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山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事迹简介|安庆市文化馆

 ganggang0611 2015-10-12

潜山弹腔——行走在艰难的传承路上

记省级非遗项目潜山弹腔传承人宋晓琴

    七月二十一日安庆电视台《记录安庆》栏目组深入潜山县五庙乡许畈村,全程拍摄了许畈弹腔业余剧团省级传承人宋晓琴表演的弹腔剧目。传承三百余年的民间戏曲又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是潜山县活态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重要举措。     宋晓琴,女,家住五庙乡程冲村许家坂,1962年出生,现年49年。幼小在娘家喜爱戏剧,常常随本屋戏班外出演出黄梅戏,受到观众的好评。     21岁出嫁到许家坂后,受许家坂弹腔戏剧的艺术渲染,从小喜爱黄梅戏的她,又爱上弹腔戏,于是她虚心向老一辈请教学习,利用锅前锅后,田头地间的歇息时间用心练唱。在祖父许忠育和弹腔传承人许晓初等老一辈的精心指导下,她久唱不厌,百炼不烦,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前辈艺人的认可,多次登台演出。先后在潜山县举办的建国六十周年全县文艺调演中,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2009年参加天柱山登山节开幕式演出,2010年又到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演出。得到了领导的好评,自己受到了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从此树立了传承弹腔艺术的信心。     潜山弹腔,即老徽调。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性班社甚多,其中“五世堂”(余家班)、“四箴堂”、“同乐堂”等长年出演。凭借长江水路优势,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乾隆五十五年,京城调集民间班社进京,徽班也相继进京,并在京城渐而形成“四大徽班”即“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各自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占据京城舞台,并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弹腔被称为京剧的母体艺术,为京剧大师程长庚打下了丰厚的艺术底蕴,程长庚被誉为“京剧鼻祖”、“徽班领袖”。四大徽班流寓京都以后潜山本土艺人依然保留着自然特色,使弹腔这一生态艺术得以延续。     弹腔一直以皖江地域为核心流传地,因此,她的胚胎基因、成长历程深得皖江文化之浸润,弹腔音乐唱腔中还融汇了大量的民歌小调,汲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营养。     弹腔的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尤其是潜山、岳西山区的艺人,这种方音更为浓重。唱腔与“小白”全用方言,大白用方言韵白。唱腔在基本腔框架内,根据方言的四声调值,产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因而,弹腔乡土气息浓郁。     宋晓琴说:弹腔艺人绝大多数出自农民或农村手工业者,其“表现主体”和“审美主体”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弹腔的剧目表现了民众生活、风土民情,反映了本地域人民的道德观、审美观。     稀有剧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潜山弹腔也以特殊的方式折射出古皖民间数百年来凝聚于其中的思想、情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它不仅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且是一段历史时期的一面镜子。可惜的是,潜山弹腔在非常时期的艰难流传过程中,所产生的优秀剧目多已散佚,且濒于失传。其历代创作的剧本、曲牌,包括使用的服饰、脸谱、道具,以及与此有关的记载、评价、书籍等史料,都难以收集。熟知弹腔艺术的老艺人渐已作古,演员青黄不接,人才匮乏,剧团设施陈旧老化。新的戏剧剧种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弹腔表现形式和内容难以适应现代观众审美要求,使得“潜山弹腔” 这一流传了三百余年,历史上曾经与徽剧、弋阳腔、目连戏和黄梅戏等许多著名的地方戏相唱和、相影响、相媲美的稀有地方戏剧种,却鲜为人知、面临濒危,几乎销声匿迹。          潜山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从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发,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弹腔艺术的起源、流布范围、传承谱系以及代表性的剧目和人物等,进行发掘和研究,这不仅向世人充分展示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且灿烂多姿的古皖文化,也能更好地传承、弘扬和保护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瑰丽的民间艺术之源。宋晓琴积极参与,上下奔走呼号,许畈弹腔剧社已挂牌成立,并培养了三十多名青年演员,老艺人许开学、王兰香已被认定为省级传承人,她们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带徒学艺,宋小琴已成为第三批省级传承人,许畈弹腔班复排的“二进宫”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县文艺调演中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参加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展演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由于县、乡领导对弹腔艺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先期由许开学、王兰香等三位老传承人和宋晓琴筹划组建了弹腔艺术传承中心,培养了许承初、许子东、许开化、许林虎、许承来等6名骨干演员。由于人手不够,又达不到传承的目的,再吸收了年少的许丹丹、许裕萍、许冬红、许婷婷、许承志等。现在剧社有三十多人,大家满怀激情地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演练。在演练中,老的不保守,小的刻苦虚心。召集时无一缺席,场面情趣高亢,进展可观。     目前潜山县已建立弹腔艺术生产和艺术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制订了弹腔艺术奖励机制,对演出剧目予以场次补贴,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培养腔弹后继人才,我们相信,欣逢盛世,古老的艺术必将焕发出多彩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