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隆汇小编:跨越百年的投资考古

 日照青山 2015-10-12

      

哲学投资:战胜人性,驾驭“良性资本”,在“趋势启动点”,“集中、分批、杠杆”投资于“精选组合”,终生为合伙人获取稳健、持续、较高收益。

跨越百年的投资考古

@哲学投资  赵越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起点,你有100万元,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每当遇到难题,人类的智慧就会走向历史寻求答案。

回到100年多前的1900年,你有1万英镑,你得资金将投向哪里?

回首百年,确实存在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只需要理性坚持就能完成财富的爆炸式增长。以下文章中我选择的数据来自荷兰银行和伦敦商学院出版的著作--《投资收益百年史》,作者是Elroy Dimson 和 Paul Marsh,他们从尘封的报纸和古老的记录中重新建立了科学独立的数据库,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我将以数据和事实为前提,进行科学的论证。

答案1.不要借钱给ZF和银行

通胀猛于虎也,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货币操纵者通过控制货币的周期性通胀通缩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也正是因为货币的通胀通缩让我们的投资变得有趣。

如果你把钞票埋在你家后院的树下,那你肯定是20世纪最大的输家,因为你根本无法对抗通胀。假如你有1万元,通胀率是5%,20年后其购买力剩35.84元,若通货膨胀率是10%,20年后其购买力仅剩12.16元。

如果把钱借给银行收利息这比埋在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一般比长期国债利率低,不妨直接看投资长期国债的效果--借钱给ZF。

我以20世纪国运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你在1900年以1万英镑投资于此指数,到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年均收益率5.4%。听起来还不错,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令人颇为失望,这100年里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为1.3%。短期国债就更不用提了,如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收益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为1%的年均收益率。

纵观主流国家在20世纪的长期国债收益,美英日意澳加丹法德荷瑞典瑞士。

若投资这12国的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排名前三位的是:丹麦2.7%、瑞典2.3%、瑞士2.1%。为什么都是些欧洲小国,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日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这12国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2.3%,意-2.3%,日-1.5%,全为负,更可怕的是在德国的统计数据中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对外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国债均一文不值,几乎造成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国的共同点是——野心勃勃,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二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国中最低的,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国家中德日均排前几。

我们从20世纪的投资考古中得到了第一个答案:不要借钱给ZF,尤其别借钱给雄心勃勃的ZF,当然更不能借给银行,因为银行本身拿你的钱也是去投资、去放贷,而且收益还不如国债。当然,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ZF,不在我所述范围之内,你将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答案2.享受优质企业所创造的长期利益

佛祖关了一扇门必然将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制造了通货膨胀这条猛虎,也留下了“投资生产力”这条活路。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尝试了各种社会制度,造成数以万计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体验了眩目的繁荣和恐怖的萧条。在这100年里经历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风暴过后,我们发现,长期来看“最安全”的国债其实是最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最高风险”的证券居然成为了财富的“避难所”。

若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


值得注意的是:

1.这里的股票是指“整体市场股票”而不是成份股指数,成分股指数的收益远远超过整体市场股票。

2.你必须选择复利投资,它会像核弹般放大你的投资收益。若你同样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英国股市,但你把每次分红都用于消费,那么100年后它将增长为161万英镑,收益还不错,只是与复利投资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什么不要选择那些要什么管理费,计提方式为日、周、半月、月的基金公司,这背后的数字游戏,足以让你的收益悄然流失,随着时间的积累,通过“复利效应”的放大,收益差别巨大。

巴菲特曾说他的投资原则只有两条:

第1条.不要亏损。

第2条.牢牢记住第一条。

只要保住本金享受复利,哪怕是10%的缓慢复利,你都会成为最大的财富赢家,1万到1.6946亿的惊人增长也只是100年10.2%的年均复利。

欧洲金融统治者罗斯柴尔德说: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0几岁有1万元,看到这篇文章后,进行指数投资,以10.2%的年均收益率,25年后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均收益率是20%,25年后将拥有878万元,35年后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根本不用为养老金操心。

也许你会问,通货膨胀呢?

如果发生恶性通胀岂不是这10%、20%的收益率变得微不足道?

不用怕,那就是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第三个答案。

答案3.股票是通货膨胀的避风港

德国1923年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但同时代表社会财富的德国股市也同时上涨了30000倍,股票代表生产力,它庇佑了那些在灾难中持有它的人。

股市财富放大效应

1.企业上市将价值放大

2.企业成长将价值再次放大

3.羊群效应将股价波动放大

4.复利效应将财富爆炸式放大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提供了财富转移的绝佳方式

答案4.房地产年均收益6%

房地产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吗?

