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普惠金融持续发展仍是世界难题

 洋之奔跑者 2015-10-17
以下为文字实录:
  
  邵智宝: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这个极具价值的研讨。下面我用一点时间,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和交流我的一些感触。
  
  刚才银监会的李主任就普惠金融给我们金融机构已经勾画出一个整体的,从发展理念、到概念、到特征,非常受启发。
  
  我谈几点认识:
  
  第一,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刚才李主任说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银监会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之前,我想谈谈我的理解。在2005年国际小额贷款年提出的概念,它的含义应该是能够可负担的成本,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具体来说,普惠金融应该是这三个方面的含义。
  
  1.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人人都应该有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
  
  2.普惠金融是一种创新,应在金融体系内进行制度、机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降低金融提供的成本,以便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便捷的服务。
  
  3.普惠金融是一种责任,要面向传统的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等低端的客户,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普惠金融在理念上是完美的,但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两高一低”,一是风险高。由于“三农”、小微企业天然具有弱势性,缺乏有效的担保,加之农村地区征信体系不完善,“三农”及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偏高。比如在2003年统计的数字,农信社不良贷款达到30%。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小微企业不良率高出行业的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二是成本高,一般来讲,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多位于边远的贫困山区,地理高度分散、交通不便,如果通过设立网点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成本极高,此外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额度小,并呈现较强的季节性,单笔交易成本也高。三是回报低,尽管“三农”、小微企业相对风险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正规金融机构信贷定价也不能大幅度上浮,很多时候贷款定价难以弥补风险和财务的成本。解决好供给端“两高一低”的问题对于提升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创新服务模式,解决普惠金融的高成本难。农村地区信贷及支付结算金额相对小,服务半径大,抵押担保物也少,信贷流程不能减少,降低成本主要依靠新技术。近年来我行在新技术探索方面也不断创新,将基础金融服务有效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我们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福建、河北等多个地区开展智能终端的金融服务,信贷员拿一台移动的智能终端就可以在客户家中或田头完成现场调查、实地拍照、物联核查、征信查询、建档等信息登录、采集工作,通过3G的互联网,与个人征信查询系统相连接,后台实时在线审批,实现当日申请次日放款,整个流程只需要用户面签时去一次营业网点。这是我们通过五年后的服务实践以后总结出来的,要依靠技术创新。刚才李主任特别谈到大的金融机构要想服务好小微客户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我听了以后特别有体会。初步测算平均时间可以缩短30%到50%。通过在移动智能终端金融服务中运用拍照、定位、二代身份证阅读等技术,能够有效识别虚假信息,既提高了贷款的作业效率,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三是通过以大带小,解决普惠金融回报低的难题。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邮储银行集中总部的力量,通过资金统一、集中运用,大力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业务,通过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业务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为普惠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作为一家大型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颠覆了业界和学界一直提倡的大银行只做大业务、小银行做小业务的传统论断,成为了普惠金融引领者的推动者,一直致力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践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截止到今年的8月末,我行涉农贷款结余达到了7200亿,新增涉农贷款1305亿,同比增长了38.51%,高于全部贷款新增增速的10.27个百分点,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了2.4万亿,帮助了1200个小微客户解决了融资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