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stany112 2015-10-16

   

    远大住工作为中国住宅产业化开创者,是国内唯一一家住宅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正掀起一场建筑行业的绿色变革。远大住工一直坚持住宅产业化的研究与实验,通过一定构造措施建设成不同使用要求的丰富建筑。成功研发的第五代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具备“五节环保”即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及绿色环保的显著优势,比传统建筑更安全耐久、节能保温、防水抗渗、低碳环保,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提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远大住工常务副总经理唐芬在参观过程中向记者透漏,远大绿色集成住宅将秉承“为普通人造世界级的家”的企业理念,广泛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探寻住宅产业化新发展。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远大住工董事长张剑

    作为湖南本土领军型民营企业,远大住工一直在践行一条社会效益与市场效应结合的发展之路。10余年来,远大住工秉承“为普通人建世界级的家”的理念,根据城市普通阶层收入设计产品,提供3595平方米标准精装修集成住宅。远大住工董事长张剑表示,远大住工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建造集成住宅,通过工业化优化过程不断提高性价比,制造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好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

    10月20日,“远大住工住宅工业化经验交流座谈会”圆满举行。本次活动分为项目参观考察和交流座谈两部分。

 

    座谈会针对国际国内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远大住工自身企业的现状和自身产品方面,远大住工董事长、我商会全国总会副会长张剑先生携公司高层与商会的业内同仁们展开了深度的交流探讨。

  

  在项目参观考察过程中,我们一行70多位业内同仁组成考察团,在远大住工常务副总经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唐芬及远大住工高层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长沙首个国家住宅工业化示范项目“花漾年华”项目、宁乡蓝色港湾项目及宁乡远大住工工厂等项目。其中,宁乡蓝色港湾是远大住工第五代集成住宅的示范项目,不仅进行全生产线住宅制造,更采用与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精装成品式交房,楼栋国际品牌电梯,户内采用整体浴室,复合木地板、隔热中空玻璃等优质精装安装到位,实现轻松入住。

 


  座谈会针对国际国内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远大住工自身企业的现状和自身产品方面,远大住工董事长、我商会全国总会副会长张剑先生携公司高层与商会的业内同仁们展开了深度的交流探讨。

  作为湖南本土领军型民营企业,远大住工一直在践行一条社会效益与市场效应结合的发展之路。10余年来,远大住工秉承“为普通人建世界级的家”的理念,根据城市普通阶层收入设计产品,提供3595平方米标准精装修集成住宅。远大住工董事长张剑表示,远大住工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建造集成住宅,通过工业化优化过程不断提高性价比,制造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好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远大住工常务副总经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唐芬在参观过程中担任了解说员的工作。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在地处省政府南侧的国家示范项目花漾年华楼盘,唐芬介绍说,远大住工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制造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除承重结构外,墙体、楼板等都是在工厂生产、配送的预制件,传统的建筑工地变成住宅工厂的“总装车间”。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在参观过程中,各业内同仁详细的向唐芬询问了远大住工的住宅产业化和产品定位及销售等情况。在花漾年华项目的样板楼里,先导洋湖建设的高总驻足良久,对于远大住宅产业化的进步赞不绝口,在认真听取唐总介绍的同时,高总还不时提出问题,仔细地询问。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几位业内同仁看到小户型样板间的别样风范后大为赞叹:“小户型家具的安排、色调的搭配、装修的精致,可以与高档住宅媲美了;小户型能做到空间最大化利用让我们看到了远大的付出。”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当天下午,商会考察团一行又来到宁乡蓝色港湾项目。据了解,宁乡蓝色港湾是远大住工第五代集成住宅的示范项目,不仅进行全生产线住宅制造,更采用与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精装成品式交房,楼栋国际品牌电梯,户内采用整体浴室,复合木地板、隔热中空玻璃等优质精装安装到位,实现轻松入住。蓝色港湾项目也是宁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绿色产业的领头型项目,用领先国际的集成技术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为普通人造世界级的家的理念。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商会考察团很多成员也考察多很多绿色建筑项目,当听到蓝色港湾唐芬解说关于示范展厅比传统建筑更坚固耐用、更节能环保、70年不过时的详细介绍时,仍不由感叹:“能和国际科技型、绿色型建筑水准媲美的,还只有远大住工的建筑啊!”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随后,在远大住工高层的带领下,商会一行又到宁乡远大住工工厂参观了楼板生产过程。只见经过制模、水泥搅拌、布料、震动等工序后,一块模板几分钟就能成型。据介绍,再经过几天养护,就可以运至工地直接使用。各位业内同仁对其流水线生产的效率、质量等表示赞赏。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宁乡远大住工工厂是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规划年产值50亿元的“住宅产业园、住宅示范园”项目。作为远大集成住宅体系的示范展示及住宅工业产业园的初期启动项目,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设计研发中心,二是产品展示中心,三是消费体验中心。“住宅工业产业园”项目是远大住工核心制造基地,主要有技术研发、核心制造和物流配送的功能。据悉,该项目将形成年产2万套“绿色住宅”的产能,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这种工厂制造、现场干法配置的集成建筑节时70%,节地20%,节水80%,节能70%,节材20%,每百平方米可减少建筑垃圾5吨。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在考察快结束时,商会考察团的各位业界同仁们纷纷表示说:真是不虚此行!同时,他们还对远大住工依靠高新技术提升住宅产产业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以下为座谈会实录】

