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福州西禅寺楹联赏析

 高山仙人掌 2015-10-20

福州西禅寺历经千年风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寺内保存着许多名人高僧撰题的妙联佳句,从这些楹联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历史、宗教和文学知识,感受到佛教思想中处世为人的哲理和禅机,体会到人生经历中非此时此景不能道的独特感受和意境。

 

荔树四朝传宋代;

钟声千古响唐音。

 

这是西禅寺大门坊柱上镌刻的一副楹联,清人周莲所作,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书。此联称扬西禅寺的古老。该寺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宋代所栽的荔枝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全联多为名词,仅一组动词相对, “传”字时间感强,“响”字悠扬,语词搭配自然,毫无生硬之感。

 

谁与同龛,米汁禅中无我相;

冁然一笑,荔枝香里看人来。

 

此联刻于西禅寺天王殿石柱上,由清光绪年间福州名流陈承裘所作。该联写出寺中佛像亲切的仪态,又道出寺院荔枝飘香的特色。上下两联对仗并不严格,但遣词用字贴切自然,给人怡然自在之感。天王殿另一对联亦值得品味:

 

宝相庄严,紫竹林中千手眼;

禅关隐约,绿扬城外一楼台。

 

本联刻画出观音圣像的庄严神圣,又描绘了寺院的肃静清幽。“紫竹林中千手眼”与“绿杨城外一楼台”尤妙,两句皆由名词组成,点出颜色、方位,色彩清丽,视觉感强。这两句又分别指出“宝相”、 “禅关”的特点,是对“庄严”、 “隐约”的阐释。全联连贯自然,意境宁谧。

大雄宝殿内留有清人林维源的一副对联:

 

宝刹镇怡山,溯当年初辟荆榛,七井泉源通斗极;

法轮转瀛海,喜此日重装龙象,上方钟磬应迦陵。

 

全联中,“初”、 “重”是点睛之笔,道出西禅寺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上联回顾寺院初建的历史,西禅寺地处福州西郊怡山,故称“宝刹镇怡山”,“初辟荆榛”,说明建寺的艰辛, “斗极”,指北斗星与北极星, “七井泉源通斗极”,指明寺中唐朝古井七星井;下联赞颂寺院新气象,作者看到寺院“重装龙象”,难掩欣喜之情。《慧苑音义》卷下说:“迦陵频伽,此云美音鸟,或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此处描写寺院的钟磬声悦耳动听,宛如迦陵鸟美妙的歌声。大雄宝殿内的另一副楹联也写出了古今变化:

 

宝刹历五朝,忆当年迹著灵龟,初辟灵泉通七井;

法门超四大,看此日经驮白马,重修梵宇礼三摩。

 

上联写七星井,下联指寺院大门,与上副对联相比,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清代名宦陈景亮率儿子陈承裘、孙子陈宝琛,同作一联:

 

旧址阅沧桑,世界法轮归一转;

良缘结香火,朝班禁漏证三生。

 

此联刻在宝殿石柱上。上联说西禅寺历经千年,多次重修,“阅”字将古寺拟人化,它仿佛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见证了世界的纷纭变化;下联道陈家受到佛祖福佑,拥有数代为官的殊荣。

 

说法衍禅宗,曾七个蒲团坐破;

升堂参佛果,有双株荔子阴留。

 

这是陈承裘撰写的嵌字联,属于燕领格,即所嵌之字处于上下联第二宇的位置,合为“法堂”,点明此是法堂楹联。该联称赞的是西禅寺四代住持慧棱。上联用典,据《西禅小记》载:慧棱苦修20年,坐破了7个蒲团,仍未参透佛理。一天,他看见别人卷帘的动作,顿时大彻大悟:“卷起帘来见天下。”禅师的执着与毅力,让人敬佩,这源于他的虔诚之心,这也是现代社会人们面对事业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西禅寺盛产荔枝,宋蔡襄称“荔子丰标全占夏”(《和王介夫游西禅兼呈黄侍制》),法堂前后的“双株荔子”是寺中一大特色,由梁开平年间慧棱禅师所栽。千百年来,四株荔枝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下联一语双关,借此盛誉慧棱禅师参禅授法,造福后人。全联诵之流畅,一气呵成。法堂另有一佳联:

 

法界喜重新,荔子双株,香火难忘桑梓地;

慈航神普度,槟榔一水,诗禅闲证木樨天。

 

上联描写了西禅寺院新旧风貌,下联道出了西禅下院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经由西禅寺佛法传至海外,影响颇广。该联独特之处在于“荔子双株”与“槟榔一水”,点明了两寺各自的特色——荔子与槟榔,言简意赅,浑然天成。

该寺经坛有一对联颇有特色:

 

前三三、后三三,问几生果果因囚,实非实,花非花,有如此山中荔子;

昼七七、夜七七,看今世来来去去,闻所闻,见所见,各无隐天上木樨。

 

全联运用许多叠字,读来朗朗上口。三言、七言交叉使用,缀句巧妙灵活。此联有如信徒与佛祖的对话,佛祖劝诫世人以通脱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有趣的是,“实非实,花非花”,又可看作一谜语,打西禅寺的某一特产,谜面就是“山中荔子”。

藏经阁有一副对联结合视觉、听觉、嗅觉,描绘出西禅寺的景色优美:

 

山色湖光,荔子萌中开法席;

松涛竹籁,昙花香里普慈云。

 

作者的赞叹之情跃于楮墨之间。寺院依山傍水,荔树繁多,松竹交映,昙花飘香。荔树萌芽之际来此参禅礼佛,是一种美的享受。此联妙在句中对, “山色”与“湖光”,“松涛”与“竹籁”,对仗工整,用词妥贴。

 

隋替唐兴,一脉泉源通海外;

梁莳宋盛,千年荔子矗庭前。

 

这是西禅寺玉佛阁的门联。上联“隋替唐兴”,是说西禅寺建寺的历史,“一脉泉源通海外”,则叙述西禅寺与海外寺院的关系。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下院,历史上这些寺院的住持由西禅寺派僧人担任。下联说的是西禅寺荔枝树种植繁盛的年代,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门联中较多动词对,便于说明西禅寺动态的历史。

玉佛阁里还有一副全叠式对联: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

 

吟诵此联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结合时间和空间,描绘了寺院花团锦簇、硕果累累、钟鼓声萦绕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西禅寺荔枝品种优良,《西禅荔枝谱》说:“西禅所出以蛀核见称”。清林佶有诗云:“怡山古寺近城郭,长林骋望心先凉。”清程十砚也写道:“长庆门前刚摘尽,满街斜日卖枫亭。”《广群芳谱》称“荔枝以兴化之枫亭驿为最”。为此,西禅寺留下不少啖荔、吟荔的韵事。玉佛阁另有一对联说:

 

云环半岭间,飞凤落坡游禅寺。

果茂一垣外,怡山啖荔入风骚。

 

上联描写西禅寺院周围的风景,下联叙述西禅寺有名的荔枝会。自明代起,每当蝉鸣荔红之时,寺院僧人便邀请文人雅士到寄园尝荔,是为“开园”。美景佳果,引起文人吟诗作画的雅兴,留下不少诗画。清朱彝尊诗云:“老喻苦瓜苦,渴思香荔香”﹙国朝朱彝尊《长庆寺噉荔》诗﹚。

 

福州西禅寺的妙联佳句还有不少,令人回味,值得品读。闲暇之日,漫步寺中,聆听钟声,品联赏景,是生活中极有趣的事。

--博才网博才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