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略的龙葵

 圆角望 2015-10-19

刘克襄(台湾) 文/图

在大埔墟菜市,观看老妇贩卖的蔬果。有位老妇只摆叶菜类,却见一堆车前草和益母草间,一捆龙葵现身。走逛了十几回,这还是头回遭遇,我兴奋得不知所以。

以前在郊野偶尔会见到,甚感新奇,还特别探问有无人食用。尽管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有龙葵的描述,但香港诸多山友给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回看到,我才确定,仍有少数人在食用。

话说我在香港郊野见到的龙葵,果实外皮较为暗黑。若在台湾南部,果实有光泽的反而较多,很可能多半是在地特有的光果龙葵。两者差异虽不大,还是得稍做区分。只是习惯上,大家仍以龙葵简称,意即闽南语的乌甜仔菜。

龙葵乃寻常野草,野地四处可见。以前大家生活贫穷,孩子们在野外最常摘食的浆果,其中之一便是这等黑色甘甘甜甜如小茄子的果物。父母亲无钱买菜时,更会摘采此野菜的嫩茎叶,煮成乌甜仔菜粥,因应及时之需。

这道穷人家的寒酸食物,迄今许多台湾南部传统菜市和小吃摊仍有贩卖。一般米粥煮滚之后,随即把洗净的龙葵叶下锅,即可关火上桌。在台湾南部旅行,有时看到小摊招牌贴出,我都会点上一碗,感怀昔时贫苦的气氛。

关于龙葵之食用,我还听过一个稗野之闻最是神奇。两位癌友上山净修,只带碗瓢、竹筷和锅炉,尝试勤俭过日。平日,他们常摘野菜食用,最多便是龙葵。后来身子意外转好,究其因,都认定系食用这类野菜之故。

此一说法,我较保留。龙葵虽有医学治癌的说法,但效果如何,很难评估。上述插曲只能参考,不能视为绝对可学习的案例。或许山上生活的转变,才是重要因素。

就个人经验,各种叶菜都不能多吃,何况是野菜。龙葵更不宜多,尤其是生鲜未熟的果实和叶茎。若误食,呕吐、腹泻和痉挛等情况,都可能发生。以前一位朋友炒食嫩叶,大量食用后,也有晕头、恶心之情形。或许,偶尔食用,最为得宜,所有野菜都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