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见证一条河的历史……

 水墨丹青168 2015-10-14

'淮北文旅体'







薛金为
见证一条河的历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生命的河 姚贝娜 - 1942 电影原声带 生命的河 姚贝娜 - 1942 电影原声带

代木沉船、众多窑口的精美陶瓷器、石建筑桥墩……千年历史都在这里驻扎。这些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帮助我们诠释诸多历史文明的密码。

你见过为一条河而建的博物馆吗?请随我一道去看一看全国唯一的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淮北风景秀丽的新城区,与新世纪广场和市政府大楼隔路相望。该馆原是地方性终合博物馆,由于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给博物馆增加了众多的文物珍品,极具地方特色,因此2009年11月被省政府批准加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名。

走进博物馆,从序言和《隋唐大运河流经图》了解到:人类历史上有两项伟大的工程,一是著名的万里长城,另一个就是隋炀帝时开凿的隋唐大运河。早在1400年前,隋炀帝征集百万民工,开辟一条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史称隋唐运河。其中沿古汴水一线开挖的一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史称通济渠),后人称之为隋唐大运河。全长1300余里。历经隋、唐、宋三代约600余年。此后便逐渐湮没于地下。从此,隋唐大运河的走向之谜,成了当今众多研究者争论不休的一大历史悬案。




通济渠段流经淮北市境内40.8公里。它从河南永城市浩浩东流至当今淮北濉溪县境内约14公里处,就是唐时设在运河岸边的重镇,史称柳子镇(今为柳孜村)。1999年5月,当地在泗永(泗县至河南永城)公路建设中发现并发掘了濉溪县境内的柳孜运河遗址,为运河的流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从而确定了通济渠的流经路线。因之,柳孜运河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前后两次发掘近3000平米,揭露出34米长的一段河道,发现两岸河堤、石筑虹桥桥墩、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等文物7000多件。基本弄清了柳孜段运河结构、河道演变以及文化遗存埋藏情况。为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详细准确的信息。

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6月2日联合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址委员会上,一同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淮北柳孜遗址就是申遗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步入《运河遗韵》厅,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遗址复原场景:按1:1比例复制的遗址现场桥墩和有石栏的生活码头;现场底部零散的船板,倾斜的木桩,散落的瓷器、铁斧和石碇等,再现了发掘时现场的实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还有躺在玻璃罩内的一艘总长12.6米唐代木质货船,一艘用整株大树雕琢而成全长10.5米的唐代独木舟。由于腐朽碳化严重,至今仍脱水保护。


隋唐大运河已发掘的遗址,出土了大量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元时期文物,特别是宋、元两朝的瓷器,多达数千件,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名窑烧制的精品。因此单独设一展厅进行展示。这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与繁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阶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宋代建窑烧制的十分罕见的窑变珍品“黑釉曜变蓝斑碗”、磁州窑的“虎形衔叶枕”;元代的“四系瓶”;还有唐代的“青釉四系罐”“青釉刻花盘口瓶”“黑陶瓮”和“交胎碗”“交胎盘”;越窑“褐彩秘色瓷香薰”等。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所藏的古陶瓷,是中国隋、唐、宋瓷的缩影,是研究隋唐大运河和中国陶瓷发展史以及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基地。

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看到:八朝荟萃的“大运河瓷”,雄辩地印证了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和对人类发展无与伦比的贡献。他们用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这种生动诱人的形式,将当代人带入浩瀚的历史海洋,在鉴赏美的享受中,了解了大运河为八朝炎黄子孙带来的兴盛与繁荣。透过这些文物,我们仿佛可看到当年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隋堤垂柳,拱桥路人,街头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祥和而又喧嚣的市井生活画卷。

漫步于博物馆中,犹如徜徉在一座古运河知识的殿堂,令人思绪纷然。虽然,隋唐大运河早已流走了千年岁月,那一幕幕曾经的繁荣也早已成了残废的往事;但,至今依然完好的桥墩及其众多出土文物仍在向我诉说它辉煌的过去。让参观者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和爱国情操的陶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