       地  点:宁乡通程大酒店金洲三楼宴会厅
       主持人:秘书长 李 咏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座谈会由秘书长李 咏主持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曾国建】我是湖南佳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东塘瑞府那个楼盘大家应该听过吧?我搞了一辈子的建筑,是学土木的。我今天来看远大的项目,感觉很好,我想提个问题,能不能把成本情况跟我们介绍一下?

  【张  剑】这个产业化的时间在我们国家是个障碍,我们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现第一个障碍是我们的技术体系。第二个就是成本问题,我们原来投入的成本很低,但是随着现在的劳动力和新的设备使用、新的劳动成本上升,我们随着规模化生产使得成本下降。目前我们觉得是在一个综合成本的交汇点,大概多层的在1200块钱左右,高层的毛坯房在1700左右,精装修大概在2300左右。包括水电、消防、电梯。

  【湾田集团嘉宾】产业化生产的话对建筑造型方面有要求吗?这种标准化建设的房子的板材在拆迁时能否重复利用?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张剑】确实产业化的变化不会像传统的建筑变化那么大,但也不是早期的大板房那么一成不变,也是可变的。像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工业化生产的。当然也有像定做的这种。工业化更多的强调是我们的多量化,但我们要看清楚这个潮流。你看发达国家像纽约和东京静的建筑,它更加强调的是几何尺寸,一些简单的线条。而我们国家前些年的建筑都十分复杂。当然你说很个性话的也能做,但成本很高。在重复利用这方面,多层建筑的楼盘拆了在其他地方是可以再组装的,高层的建筑拆了就不能再组装了只能回工厂融掉再利用。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曾晓山】我问的不是橱柜的问题,问一个私人问题。你目前的利润率大概是多少?未来十年您的产业化目标是什么?基于这么大一个的城市化需求?有没有计划超过三一重工?另外您的精装修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不知道您目前的施工人员安排是怎样的?在精装修这块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有没有机会跟您这样有远大目标的企业进行合作。如果有的话您打算给我们这样的企业多大的利润空间。

  【李咏这个是隐私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张剑】这个问题我只能大概的回答,因为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成本是与规模有关系的。比如工业化的东西有时候不能算单个的帐,只能算大帐。产业化的东西都一定要有规模,有规模才能赚钱。我们的利润来自于不断创新,来自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产业化大概是提高30倍的生产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相当于传统建筑工人30人的创造力。所以赚钱是赚的这个。来自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另外一个就是刚刚讲的规模,其实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发现。实际上,去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拐点。现在我们有七个工厂,有的已经建好,有的正在建设。我们希望到明年年底,我们现在产业化建筑已经达到300W平米,明年我们希望达到3000W平米。大概有十几个制造基地,在中国来说不算大,但是在世界来说比较大。三一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企业,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不同的特点。我们企业更注重创新这方面,一些欧洲公司其实是很小的企业,但是在世界上是很领先的。能够做大,我们也不拒绝做大。三一是很了不起的,在制造行业能做到这个程度,制造业在中国只有2000亿的市场,而房地产在中国有十万亿的市场。所以说房地产行业的机遇很大,我很看好这个行业。谈到合作这是肯定得,我们希望有大量的合作。不论是开发商、上下游企业,尤其是在装修这块更是需求,我们自己做的是半成品。更希望有优秀的装修建筑企业合作,大家一起把产业做大一个产业想要发展。一定要有竞争,正是因为三一和中联斗了这么多年,以越斗越大,包括目前我们也在扶持很多企业,它们不会做,我们还要教他们做,我们欢迎这样的竞争。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吕仲秋】我是正源地产的,来自大连,现在在宁乡也有个项目。正源尚峰尚水,第一批的规划用地是2100亩,欢迎大家来指导工作。我想提两个问题,如果我们合作,从计划项目到开始生产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第二个是地下室是不是不能做装配?

