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原创】马未都:时光博物馆里的绝世藏品

 蜀地渔人 2015-10-15



文/柯强

时光如刻刀,一日复一刀。慢慢地,在人脸上刻出了苍老,在物体上刻出了陈旧。智者不畏老,珍藏不惧旧。对于马未都而言,他的价值,如同观复博物馆里的奇珍异品,经过时光的反复冶炼,锻造出璀璨的光芒,

喜欢马未都的人会发现,观复博物馆及藏品,犹如一扇微启的窗。轻轻推开,你会看见,卷帘之内,浣沙背后,静默的时光潜沉在器具之间,暗影浮动。让人不自觉沉溺于世事变迁的感怀中,难以自拔。

将时光的沙盘推回三十年,文学青年马未都还是一匹瘦马,和如今气宇轩昂,气度雍容的收藏大家相比,“小马”远不如“老马”帅。 老马眼里,乔布斯是“男人越老越帅的典范”。事实上,马未都自己也是这一论断的极好印证。“老而弥帅”实际上代表了男人从聪明走向睿智的演进过程。

1981年,年轻的机床铣工马未都认为文学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每天夜里就着车间里昏黄的灯光勤奋写作。很快,创作热情充沛的马未都完成了改革开放后爱情小说的破冰之作《今夜月儿圆》,并藉此作征服了中国青年报四分之一的版面。当年笔名“瘦马”的文学青年小马在文化圈意气风发,劲头丝毫不亚于今天《百家讲坛》中“马扎”成群的老马。凭借此文,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返乡知识青年马未都,从工厂调入出版社做编辑,为日后当代中国收藏第一人的成长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编辑马未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他因此有空流连于个各种藏品集市,登门串户游走大小藏家,积淀自己对文物的认识和心得。他甚至有时间大半宿不眠,照着床头300瓦的大灯泡琢磨一只空花瓶到天亮。

对文物由兴趣到上瘾,由玩票到职业,不仅仅是兴趣爱好的转变,更是人生态度的彻悟。“观钓颇愈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收藏爱好者马未都渐渐明白了打小在叶圣陶先生家里见到的这副对联的含义。“其实大部分人终其一生最在乎的都是钓起来的什么鱼和看花的人是谁,最终一无所得。”马未都意识到,兴趣和热爱是一项事业最大的意义所在。从此马未都抛开杂念,全身心潜入到马未都的收藏世界,一步一步完成了从爱好者向收藏家的进化。



如今的马未都如同一只在流通领域价值翻番的景泰蓝,作为品牌化了的收藏家,很多时候,他一句话就具有点石成金的力量,让无名物成万贯宝。在当今收藏界,马未都可谓才高八斗,价值连城,但任何时候他都不允许自己的才能被滥用。在参观景泰蓝的烧制过程中,他发现,长时间文火的烘焙是成胚中最关键的环节。他悟出,凡事不能急,得慢慢来,所谓功到自然成。悟道后的马未都,无论在媒体面前还是在私下场合,渐渐炼成了不温不火,外圆内方的风格。在世人眼里,马未都不再是当初那个为了文稿中一个字就可以和哥们急眼的小马编辑。面对争议和不同意见,马未都不再着急上火,而是细梳慢理,容异存同。有原则的包容和有耐心的等待,不会让人感觉圆滑和世故,反而给人以沉着淡定,游刃有余的印象。在朋友眼里,马未都并没变,身为闻名天下的观复博物馆馆长,他依然和过去一样,时常流连于各类廉价的小集市。对现在的马未都而言,小集市也许不会再有他需要的东西,但他仍怀念这里烟火味十足的氛围。文人善感锐觉的基因一直在他的血液里奔流。马未都变了,变化的是他处事的方式;马未都没变,没变的是他对事的态度。

