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不是难缠,是真的有病,抑郁症

 圆角望 2015-10-13

题图为《微不足道的生活》剧照


先看看下面三个例子,你看完后抑郁了吗?



Case 1 女张飞来也


一大早,王阿姨就冲进医生办公室:「医生,我头晕怎么还没好,到底能不能好,是不是我治不好了,你们不告诉我……」


听到这「机关枪」似的扫荡,您一定以为,王阿姨是个住院多日、久治不愈的患者吧?可实际上,她才住了 2 天。


李大夫耐心解释后,王阿姨回屋了。


下午,王阿姨又冲进来问:「医生,我中午做了 CT,结果咋样?」李大夫解释后,王回屋;不久,王阿姨再次进来:「医生,你给我吃的什么药,浑身没劲头发胀,快死了!」李大夫解释后,王再次回屋。


临下班,王阿姨又急急忙忙地进来问:「医生,明天的治疗还是和今天一样吗?」


听到这里,李医生再也按捺不住。


用他的话说,是强忍着不耐烦又不乏义正言辞地把王阿姨「顶」了回去。


这类患者对医生的杀伤力就是一个字:


假如你心情不错,时间又充裕,很容易坦然应对;一旦心情不太好,心里的「小火苗」很容易就会被她的急躁点着。


最后很可能还会遭到一顿数落:「你这医生,态度怎么这样啊!」



Case 2 反复询问,没个准主意


和赵阿姨谈支架置入的知情同意,差点让「女汉子」王大夫憋出心灵创伤。


赵阿姨的眼神似乎总是充满疑虑和不安,不论王大夫说什么,都表现出担忧。


  • 放支架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胸闷气短。

  • 能全部缓解吗?……

  • 至少可以大部分改善。

  • 那缓解不了岂不白做了?……

  • 如果您确实犹豫,就别做了吧。

  • 那……不做我的胸闷会不会加重?……

  • 可能会啊。

  • 那您说怎么办?……

  • ……我建议做。

  • 是必须要做吗?……


……


而当这样的谈话难见分晓时,王大夫正渐渐走近崩溃的边缘——这天聊得可真累心!


这样的患者,要说没主意,是真没主意,总是反复询问医生利弊;要说「有主意」,也不算太过分,因为她总能找到医生言语中「不肯定」的成分,继而提出「质疑」。



Case 3 不适就像满天星


高阿姨住进病房的主诉是头晕和头痛,可是住进来不久医生就发现了 N 多处疑点:胸闷、气短、恶心、后背串着疼、手脚发麻、尿频尿急……


让主管医生惊讶的是,阅尽现有检查,结果几乎均为阴性;可患者又全然不像装的,每一条主诉都描述得形象详尽,每一丝痛苦都呼之欲出,甚至着急时还用双手猛捶头部。


床头的按铃,她最大限度地利用;护士和医生,都快变成了她的「专用配置」。


每次,高阿姨都是一边满眼歉意一边又充满痛苦地诉说不适,让人不忍打断。护士或医生解释后,高阿姨能稍息片刻,不久又开始「这儿疼那儿不舒服」。



她们都有抑郁症


其实这三位患者,都患有抑郁症。女张飞王阿姨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焦虑和强迫症状,犹豫不决的赵阿姨则更多表现出意志力方面的症状,浑身不舒服的高阿姨表现出的主要是躯体症状。


这样的患者给医生造成的杀伤力在于:医生时间几乎都用在「回答数不完的问题和抚慰心灵」上了,关键最痛苦的是,效果维持还很短。


有数据表明:抑郁症很多,接受治疗的很少。这意味着,作为临床医生的您经常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和抑郁症患者不期而遇、被痛苦的抑郁患者折磨得焦头烂额。


在上述三类患者面前,医生的「悲悯」「关爱」之心经常显得羸弱不堪,很容易消磨殆尽。这一点我也一样。


您心里会不会动过这个念头:除了求精神科的同仁会诊,还能做些什么?


返回消息页面,回复「抑郁」,我来告诉你,我会怎么办。



本文为作者投稿

邮箱 wangyc@dxy.com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任峰,精神科,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精神心理问题

来问心理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