  【张  剑】签完合同以后,如果我们沟通设计工作做的充分,生产应该是很快的。地下室也是可以做装配式的,第一个是墙可以做夹心建筑墙。再一个就是顶板,实际上我们地下室消耗最大的就是顶板,而且消耗之后不能再使用。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喻春光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盖房子盖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建筑的50% 。就能拿到预售证,开始卖房子。但是像张总,他完成地下室,盖上面的速度会很快。卖房子的时候,资金也没办法回收,但是我们所有材料成本要投入进去。对于我们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很大,请问张总是怎么解决这个资金问题的?

  【张剑】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资金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金融方式,最重要的是成本的风险控制,可以跟金融机构签订一个“三方规定”。我的钱可以后给没问题,只要有银行机构这样机构作为三方担保,因为我们是制造业,所以我们贷款比开发商贷款要容易。我们属于流动资金贷款。但是有个问题,可能房子卖着卖着,可能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要比传统的要好,因为传统模式很多开发商都是借高利贷的。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容易造成民工堵楼。我们这个肯定不会干这种事,另外一个我们这个是预算多少,结算就是多少。不会出现结算比预算多出来一大截。

  喻春光张总刚刚所说的通过“制造业”打开开发商资金问题的口子,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资金对于房地产来说是困扰我们未来一两年最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把资金问题解决,大家肯定也愿意把利润让一部分出来跟你合作,我相信我们大家的合作空间会很大。

  【张  剑】只要你跟我签完合同之后,他可以吧流动资金放给我。我给你建完以后,它可以把开发贷和资金回收以后。只要这个资金链的安全性有保障,这个就没问题,我们的问题也解决了。我和你签完合同之后,会给我流动资金。我给你盖完以后,你再把钱给我就完了。它把开发贷的帐一对。这个与传统的方式要可靠一些。银行给我贷款肯定会比给一些包工头贷款肯定更敢给,实际上有很多这样的钱用不出去。很多大银行都愿意授信给我们,这个是我们解决资金的一个方式。我们都是正常的资金循环方式,我们做完之后,我们也不负责收款,你就可以把付款方式往后推了。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谢扬】一、怎么解决创意创新和住宅工业化的矛盾,因为工业化必须是大规模的。二、现在这个你这个模式跟我们很多开发商是不一样的,否具有竞争力?三、产业化是否会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造成社会矛盾。您对自己企业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是建筑商?开发商还是供应商?四、远大和万科都是住宅工业化先行企业,请您介绍一下你们与万科的差异。

  【张剑】第一个问题确实是我们这个房子不能都做成一样的,但是我们的住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这个在初期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师和工程人员与设计院大家可以有充分的沟通,它可以有所不同。现在国外的房子都是用这种方式做的,并不是都一样,是可以有些变化的。差役会有,但是不会太大。

    第二个问题就是劳动力失业的问题,现在建筑工人都是40岁以上,现在的年轻人情愿2000元坐办公室玩电脑,不愿意5000元来当建筑工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调节结构。我们应该怎样从靠劳动力到靠大脑转型。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了。谈到万科,现在万科是在我们国家产业化听得最多的就是万科和远大。现在它们是说的最多的,而且也做的不错。但是毕竟他是房地产企业,房地产去做制造业的,就像我们做房地产行业一样,我说我们是九流的企业。所以房地产我们是不会做的,万科它们做产业化可能情况也差不多。它对制造业也不太了解,王石我们也有很多交流,最早的是在98年的时候。当时我们三个人在我们公司聊这个事情,当时很激动,各执己见。也是谈到个性化的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他在产业化比我还疯狂。在全国讲了很多,但是有一点,万科做制造业肯定是不行。王石也跟我说过,他们做这个像在表演,毕竟不是做这个行当的。因为产业化在国外来看,都是大型的制造公司。像日本的丰田公司大家应该都知道,造车的它的第二大产业就是造房。像住友、松下都是些制造型的企业,因为制造大家都知道赚钱很辛苦。不像做开发,做开发我们也知道。我们有时候什么都没干都赚了很多钱。制造业的钱都是一点点扣出来的,所以成本控制很精细。我们和万科竞争是肯定不存在,实际上王石一直在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合作,但是现在就看怎么找到这个合作的结点,我相信应该是会有合作。

