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红楼与砚

 wangyong670 2015-10-19

闲说红楼与砚

                                                                

砚、砚台,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传统书写工具之一,不但在科技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文化艺术上更是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其书写工具无一不与文字有关。书写工具中的重要用具是笔、墨、纸、砚四大基本类型。其中“砚”究竟何时产生,说明颇多,但又多为推测并不确凿。不过有一点,却是确信不疑的,即砚必定是与书写、绘画紧密联系。作为文字表达和形象表现,最初的先人是用线条和颜色(即黑色和赤褐色)来再现的,一旦古人发现了可以显示痕迹的天然材料时,黑色石墨便成为首选。因此加水研磨石磨,获得黑汁液体,用以书写就变为可能。砚,就是令墨(天然石墨、人工制墨)由固体变成液体墨汁的研磨具。《红楼梦》中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便送给她一个“表字”——“颦颦”,当探春问他“颦颦”出自什么典籍时,宝玉便说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上:“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显然墨石是黑色的,要用来画眉毛,必须事先将黛石研磨过细。说明了研磨之器,就是砚。黛石,便是现代称为石墨的一种矿石。

在文字书写、绘画中直接参与显示形象的是笔、墨、纸,而砚仅是作为墨和笔的助手,间接发生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了砚,墨不成汁,笔不顺畅,也无法书写绘画。砚作为发墨之器,舔笔沾墨,互为关联。所以历来笔、墨、砚三位一体,同进共出,系古代文人随身携带的必备之物。

从考古文物去看,古代原始砚,早在新石器晚期,即出土过石制研磨器和研棒(即墨杵)。在西安半坡出土过彩陶期的研盘、研棒。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中出土过一方玉砚,在河南洛阳出土过西周的两方砚,在湖北孝感出土过秦朝的石砚和研棒。这些东西构成远古的砚和墨。当然其中也不排出研制其他矿物、植物的颜料,或者作为调色器皿,其物品还不能完全肯定出土的文物就是砚台。

闲说红楼与砚十二峰陶砚

但是,到了汉代,由于纸的发明,使得砚与笔都得到更重要的用武之地,需求量也迅猛增加。过去用竹简书写文书的方式,急速消弱灭亡;在绫绢上书写文字和绘画的也急剧减少。纸的产生和应用,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进步。与之相适应的砚也大量出现汉、晋、南北朝时期,砚不仅大量制作,也在这个时期达到成熟。如汉代的三足石砚,南北朝的四足砚、雕刻砚、金属砚,出现了石、陶、瓷、铜、漆等砚种。并把纯粹实用性质的砚,提升到观赏、修身养性的程度。砚也逐渐走向工艺美术化的道路。有许多装饰图案,或雕刻、或镶嵌、或髹漆,采用许多手法,使砚更具美观。

闲说红楼与砚剔红龙喷水雕漆漆砂砚

其中,汉代的“漆砂砚”,最具时代和艺术特色。漆砂砚,又叫漆铁砚。纯是用矿石粉,或用烧制破碎过的陶瓷灰粉,经过筛选,得到极细的粉末,与生漆调制,放入模具中,经阴干后,磨砺再刮涂更细的砂角漆灰,最后抛磨而成。漆砂砚是汉代鼎盛漆器中的一个杰出品种。具有轻、润、易发墨,好舔笔,不伤毫,造型不受材料限制,能任意塑造等优点。

 

