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按摩6个小穴位可延年益寿

 云中公子 2015-10-13

了解老中医说常按摩6个小穴位可延年益寿。当看新闻或听他人议论,某人已经多少岁了仍健健康康时,往往令我们羡慕不己。如何才能助长寿,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中医认为,常进行穴位按摩可延年益寿、强体祛病。

合谷穴:抗击各种疼痛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间隙之中点处。用对侧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皮肤。适宜各种疼痛,尤擅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疼痛。

中脘穴:养胃治胃病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足三里穴:犹如吃参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适宜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等。

内关穴:护心脏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处。坚持按摩一个月后,患者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内关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内关穴 Nèi guān 国际标准代号为PC6。 别名:阴维穴。

常用针灸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是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

经气至此分行到表里相属的手少阳三焦经,故穴如关隘,与阳经相联。

 穴位名解

(1) 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2) 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3) 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

 取穴方法

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

取此穴道时应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现代医学认为,磁场作用于机体一定的穴位,能很快改变局部的磁(电)过程,产生电子传递和调节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的效应,降低其兴奋性,增强抑制机能,使外周微血管扩张,末梢血管阻力降低,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手腕部分是人体重要的经络、穴位、神经和血管聚集之处。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在此处通过,重要的穴位有内关穴和外关穴等。所谓“关”即“重要”之意。另外,手腕部神经丰富,血管标浅,磁疗作用于此处效果最明显。磁场是一种生物能量场,磁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越靠近磁体表面,其磁场强度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必须在一定量的磁场强度,有效的作用距离,正确的穴位,一定的作用时间下,磁场作用于人体,才能充分发挥降压、安眠、消炎、镇痛等作用,降压护腕就是根以上条件科学设计而成的。降压护腕是利用磁疗治疗高血压的高科技产品。其特点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置的磁体,产生磁场,持续刺激内关,外关等穴位,调节中枢及植物神经,从而使外周毛细血管扩张,末梢血管阻力降低,毛细血管痉挛解除,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应用的磁体系国家863工程计划项目钕铁硼高科技永磁材料,能量强而持久,永不退磁,保证降压护腕的使用效果。[1]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健康疾病,在磁疗的同时,若能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节酒、放松心情、减少盐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坚持每天散步30分钟,那么降压效果会更好。

穴位配伍

公孙穴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配建里穴除胸闷。

文献论述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

<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位于掌后两筋之间,腕上二寸。    

主治疾病

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穴位针灸、按压治疗急性腰疼特效。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

《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位于掌后两筋之间,腕上二寸。  

按摩位置

内关穴位[1]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疾病治疗方法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刺灸法

针法:直刺0.5~1寸,针刺感应:捻转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

可灸,灸量:灸7-8壮,温灸5-15分钟。

参考资料:

太溪穴:防治慢性肾病的良药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

关元穴:培元固本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常用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适宜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可见,穴位按摩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大家根据自身需求按摩相应的穴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