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中药应该怎么熬,熬剩药渣怎么办!

 清风123abc 2015-10-14

煎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煎中药的方法正确可以快速有效的祛除病症,没煎好则药效减弱甚至有可能伤害到身体健康。

煎中药也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煎中药的药渣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步骤。


中药的“色”“味”“状”



煎得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混浊,其味苦涩。放温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状沉淀物。因为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中药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以为必然,很少多想。




对其苦涩味,人们多有一句金玉良言作认识基础,即“良药苦口利于病”,故对药味之苦,并不视为坏事,却大有苦中有乐的心境。




对药液的混浊之状,是好是坏,茫然者众。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到底是加点水搅混服之,还是干脆弃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勿小看,这直接关系药效。




碗底的药渣,留还是不留?



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


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




药液越清,药效越低



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


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




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


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


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




药渣再利用,药效找回来



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著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葛根黄芬黄连汤、《保命集》中的芍药汤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酸碱相遇,请勿浪费



黄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即具碱性,而含生物碱的中药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


甘草酸属酸性物质,而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亦还有不少,如大黄、乌梅等。


当一个处方中,有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又有含有机酸类成分的中药,这类处方中药物共同煎煮所得药液,在服用时,对碗底所出现的泥糊状物,同样以再服为宜。



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并且能与鞣质甙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


而含鞣质甙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间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保险起见,即为了确保药效起见,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弃掉,尽可能服尽为宜。



喝中药不要图“干净”



对于中药煎得的汤液,虽然古代医家尚不知哪些化合物可能产生水中难溶解的物质。


或者说尚不明了共煎中可能产生沉淀物的道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已注意到,不能轻易除去所产生的沉淀物。


他们所采取的办法,其中就有药液过滤,目的就是让沉淀物进入药液,供服用。就是在今天,此法仍然沿用,即仅用一层粗纱布或网布过滤。


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混浊,但混中有道理,切勿图好看、好服而将中药汤液轻易制成澄明液。煎出物全喝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