“澄泥砚”也是秦汉时期的佳品砚。澄泥砚与漆砂砚,从材料到造型制作上均是人为重新制作的砚。而石砚则是在天然生成的石料上进行加工而成的。澄泥砚系用澄泥浆经过一系列筛、澄、柔、荫后再塑造,进行焙烧后,抛光而成。澄泥原本不是为制砚而制,澄泥原来是为秦汉时期皇宫,大庙的砖、瓦而特别创制的材料。所以“澄泥砚”本质上是陶、瓦器。古代秦砖汉瓦相当讲究,所谓金砖、银瓦,均是采取澄泥浆之法加进某些金属、矿粉而烧制的。此种砖瓦材料极为细腻严密,研磨生墨迅速、细润。后来的瓷砚不过是在陶砚基础上的继续,产生于隋唐。所以澄泥砚并非在秦汉时期使用的,而是到了唐宋时期,人们从地下掘出秦汉时代的砖瓦,认为料质细腻,遂挖凹清漕,以充当砚台,即为澄泥砚。所以又叫砚瓦。《红楼梦》(第九回)几个学生闹书房打起来时“秦钟刚转出身来,听得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飞砚来打茗烟,偏打错了落在自已面前,将个磁砚水壶儿打粉碎,溅了一书墨水……也便抓起砚台来要飞。”这里讲的“砚瓦”、“磁砚”、“砚台”均系古代名砚。因此,澄泥砚是由秦汉时期的澄泥砖瓦改制而成的。《古玩指南》曰:“秦汉时,著名之建筑其所有砖瓦系澄泥特制的,其成份完全与澄泥砚相同……及后,天下屡经变化,所有著名建筑,先后毁于兵火……唐宋之时始有由地下挖出,见其质地精纯,工作之佳妙,遂制以为砚。是砖瓦之制在于秦汉而用以为砚者实始自唐宋。”

闲说红楼与砚 澄泥乾隆御制赏砚-椭圆形砚

不过总的来讲,由于隋唐之际,不仅纸业已发达,制墨技术获得实质性突破,早已不再延用墨杵。墨杵是石墨制成的石棒,又称为研棒、墨杵。在秦汉时,已被人造墨块替代;到隋唐时更是无人再用墨杵,天下都改用人造墨块了。这种固体的墨又称墨丸,是用松烟(俗称百草霜),加入生漆、珍珠、麝香、角粉等添加物,经多种工艺制作而成。人工墨的出现,对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磨研,发墨、细腻度,坚实和不伤笔毫等均比从前更高。这样,上乘的石砚相继被开发挖掘来,经过反复对比使用,广东端州肇庆的石砚,安徽歙县的石砚,河南济源天坛山盘谷石砚,先后鹤立鸡群,成为当时社会的名砚。

可以说中国的砚,到了唐代,陶砚、澄泥砚、漆砂砚逐渐被天然佳石的砚台所取代。唯有石砚称霸争雄,其他古砚渐渐成为“收藏”领域,完全退出了使用、实用的阵地。石砚的彼此较胜,也只在各产地的石种、石砚的优劣上去比较了,形成了相当完整稳定的砚石产地和制砚的风格。其名砚有端砚、歙砚、鲁砚、洮砚、易砚。加上宋代出现的江山砚、金星砚,砚在唐宋两代业已完全成熟,自成系统,相当珍贵。成为文化人家中极为珍视的四宝之一。文人,尤其是宋代的文人,在吃喝玩乐上直追宋代统治者,在文化艺术上又自树风格。文人性格仿效晋代文士,却缺少晋时文人的放荡不羁、庄老思想和玩世不恭。更多的是灵秀飘逸,在吃喝玩乐上更创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品味和形式。在艺术创作和市井文化上更含有生活气息,由此深深影响了以后的文化进程。如果说唐以前的文人主要是依附当朝统治者,或本身就是政权中的御用文人的话,那么宋朝时,文人已开始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文人文化同时作为相对个性精神文化,而有别于统治者文化,日益突出张显。

对这种文人精神,曹雪芹把他称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曹雪芹自谓为“顽石”,与黛玉之石,同为一源,所以才有不解之盟。而砚也源于石,成于砚,同样有“石头”情节。石砚之坚实、密紧、细腻、平和,发墨不凝,舔笔而不伤毫端,来自天地之旷野,又集秀于文人灵气之间,当然有它不同凡响的个性。所以天然石头一旦披上人为的颂词使成了“宝”。青埂峰下的“炼石”,到了富贵之家,一下子变成了项上美玉。而山中炕洞的石头,到了大族的书案上,也立刻就变成了“宝砚”。

