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家峪惨案幸存者:潘家大院成了人间地狱(图)

 胜利1535 2015-10-14

潘家峪惨案幸存者:潘家大院成了人间地狱(图)

2014-09-03 10:56:03燕赵都市网 www.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李雪杰 鲁千国文/图

  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村是腰带山上的一个小山村,也是抗战时期冀东最早、最坚实的堡垒村。1941年,侵华日军在这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潘家峪惨案,1298名村民遇害。昨日,记者来到潘家峪村,拜访73年前潘家峪惨案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三位幸存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惨烈的历史。

  

 

 

潘家峪惨案纪念牌匾

潘家峪惨案纪念牌匾

三位幸存者(左起依次为潘善增 潘作忠 潘春义)

三位幸存者在这个大院经历了潘家峪惨案(左起依次为潘善增 潘作忠 潘春义)

 

潘春义流泪回忆当时的惨案

潘春义流泪回忆当时的惨案

 

  最不愿意回忆那一天

  潘善增是当年潘家峪惨案的幸存者之一,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对于73年前的惨案记忆犹新,母亲拼劲全身的力气把他推进猪圈,他在尸体堆中躲过了一劫。“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腊月廿八,天阴着,下着细细密密的小雪,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忙着准备第二天的团圆饭。”潘善增回忆说,可惜这注定不是一个祥和的春节,早上八点左右,日本兵挨家挨户把老百姓叫出来,赶到了村西头的大坑处,而此时他母亲刚做的饽饽还没有蒸好。

  村民被从家里叫出来以后,被日军押着前往已经结冰的西大坑。时间不长,西大坑冰面上就站满了老百姓。被赶来的人中不仅有潘家峪村的村民,还有刚好路过或者前来打工的外村人。“因为西大坑四周没有遮挡的东西,还有河沟通向远方,日本兵没有选择在此地动手,可能考虑到一旦开枪,村民会四散逃命。”潘善增说,西大坑四周已经架好了机枪,此时一个腰挎大刀的日本兵走出来,叫村民都进潘家大院,要给村民们看一出“好戏”。

  潘家大院是潘家峪村一个地主的大宅子,那里一宅三院,十分宽敞,当时只有一个长工看家。聚集的村民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发生危险,拒绝走进院子,此时四周的日军开始用刺刀捅向村民,稍有反抗者就会被杀死。在死亡的威胁下,村民们走进大宅子,这时人们才发现潘家大院里已经铺满了柴草,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油气味。

  大院瞬间变成地狱

  已经走进潘家大院的村民想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此时枪声响起,熊熊的大火也着了起来,村民们仿佛走进了地狱。

  “那时的潘家大院院墙非常高,上面有日本兵架着机枪扫射,柴草着起来之后村民们慌不择路,不知道该向哪里逃。”潘善增说,他被母亲牵着手,在火海里四处奔突,亲眼见到一个小孩被日本兵抓起来踩在脚下,生生把双腿踩断后砸向墙壁。惨案发生之后,共发现40多具小孩尸体,都是被砸到墙上生生摔死的。

  为了让儿子活命,潘善增的母亲冲过火海,把他带到了院子北侧的猪圈,用尽全身力气把他扔了进去。“当时很多人都逃进了猪圈,猪圈紧临茅厕,我的头钻进茅厕和猪圈之间的洞里,身子被尸体压住了,动弹不得。”惨剧把还是孩子的潘善增吓傻了,他不知当时自己是晕过去了还是清醒着,直到一天过后,他听到母亲的呼唤时才恢复了意识。他事后得知,母亲把他扔进猪圈后逃进了院子里面的一个小胡同里,因为房屋烧毁后墙壁倒塌,母亲被压在了墙壁下面,幸运地躲过了一劫。他的姐姐也因为烧断的马槽盖住了身体,只是腿部被烧坏,侥幸活命。

  和潘善增一样,潘春义也是在潘家大院的火场中幸存下来的,在惨案中失去了7位亲人。说起73年前的那场惨案,老人双唇紧抿,情绪有些激动,“我的母亲,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还有叔叔,全都死在日本兵手里。”当时,潘春义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他躲在猪圈角落里,被一位叔叔压在身下,才没被日军发现。“屠杀从上午一直到晚上,我在猪圈里面一直没敢出声,等到日本兵走了,我听到院子外边有动静。外边的人说日本兵都走了,有活着的可以出来了。村里人在院墙上扒了一个洞,我们都从那个洞里出来了。”

  今年78岁的潘作忠老人在惨案中烧伤了双腿,以至现在身体佝偻。“那时候我才4岁,我母亲抱着我从火场中冲出来,我的腿就被烧伤了。”在这场惨案中,全村1700多口人,有1298人遇难,其中23户人家被赶尽杀绝。“村里面,除了外出做工的、出门的、去地里干活的,几乎全部遇害了,只有300多人活了下来。”潘春义说。

  浴火重生继续抗日

  惨案发生后,潘家峪人民一面掩埋亲人的尸首,一方面开始了坚强的抗日斗争严防敌人再次袭击。看着亲人一个个被杀死,当时只有6岁的潘春义、潘善增、4岁的潘作忠心里就种下了保卫家乡的种子,“我们参加儿童团,在村口放哨,只要进村的人都要出示路条,否则一律不让过。在后面的山顶,也有团工放哨,只要那棵小树一倒,就说明有鬼子,小树向西边倒,说明敌人从东面来。”

  在抗日斗争的同时,潘家峪人民没忘记恢复生产,他们修葺好破败的房屋,把漫山遍野的葡萄秧重新搭起来,努力恢复村子原来的面貌。经历了灭顶之灾的潘家峪,就像一棵坚韧的小草,重新生根发芽。73年过去了,当时仅留下300余人的潘家峪,又有了1500余口人,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为纪念死难同胞,自1952年起,当地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重修了遇难同胞的4座坟墓,竖立了4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修建了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1971年,当地政府拨款建立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并派人管理。1976年,改名为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并修复了“潘家峪惨案遗址”,翻新了纪念馆,改扩建了祠堂。

  今天仍然健在的惨案幸存者中,绝大部分都是80岁上下的老人,他们当时都是几岁的孩子。在日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他们幸运地活下来了,当年的惨况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编辑:刘巍来源:燕赵都市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