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大道至简之精髓 2015-10-13
柴胡简介
柴胡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传统养生柴胡
目录
  • 1、柴胡的介绍
  • 2、柴胡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 3、柴胡的鉴别与应用
  • 4、食用柴胡的注意事项
  • 5、柴胡的种植技术
  • 6、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 7、柴胡简介
  • 8、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1 柴胡的介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阿胶的介绍

  下面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柴胡是什么。

  一、柴胡的介绍

  所谓柴胡,是伞形科的一种宿根草本植物,又叫地薰、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是一种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

  柴胡植株主根较粗大,坚硬。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单一或数茎丛生,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花序为伞形花序,或开展疏散形成圆锥花序,花瓣淡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阅读更多
2 柴胡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柴胡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1、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

  3、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

  4、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半两。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

  5、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一两,大黄一两,朴硝一两,甘草半两,枳壳一两(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

3 柴胡的鉴别与应用

柴胡的鉴别与应用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茈胡。至《图经本草》始易其名为柴胡。指出:"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艮州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紧小,亦有似邪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黄花"。又载:"生丹州者结青子,与他处不类,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可见宋代本草记载所指柴胡已有多种,其中艮州即今陕西米脂县,据考证与近年新订名的银州柴胡形态相同。丹州即今陕西宜川县,据地理分布和药材赤色、芦头有赤毛等特点,与今日市场广泛应用的红柴胡完全相同。《证类本草》绘有柴胡图五幅:即丹州、淄州(今山东)、襄州(今湖北)、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一带)和寿州(今安徽)柴胡。从图观之,前四幅均可看出为柴胡属植物。唯寿州柴胡叶对生,花冠连合成管状,根部肥嫩,似指石竹科植物。《本草纲目》载:"艮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经调查采得标本药材,与银州柴胡相符。从以上本草所载,可以看出自古柴胡入药的种类较多,来源也比较复杂,除多数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以外,还有少数其他科植物。

  北柴胡(柴胡) 根头膨大成块状,顶端残留5~10个茎基,下部具根数条。根圆柱形,平直或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具纵纹,支根痕和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红柴胡(狭叶柴胡) 根长圆锥形,稀分枝,长5~14cm,直径0.3~0.6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近根头处有多数紧密的环纹,皮孔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不显纤维性,中间有油点。气微香,有油腻味。

  竹叶柴胡(膜缘柴胡) 根多呈纺缍形,长6~12cm,直径3~5mm;表面淡红棕色。质坚,木化。本种有以全草入药,长60~80cm;根茎基部有明显的节,鲜绿色或黄褐色(放久后),气清香,味淡。

  以身干、根粗长、无茎苗、须根少者为佳。

4 食用柴胡的注意事项

食用柴胡的注意事项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药用宜忌

阅读更多
5 柴胡的种植技术

柴胡的种植技术

  柴胡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以干燥根入药,前者习称北柴胡、山柴胡、硬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胡。上述两种柴胡虽然名称和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耐干旱、高温、抗寒能力强。不仅种植方法相同,而且均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都有栽培。栽培技术是

  1、整地施肥  宜选择沙壤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种植。切忌在粘士或积水洼地种植。先要全面深翻土地,清除杂草、石块后,每亩施复合肥30---60公斤,然后耙平整细作畦。畦宽1.2-1.5米

  2、播种:可用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柴胡可分春播、夏播和晚秋播。春播可在4月下旬开始,夏播可在6月末7月上旬雨季到来时,晚秋播可在10月上、中旬耕地结冻前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顺畦埂方向开四条宽10厘米~15厘米、深1·5厘米的浅沟,浇足水,将催芽籽均匀撒在沟底,覆细土厚0·2厘米~0·3厘米,盖草保温保湿。3天~7天后,陆续出苗。出苗达60%时,揭去盖草,如畦面过于干旱,可洒水造墒,也可浇水,以待齐苗。亩播种量1.5—3公斤。播后复土不易过厚,1.5—2公分即可。育苗移栽可进行秋栽和春栽。株距8—10公分。

  3、柴胡播种可与红花等药材套种也可与豆类、荞麦等混种、间种,也可以在果园内实行果药间作。这种既有利柴胡出苗,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6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多年生草本,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丛生直立,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总苞片缺,花小,黄色,花瓣5,花药卵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柴胡的功效

  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柴胡的作用

  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阅读更多
7 柴胡简介

柴胡简介

  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多年生草本,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丛生直立,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总苞片缺,花小,黄色,花瓣5,花药卵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8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柴胡的介绍

  柴胡是伞形科的一种植物,它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民间传说,大概意思是两个姓为柴和胡的地主家长工,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她们来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2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可见,柴胡的第一功效就是治疗感冒发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柴胡的功效:

  1、由于柴胡含有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因此,可以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所以柴胡具有缓解感冒发热的作用。


相关资讯
白头翁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白头翁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 常用药方   1、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 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2、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   3、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二两(微炒)上二味为末,用米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4、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5、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半两,黄连二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微炙,锉)。上件药,捣租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侯,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白头翁散)   6、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7、治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卫生易简方》)...
  • 蔓荆子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