错,房地产比股票更不“安全”。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买房总不会亏损,但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经历实在太短,仅有20年的感受,这20年中,我们非常幸运的即赶上了国内的房地产牛市,又赶上全球房地产牛市,20年的短期数据拿来作样本得出所谓的规律是会害死人的。

美国的房地产曾在100年的时间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当然我们面对的是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注定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房产将取得超额收益,但我们讨论的是确定性极高的长期收益。退一步讲即使在房地产的牛市中,地产公司股票的增长仍可分享地产发展的繁荣,更何况,股市市盈率将这种收益放大,人性的弱点也将股市波动放大,更有利于获得超额收益。看似“最安全”的东西长期来讲往往“最不安全”。

当然,房地产的实用性功能也是股票无法替代的,就像股票的高流动性也是房地产无法替代的,我们只是从收益的角度来考量长期标的的选择。

答案5.黄金的骗局


其实不提黄金也罢,因为你把财富变成黄金藏起来就已经退出了“财富创造系统”,怎么能够奢望分享因财富创造而产生的溢价呢?

1980年,850美元可以买1盎司黄金,当时可以换1股道指,当时道指不到900点,30年后的今天道指18000点左右,黄金还是1200美元/盎司左右,黄金相对于道指贬值了20倍左右。  

答案6.大众最好的投资选择——指数

知道投资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成为大赢家是另个难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得多。任何头脑健康的人只要有小学学历,经过3分钟的沟通就能掌握这项投资策略。一般人通常错误地认为,股票投资无非把握两点,一、选择股票,二、选择时机。其实,对大众来说是错误的,都不能确保你成为大赢家。你恰恰该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不理会市场波动,不理会行业公司变化,你也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企图通过股价短期波动赚大钱简直是妄想,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涨跌的人,如果给他100年的时间去做这种实验,惟一的结局就是在失败中老去,在历史中风干人生。

在这个混沌的市场中,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哪怕是绝顶聪明的天才,他们寻求短期涨跌确定性规律的努力都以惨败而告终。


对这种妄想的努力,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中写道,“十月,是投机股市最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险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在南海泡沫中亏损严重的牛顿哀叹:我能够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却无法想象人类的疯狂。

统计数据表明,你只有大约10%的机会猜中市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买卖你需要连续猜中两次即买点和卖点,成功的概率是10%*10%=1%。如果靠这个进行成功的投资则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买卖,在你一生中只进行十次买卖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已是极少,十次买卖的时机选择正确率已经在亿分之一以下。

大众投资指数成为胜利者的原因在于“适者偏差”和“胜者偏差”。“适者偏差”的秘密在于指数编制方法,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指数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残酷血拼的幸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已被剔除出指数,也就是说指数永远给你展示市场较为美好的一面。“胜者偏差”加重了“适者偏差”的影响,进一步造成指数“强者恒强”的效应。经营管理越好的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很多人指责现在的指数,认为大公司所占权重过大,导致指数的作用“失真”,这种指责并不正确。

以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比重高达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比重超过50%。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公司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开始反弹,不过仍赶不上1900年所占的比重。无论大公司的权重下降还是上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由于“胜者偏差”和“适者偏差”,指数总是强于整体市场。如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如你投资的是《金融时报》100之类的指数,收益将比这个数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现在很多人所抱怨自己的股票“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本来就是必然。从长远来看指数一定会强于整体市场。随着基金在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当它们本身成为市场时就会被自己所击败。假如有1000家基金构成市场主体,其中一定只有少数基金能够超越平均数,理解这点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而指数基金则不同,由于指数从长期来看必定超越整体市场,所以大多数的“积极型基金”,在长期的竞争里必定会败于“无为而治”的指数基金。

答案7.公募基金的数学陷阱

历史数据统计显示,80%的公募基金跑不赢指数。


日计提与月计提相比,日计提而言,基金公司的收益将增加1倍,这个数学陷阱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每天都有看似极少量的钱通过管理费、托管费等的形式划入基金公司的账户,而基金公司将利用这部分钱进行复利投资,长此以往,利润增加与无形之中,而几乎所有的巨大利益,就诞生与这样的无形之中。

答案8.股价短期涨跌不可预测但行业企业的兴衰周期可以把握

1900年,英国的100强股票里,铁路业是绝对的老大,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铁路业股票只占0.34%的比重;纺织业当时占5%,百年后变成0;当时电报电话业只占2.5%,百年后占18.4%。而在2000年的100强股票里,市值占12.3%的石油天然气业,1900年仅占可怜的0.2%。2000年占市值11%的制药业,占5%的信息技术业,在1900年更是为零。100年间,行业公司的变迁潮起潮落,但也总是有一些活下来的英雄,那就是可以抗拒系统性风险的强大企业,这些行业包括,医药、消费、金融、保险、旅游等,这些企业包括,高盛、花旗、汇丰、可口可乐、吉列、通用、辉瑞制药、茅台、五粮液、同仁堂等,稳健投资于上述企业,我们的收益通过复利增长将成为赢家。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投资书籍、投资教授、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理财专家都没这样说呢?

巴菲特早就说过:永远不要问理发师需不需要理发。

跨越百年的投资真理,只有经过科学的考证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的投资理念,找到正确的投资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