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猛扪

 苏迷 2015-10-12
苏州人对办事说话蛮不讲理的,称为“猛扪”。猛扪的“猛”,若按普通话念作“měng”,猛扪念作“měng mén”,就谁也听不明白了。“猛”在这里一定按苏州方言(“白读”)念开口音“忙(mang)”,所以通常又有把“猛扪”写作“莽猛”。在这里,莽读作忙mang,猛,按书面语音"měng",念来就是“mang měng”,读音就近于吴方言口语,不致谁也听不懂了。
  为什么“猛扪”就是“蛮不讲理”呢?
  猛字好理解,因为它原来就有凶恶、凶暴、威猛、严厉、尖锐等与“蛮”字非常接近的含义。
  扪呢?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似乎只在“扪心自问”中识得此字。扪者,按、摸的意思。扪心自问,就是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表示反省的意思。实际上,这个扪字,出现得很早,至少在先秦经典《诗经》中就出现了,但组词不是扪心,而是扪舌:《诗经·大雅·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意思是:不要随便把言语吐露,不要讲“说话可马虎,不要把我舌头捂住。”在这里,扪舌就是按住舌头不使讲话的意思。《说文》在解释“扪”字时就说扪是“抚持也”,也就是按住的意思,以后又有了“扪膝”(抚摸其膝,表示不屈)、“扪心”(摸胸自问,表示自省)、“扪搎”(摸索)等词汇。扪既然有按、持、扶、摸等含义,“猛扪”就容易被人理解为“做事、说话蛮不讲理”。如果这里的“扪”字,去掉偏旁,改成“门”字,就不好理解,尽管读音照旧,但字面上少了动感,与“蛮不讲理”的“硬来”相比,就欠形象了。
  正因为“猛扪”就是蛮不讲理,所以苏州话“猛扪人”、“猛扪户头”,就是指蛮横无礼的人或家庭。苏州人讲话,称作“闲话”,而“猛扪闲话”就是指说的话,过于武断、专横,也就是指斥所说的不讲道理,不合逻辑、荒唐。都完全是贬义词。《海上花列传》第二十八回:“莲生不禁长叹一声:‘我实概搭耐(倷)说,耐(倷)倒原是猛扪闲话。’”第四十四回:“罗老爷说得勿差,我也勿是定归(一定)要俚(他)三千。翠凤自家先说个多花猛扪闲话,我阿好说啥?”
  另外,评话《隋唐·李元霸出世》(表):“李渊听说伲(儿)子李元霸歇歇(动辄)拿底下人打伤,想倷是个小囡(小孩),好(能)什梗(这么)莽猛啊?!”这里的莽猛,就是“猛扪”,即蛮不讲理,不是“鲁莽”。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的是,如前所说,“猛”苏州话念作“忙”,这个“猛”在苏州话中,还有多而密、细而稠密的意思,《吴下方言考》就说:“吴中谓草木茂密为茻(是两个”草“字的异体字迭加),音莽。”草长得密,苏州话叫做草长得“莽(音同忙)”,“密密猛猛”就是我们按照普通话通常所写的书面语言“密密麻麻”。吴地谚语有“细(一作‘小’)雨麻点子,落煞老点子”,实际上应写作“细(小)雨猛点子,落煞老头子。”这是规劝行人,即使天下小雨,也要撑伞挡雨,如果不撑伞,淋湿身子,也要着凉感冒的。在这谚语中,形容雨点虽小,但雨点密,落在人身上(特指老头儿,泛指人),也是吃不消的。如果这“猛点子”写成“麻点子”,反而不大准确了,因为“麻”字与“猛”字,字义上是有区别的。
  例句:
  1、老王拨(被)大家喊做“猛扪户头”,肯定人缘差格。
  2、倷(你)书也念到大学毕业,也算是有文化格(的),做事说话都要讲道理,勿要碰碰(动不动)就猛扪。
  当然,猛扪有时也特指某人平时还算讲理,但有时(如被什么刺激或被什么触动心境),使起性子来,就不讲理(不按平常游戏规则出牌)了。
  例句:唷哟,俚猛扪起来,随便啥人见之都怕。
  这是说,(他,这个人)平时还算可以,就怕万一使起性子,就糟了,人见人怕。
  柯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