  【谢 扬】在研发这块您觉得您和万科在这方面谁更先进?谁解决的问题更多一点。

  【张剑】应该说我们的方向不同。我们更多的研究怎么造,研究材料这些问题。可能他们更多是在设计上,方向可能不一样,深度也不一样,所以他们的体系也很多种。他们更多的是日本的体系,包括他们在沈阳的一个项目,是跟一个叫鹿岛的公司合作的。日本体系把主体结构部分用一种接骨头的方法,就是把钢筋接起来灌浆。这种方式有它的好处,就是它的主体结构是拼装的。但是有几大问题,第一个就是它的生产方式,它的生产方式是单件生产,效率不高。日本的鹿岛工厂和我们在沈阳的工厂相比,大概我们一天的生产量相当于他们一年的生产量。它这种很难形成规模,我们是一种柔性的流水线生产,可以形成规模化。再一个就是它们生产的没有我们国家的一个标准限制,他们是可以等同现浇。万科是跟很多种的合作。目前国内来讲我们在做,其他的也在探索,日本的住友等他们存在很多问题。一个问成本过高。他们在沈阳,沈阳政府也很头疼,因为他们的价格太高。第二个,他们效率太低,产能上不去,我觉得没有产能就没有效率,肯定是没效率。现在的运输不是大问题,我们测算了一下,现在的运输半径是30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在长沙做一个厂在长株潭到益阳、衡阳都可以。我们在上海做一个把长三角、上海、杭州、苏州全部都划进去了。我们发现在这个区域一年有7000W平米,但是现在我们一年只能提供300W平米,是很小的。我们会多画圈,会越画越多。我们是整体方案提供商,我们包括从设计到制造到整合,直到交钥匙给开发商。将来我们想做到直接交钥匙。实际上现在的开发商很辛苦,很多的施工部门、施工管理,管质量、管进度,以后这个部门都可以不要了。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钟浩现在欧美已经没什么工地了吧,他们很多都在70年代都已经完成了,现在工业化住宅已经是一种趋势,现在远大住工的技术是出于他们当时的阶段,还是在那个阶段又有了创新?第二个问题是现在中国的住宅一体化也是刚刚开始,您能否给我们预测一下住宅一体化以后的行情?第三个就是住宅工业化在做成之后对于买房的业主来说舒适度等方面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和一些不足。

  【张剑】说到水平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在全世界到处看,很难说哪个最先进,只能说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最先进的。所以我们现在选定的是日本的一种生产模式,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大规模,另外就是成本较低。中国人的习惯,实际上现在的建筑结构有钢结构、木结构、PC结构。从华人社会来看,可能最容易接受的是预制混凝土结构,国外有很多也是钢结构和PC一体的,这种结构也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至于居住起来是不是有什么感觉呢。可能没有太多的感觉,可能我们随着质量的提高。质量会好一些,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在我们传统建筑中叫通病,我们工业化就是要取消这些通病,这个是产业化的优势。至于其他的感觉可能不会有唯一的一个问题是,要做成每种不一样的风格会难度大一点,怎么解决就是要有更多的企业来做。行业的发展我实在不敢预测。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理性的经济学家预测都是错的。反而政治家预测都是对的,所以这个行业也是,我们现在不敢预测,因为中国的事情都是这样的。没做之前所有人都不做,一旦做起来,大家觉得这个有前途,一蜂而上。我预测这个过程比较长,所以没法预测。