在收藏家马未都眼里,文物中蕴藏的文化传播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文物本身的货币价值。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一方面是因为经年累月藏品日多,需要一个搁放之地,更重要的是文学青年出身的马未都深谙传播的力量。一篇小说可以凭借中青报的传播让“瘦马”的才华天下皆知,那么博物馆这一载体,同样可以将凝结在文物上的时间舒展开来,让历史和文化开枝散叶,弥漫四方。马未都认为,文物就是文化的物化,是刻在物品上的文化符号。中国人涉足收藏往往是先爱钱,后爱文化,但对文物的讲解、传播,实际上是在普及一个观念:文化也是可以创造财富的,并且可以创造大财富。这可以让文化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被人们更深刻的认识。

马未都转行收藏,出发点不是为钱。事实上,当年的文学青年马未都在经济上是一个成功的文学青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当今的言情电视教父海岩各取一字,命名成立了当时红遍影视界的“海马工作室”。捣腾出《编辑部的故事》、《渴望》等热播剧,可谓“钱途”大好。边玩收藏边写剧本的马未都有一天突然对文学“恶心”了,感觉码字编故事特别的虚,好像两脚悬在空中,没有着落。他意识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欢喜其实来自于那些有故事的物件。于是他拜师“京城第一玩家”之称的收藏大师王世襄,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人生。

从当初身高178、体重120一脸桀骜的长发文青瘦马,到如今白发皓首、慈眉善目、神情旷达的老马。收藏与其说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修炼,由里到外改变着马未都。

收藏的意义在于传承,而传承的过程充满聚散。在长期的交易生涯中,马未都对藏品的聚散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清醒的认识到,人对物的占据只是暂时的,只有流转才是永恒。人散之物我聚,人聚我散之物。连乾隆爷那样齐聚天下珍藏的帝王收藏者,所藏之物后来也广散民间,何况自己这样的草根收藏家!所以,马未都告诉儿子,自己身后所有藏品一件不留,全部交付社会。

收藏是在物质与精神、传统与流行、金钱与文化边缘游走的游戏。价值的博弈就像空气和阳光,渗透进藏品的每一个细胞。没有文化内涵的收藏,其外延势必沦为货币游戏,成为丢失灵魂的躯壳。这也许画地为界,区分了收藏商和收藏家。

马未都的价值绝不在于其倾国倾城的家底。“寒夜客来茶当酒”,对马未都而言,每一件藏品,就像一壶上好的老茶,需要细细品茗,与人分享。观复博物馆就像一间茶色丰富的茶肆,广聚天下藏友,共赏天下良品。闻香识味,收藏世界的一切犀利者,都敌不过不温不火的“泡”,如同好茶,慢慢泡,细细饮,久了,自然会醉人。



在马未都心里,文学也好,收藏也好,所有的文化传承,能被记住的、能留下来的,全是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实用的部分。在媒体上出现的和收藏有关的马未都,永远那么平易近人。通过语言,将一件件冰冷、沉默的文物古董唤醒,还原一段段生动的历史典故,在他的口中,你听不到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有的只是活泼有趣的生活口语。马未都自解,除了口才之外,这更得益于长期不懈的积累。“一切都需慢慢来,急不得。”马未都坚持认为,对于每个人,尤其男人,人生最重要的还是积累。

一只景泰蓝,人们往往注意到在传播过程中,它的身价倍增,其实其价值早在成胎、上色的精湛工艺时就已奠定。马未都就如一只价值连城的景泰蓝,其锻制的过程,始于幼时。从仰望叶圣陶的对联初受启蒙,到后来,无论是东北农村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练,为人做嫁衣的编辑生涯的广泛交游,还是和王朔等人创建“海马”时完成的经济积累,每一步对马未都的成长都不可或缺。打好胚胎,上好底色,在时间的熔炉里慢慢焙制。一代收藏大家马未都终于炉火纯青、色调完美。如今的他犹如一只绝世藏品,光泽温润,气质安详,安放在时光的博物馆,静默无言,却故事万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