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无主义者的痛苦

 老庄走狗 2015-10-18

虚无主义者的痛苦

无论任何人,只要坚持或潜意识里信仰某一思想或主义,那么他注定是痛苦的。这个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义,当这些思想和主义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的阵痛。现实主义者面对社会的满目创痍总是心急如焚并痛苦万分,理想主义者总是遭受一次次的打击,而虚无主义者面对现实则只有无奈的逃避或不屑。

在这个世界上,多少聪明的人,仍然摆脱不了现实的折磨,当这个世界上只有痛苦存在的时候,虚无自然而生。任何一个虚无主义者,无疑曾经都有过至高无上的理想,可以说,任何一个虚无主义者曾经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这些理想经过一次次的死灭之后,所有的人都变的清醒起来,有的开始适应,有的开始逃避,有的竟试图对抗,终于,大部分人适应了社会,而仅有少部分坚决的执行了逃避或对抗。当对抗产生的时候,很多不可思议的事随之发生,所以,吸毒犯罪、杀人越货、黄毒盛行并不仅仅是纸醉金迷的诱惑造成的,不少理想主义者经过一次次理想的死灭之后,选择同样的方式来抒发不满与解脱。而同样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逃避,于是,归隐山水田园,致仕入僧道,乃至于死,成了他们的终极选择。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不过“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天地万物,同归虚无,亲情、友情、爱情、欢乐、痛苦、责任,凡此一切,即生即死,不离不弃,只能徒增兴叹!然而,归隐之超脱,非常人所能体味,反而,浅层次的虚无主义者所能体味的只有痛苦。

虚无主义者面对世俗的时候,无疑是痛苦的,无欲无求本是理想,而现实社会的责任常压的他们无法喘息。他们难以抛却所有的社会责任,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不是由纯白空无一跃而成为虚无,任何一个虚无主义者,都曾经怀有至重的社会责任,他们曾经都是现实社会中最有理想,最有知识,最有思想的一部分。虚无主义的追求,使他们面对与思想极具反差的现实社会的时候,产生了无上的痛苦,痛苦之极,才有更加强烈的虚无,直至与社会永远的割裂,以至最本质的虚无而止。

真正最本质的虚无,我无从体会,只是因为我在虚无的境界里,只是一个极其浅薄的顿悟者,然而我想,那大概是没有痛苦也没有欢乐的,那是经过无数痛苦的积压和处世的悲愤凝结的,当这个世界只有的痛苦的时候,虚无自然而生了,世俗之人,不会有无上的痛苦,因此也很难达到此种至高的境界。更多的人始终只能在虚无与现实之间挣扎,这些人,内心深处摆脱痛苦的方式依然是逃避。

当这些虚无主义者坚决地离开了现实与世俗,以为现实与世俗之外必然存在一股新鲜的空气或一个新境界,可事与愿违,多少归隐者又有真正的快乐,像陶潜一样,早年一直没有出仕,为贫穷所迫,陆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官。为官期间,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由此纵情山水,颇得山水之趣,田园之美,然而谁又知道,他内心真正的痛苦?思想与现实格格不入,逃避并不能进入理想的桃花源,至于桃花源,潜也并不真正认为它的真实存在,之所以是理想,就在于它的不可企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巨大的鸿沟,无法决裂的思想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跨越!对于大多数人,则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逃避,逃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逃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痛下决心,远离尘世,也无法逃避思想的谴责,或致仕归田,或纵情山水,或皈依僧道,可到头来,只能是身在空无,心在世俗,不是不想解脱,而是无法解脱,他们忘不了重压在身的责任,忘不了一生的亲情、友情、爱情,忘不了也化解不了,只求在山水空无之间能够寻到一份安慰。然而,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山水能够醉人,却只在旦夕之间,水酒能够解愁,却只在酒醒之前。

一切都很短暂,转瞬既逝的欢乐只能导致更加惨烈的痛苦,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逃避,只是因为思想无法决裂。对于虚无,我只能从我自身的体会去说,从我理解深度来说,虚无主义在未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也就是在思想没有彻底决裂的时候,虚无主义者始终是痛苦的,而且虚无主义者的痛苦,将更深沉,也更浓烈,绝不同于现实主义者的痛苦。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可以改变,幸福可以实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可以缩短,现实主义者心中种种的愤懑和不满总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发泄,可以恨,可以骂,可以无情的鞭笞与抨击,而虚无主义似乎什么都不能做,所能做的只有逃避,而思想决裂之前的逃避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痛苦!

虚无主义者依然选择了逃避,离开了世俗,却逃避不了责任。事实上,对于这些思想未能决裂的虚无主义者,逃避的方式只有恨,恨他人,恨自己,也恨世俗的不公,而恨也必然地伴随着痛苦,这种痛苦是不易发泄的,只能忘却。在他未有完全摆脱世俗之前,虚无主义的思想将不断的与现实产生碰撞,仍然会有更多的痛苦,也只能忘却,而忘却是个漫长的过程。采用忘却的方式,着实不易,虽没有随意发泄所表现的疯狂,却丝毫不减痛苦的程度,而且更加的长久。

虚无主义者从表层上与世俗隔离之后,虽然在努力的实现忘却,而其实痛苦实在累积,当这些痛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累积之后,痛苦急剧膨胀,直至思想的决裂。于是,当初那些表层的虚无主义者由此达到了至高无上的虚无。也许此时此刻,所有的欢乐和痛苦都将化为虚无,无欲无求,无爱无恨,摆脱了痛苦,也失去了欢乐!然而,没有痛苦没有欢乐的日子虽然可悲,可对于那些始终痛苦的浅层次虚无主义者,依然值得欣慰,因为这虽然没有欢乐,但总不至痛苦了吧!

虚无主义者明白,既然已入虚无,自然无法摆脱,所以,无欲无求,没有欢乐没有痛苦,成了所有虚无主义者的终极追求。虽然在靠向这个目标过程中,异常的艰难,异常的痛苦,但等待同样是折磨,所以依然在前行。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有真正的虚无,只求在这个寻找的过程,能有一片净土,一点新鲜的空气,即使暂时能将世俗抛却一边,也是值得欣慰的。的确,安静有时比喧嚣更易于安抚一颗紊乱的心,宁静中能产生诸多的和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网上一篇文章,对虚无主义者分析得挺透,中国几千年来虚无主义者的痛苦也大概如同此状,但对于今天来说,无欲无求已经不能成为虚无主义者的终极追求,今天的虚无主义者应该比佛教徒有着更为深刻的对痛苦的认识和无法抛离的现实责任感,因为虚无是清醒的开始,但永远不应该是清醒的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