  【喻春光】我再跟我们张总探讨一个问题。从我们一路走过来看了以后啊,我总觉得目前你这个标准拿来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我觉得标准还过高。我们考察过新加坡的民族嘛。新加坡民族的房它的墙体做完以后刮了刮涂料,就不允许进去的人再去贴墙纸,就是水泥地板。因为现在买廉租房、公租房的这些人啊,基本上是买了房以后,它没有太多的装修就能住进去。而相反的,实际上你做精英性的资产,大家希望快,钱也投进去。比方我投资一个酒店,我就希望建设周期非常短,马上就能营业资金马上就能回收。相对于精英性的资产标准又低了一些。所以我想问张总你在为了适应中国现阶段的经济适用房,在降低成本方面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方向?同时你对这种公建精英型的资产如何提高这种标准?我在德国呆了十年,德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像他们的机场,它的楼梯就是水磨石,做出来比大理石还漂亮,相对于成本也很低。我们建这么多高铁,这么多空间是很适合你这样工厂化的生产的。所以我觉得工厂化的生产应该是往两级的一个是更高一个是更低的方向发展。所以看张总再这些方面有什么好的想法?

  【张剑】实际上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在探索,相信有很多企业会有不同的选项,甚至可以做得很高档。像意大利可以把建筑的外墙做的像石头一样,不需要干挂,直接在外面做一层石头质感的东西,而且还很漂亮。德国也是这样,很多这样的构建,它可以做的很高端。这一系列的技术将来都可以发展,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将来哪个企业走哪条路,主要还是市场和企业的选择。但我想这个行业一定是要多个企业来做,这样产品才能丰富,因为一个企业是有限的。就算你做到一亿平方米,也不过百分之十。再加上如果你刚刚说的高铁,实际上像这些酒店、共建全都可以预制。您知道那个澳门威尼斯人,它的整个构建都是在东莞做的,他们的理念都是转配的。所以将来这个行业是改变一种建筑方式,它可以做高端的,也可以做低端的,做各种各样的产品。但是肯定不是一个企业来做,传统的建筑公司可能是往两个方面转,一个大量的转成制造型的公司,另外的转到转配。可能建筑行业还会发生一个变化,但一定是多个企业。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就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很有可能将来很多企业发展了,说不定哪天我们消失了别人成长了。

远大住工活动记实

  【唐芬刚才喻总提到的这些问题,可能更多层面可以通过装修层次来进行调整。而装修的调整恰恰是最灵活、最可变的一块。因为我相信无论是做商品房,还是做经济适用房,它可以借助本土的结构安全。其实今天大家都可以到宁乡的这个楼上去看,都会有一点点差异,装修的这个规格上都是非常的灵活可变。

  【谢扬】刚刚听了张总的话很有启发,您表达了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欢迎大家下达这个产业。我想问一下,就这个产业,它的门槛是什么?一个是技术门槛,一个出使资金的门槛,假如我们真的要共同参与的话,这个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张剑】这个行档肯定是技术的要求比较复杂,它倒不是特别高的技术,它是同等技术的集成。像我们传统的设计院的设计,又有工业制造,甚至设备还有工装的设计,所以它是跨界的复合型技术。再就是管理技术比较复杂,不像我们原来的管理方式,比传统建筑公司还是复杂一些,这是技术层面。另外是资金投入方面,资金门槛可高可低。原来远大是不想上市的,我现在觉得干这个事,有多少钱都能用,但是少钱也有少钱的做法。

  【谢扬】技术门槛上,如果我们想跟远大合作,或者是技术共享,是不是有这个可能?

  【张剑】没问题,完全没问题。

  【张剑】实际上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在探索,相信有很多企业会有不同的选项,甚至可以做得很高档。像意大利可以把建筑的外墙做的像石头一样,不需要干挂,直接在外面做一层石头质感的东西,而且还很漂亮。德国也是这样,很多这样的构建,它可以做的很高端。这一系列的技术将来都可以发展,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将来哪个企业走哪条路,主要还是市场和企业的选择。但我想这个行业一定是要多个企业来做,这样产品才能丰富,因为一个企业是有限的。就算你做到一亿平方米,也不过百分之十。再加上如果你刚刚说的高铁,实际上像这些酒店、共建全都可以预制。您知道那个澳门威尼斯人,它的整个构建都是在东莞做的,他们的理念都是转配的。所以将来这个行业是改变一种建筑方式,它可以做高端的,也可以做低端的,做各种各样的产品。但是肯定不是一个企业来做,传统的建筑公司可能是往两个方面转,一个大量的转成制造型的公司,另外的转到转配。可能建筑行业还会发生一个变化,但一定是多个企业。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就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很有可能将来很多企业发展了,说不定哪天我们消失了别人成长了。

