的、扎根于民间色彩和地方生态的艺术创作和展示模式,以及艺术史和理论书写的跨媒体的新模式”。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只有一个郭凤怡是不够的。 郭凤怡在国外的参展经历激起了一些人对卢杰的不满,他们认为长征的运作让郭凤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嘲弄了中国当代艺术。但是,艺术是最为强调个体性的,什么时候国人不再将如此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投射到艺术领域,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馆和平行展才能不以数量的庞大来证明艺术面貌的多样。关于郭凤怡现象的讨论给出了这样的提示,心态要摆摆正,才不至于继续走神化或者妖魔化的极端。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 = = = = 关于99艺术网= = = = = |
|
来自: 昵称30232863 > 《丹道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