宝砚,在贾府这种皇亲望族家中,自是不会少了的。皇贵妃元春回家省亲,赐给家人的礼物,“宝钗、黛玉诸妹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贾母携刘老老等人参观大观园孙儿女的别墅时,到了探春房间,“这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

《红楼梦》中除了前文提到的“砚瓦、磁砚”,其余的砚台皆以“宝砚”相称,并没有如其他工艺美术品那样,详细说出名称、品相、色彩、型制;更没有提到端、歙之砚;需要叙述时,也只是以“宝砚”而言之,这倒颇有些怪异。不过从探春房间中的书案上竟然堆放“数十方宝砚”来看,砚在这种富贵书香家族中,乃是平常之物,并无任何出奇之处,也许当中就有久负盛名的端砚、歙砚。不过从清王朝的社会实际来看,在那个时期,端砚在明代早已被开掘殆尽,可以讲端砚有其名而无其砚。历史上的端砚不是被皇宫收藏,就是民间深藏。歙砚虽然还有,数量也不会太多了。不过真正歙水溪边以卵石为贵,以其制砚,所得皆是尺寸较小的砚,没有太大的。这种珍稀歙砚,在宋代末便已经绝迹。而后来市上出现的歙溪石砚,大多数是用歙溪周围地区挖出的溪石冒充的。

闲说红楼与砚 端石漱石铭长方形砚

作为清王朝,一个少数民族要想统治汉民族占多数,汉文化历史又那么久远深厚的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学习汉族的文化习俗。这里十分重要的是取得汉族文人的好感和养成他们的作风。那么“舞文弄墨”,器重文房四宝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可是倒何处去寻找更多新的砚来当附庸风雅的赏品、礼品呢,据清代有关资料,在山东长山列岛的砣矶岛“鼍矶砚”,又称作“金星雪浪砚、曲阜山尼砚,又称松花砚,是当时较为出名的新砚。清·高风翰《砚史》曰:”北方砚材青州线绿,登州鼍矶而已。而尼山砚被清代制砚家徐坚誉称“不方不园,因其自然,固差胜于雕镌。”除此之外,清代作为皇家御砚的还有满族人老家的吉林通化松花砚。通化松花砚由绛紫色、深绿、浅绿三色混杂组成花纹,质地坚硬,细腻,抛光后有湿润的光泽和蜡滑感。《砚林脞录》说:“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砚之神妙尽备。”就是对通化石砚优长特色的评价。因此这种松花砚便成了清代王朝的宫廷御用品。

完全有理由相信,元妃赏给宝钗、黛玉等人的“宝砚”,以及探春房中的“数十方宝砚”,极有可能是清代石砚的御用品。只是为了避开嫌疑,防止官方挑剔,而故意模糊起来,只以“宝砚”而掩饰过去。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频频侵占中国,把大量的西方剩余商品倾销进来,西方文化随之涌入,国文地位屡遭威胁。西式书写用具渐渐增多,毛笔、砚等的用途日益减少,石砚的地位便急骤下落。也只有百年的时间,铅笔、钢笔、圆珠笔、蘸水笔等各种现代书写笔,层出不穷,使得原来必须用砚研墨,以砚舔笔、沾墨的砚石用具,退避三舍,不再威风。仅在那些习惯笔墨之疾的少数玩家,尚还留恋不舍;在那些仍然钟情书法艺术的中国书法学者,还有那些喜好收藏的古董人士中间当成“宝”,而珍之。

历史总是不断前行的。从几千年前发明砚到砚,即将退出生活舞台,中间演绎了多少丰富的历史艰辛,创造出难以备述的文化情节。不管怎样,砚作为书写工具,曾为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出过力,现在他虽然退居二线,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关爱和尊敬。 

 

 

                                                     2009.2.12

 

 

 

 

 

 

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