  【彭亮明】这个产品的验收标准,又说交钥匙工程,验收这部分是否全部交给你去做。我现在要找两个施工单位,一个要把基础建好,上面由你来吊装,所以这是制约你们发展的瓶颈。做下面没有一个专业的队伍,下面地基还需要专门的建筑公司来做好,这样别人不会给我做,这是制约你们发展的瓶颈。这个快和节约环保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作为开发商注重眼前的利益,要和现实互相结合。如果你们把这个瓶颈解决的话,你们会发展的很快。我把地买来我交给你去做就行了。设计方面是由你们设计还是由专业的建筑公司来设计,这方面没有按程序化处理好是制约你们发展的重要原因。

  【曾晓山】远大住工的产业化与远大空调的可建有什么区别?

  【张  剑】可建是钢结构,成本较贵。完全以标准化模块来做的方式。这两个产品刚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可建更多的是使用在比较高端的产品,WPC价格便宜一点。

  【谢  扬】我们现在都是设计跟着市场走,如果和你们合作的话,现在设计要跟着你们的模板走。您的两个项目只有三个户型,如果我跟着市场走的设计,您这边可以做出来吗?

  【张  剑】不一定,这个是可以调整的。实际上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是用工业化方式造还是用传统方式。我们为什么选择德国的体系,它叫柔性生产线,它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我们的磨具是可以变动的。我可以在一个流水线上生产不同的产品,既保证效率又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变化,这就是现代工业的一种很重要的工作方式。

  【唐  芬】我打个比喻,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这么多菜系,但是中国没有哪一家餐饮企业能做得过麦当劳、肯德基,但是它的东西是最标准数量最少的,而且中国它的建筑是个十万亿级的市场。去年就有十亿平方米的建设量,我们有时候跟张总开玩笑。我们就算24小时不休息,卯足劲的去做也只能做这个行业的一丁点。

  【张  剑】个性化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同企业的选择,这就需要多家企业来做。可能发展商需要很多企业来给你做配套。但是实际上你会发现,为什么乔布斯的苹果为什么这么成功,他也只有这几款手机。你如果做很多不同的产品,你很难做好。这个世界真正成功者产品数量都不多,车也一样。一个丰田只有几款车,太多的产品不见得有竞争力。你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失败,不是技术上跟乔布斯的失败,而是在商业上的失败。乔布斯就是一款手机,这就能成功。当你用一款产品获得成功,那你就是最厉害的。当然房地产不能那样,但是我觉得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地位。中国比较大的问题在哪里?比如说绿城推出一种房子,大家就都是绿城一样的,龙湖一种房子。大家又都是这个,这种方式我觉得可能将来会有变化。

房子的最大功能是居住,像我们国家把房子做成一种极度投资的模式,可能对少数的房地产可能适用。对大多数的可能不一定适用,我觉得中国大多数的房地产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会有一个变化。可能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居住的变化而不是强调它简单的作为艺术品的一种投资功能这种情况会逐步改变,房子再变来变去能变出太多的花样。我觉得不一定,当然有些做高端产品的,它可能有特别。很简单,我只适合一部分,我只适合一部分就够了。我不需要适合那么多,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有可能最后我就会变成摩托罗拉、诺基亚一样,我们希望我们就做iphone ,我们可能就做那么几款产品。把规模坐上去,这个就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做的品种不会太多,追求个性化没必要用这种。透露个小秘密,可能我们以后推行的产品不会超过十种。

  【高  宏】我们今天来不是剑总邀请过来的,是商会邀请过来的。说一下业界的一个思考。我们是见证张总与远大住工从起步到一代一代核心到今天的成就,再到辉煌的未来,我们也在研究思考房地产的未来是怎么样的。也到国外和国内学习,标准化是主题。房子应该做的更简单,让住户直接入住。引用一句最流行也最具讽刺意义的一句话“不管你们用不用,反正我们已经用了。”

  【喻春光】我不尽同意以上的观点,中华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就中国市场而言,中国人不喜欢简单,而喜欢复杂。从买材料到装修,都喜欢什么都自己经手才能放心,因此我们造房子不能离开中国市场这一客观因素。中国人是爱房子如爱命,要房子不要命,因此我觉得我们开发商还是要尽量流出装修的空间,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通过装修的调整,来降低我们开发商进入住宅工业化建设的门槛。

     座谈会结束。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