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中华术数衍新篇

 johnney908 2015-10-20

 

          中华术数衍新篇—— <wbr>太极图说(一) 中华术数衍新篇—— 太极图说(一)

 

               一、“太极”结构含三为一”

 

    众所周知,“太极”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易传》。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后世哲学家演绎说:太极最初为元气,元气即阴阳混而未分之气。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即为两仪),阴阳交合,化生五行,五行顺布,即为四时(四时即四象),阴阳五行相交,便生化出世间万物。

   

    大家知道,“老子”的学说早于《易传》。《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后人认为:“道生一”即太极;“一生二”即阴阳;“二生三”即阴阳交合的中和之气,中和之气即生化万物的中气。

   

     由此可知,“太极”即“道”,“道”即太极。不同的是“太极”没有公开提出“三”数而已。其实“太极”亦是三位共体的,太极图之“三”,即黑白之间分界线,这条界线亦就是“太极”的中气。

   

    “三”为什么能生万物?因为“三”是太极最大的数;因为“三”是阴阳冲和体现;因为“三”是万物生化所必须的中气。由此而知,万物不仅内涵有阴阳的遗传,而且还内涵有中气基因。这就是说, 世间万物都内涵有“太极”所具备的阴、阳、中气这三种信息,只不过是各物所占比例不等而已。

 

/////////////////////////////////////////////////////////////////////////

中华术数衍新篇—— <wbr>太极图说(一)

 

             二、太极”结构在地球上的体现

 

    太极原理:“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 太极分化:“物物一太极”。地球当然亦在“物物”之中,故地球亦属“一太极”。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之所以成为人类唯一家园,就是地球具有得天独厚的太极结构。地球以“黄道”区域为中界(即南北回归线之间),从地理环境上考察,黄道区域阳气充盈,(指日照),阴气宽阔(指海水),正所谓“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极”之“三位一体”在此显示无遗,故此间的物候最为富有。黄道两旁因得黄道中气的普护,所以物候也相当。因此地球村人的家园大多设于此域。地球两极因黄道中气难以企及而阴阳不调,故生物稀有。由此可见,黄道中气对地球生物的生死盛衰,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

 

//////////////////////////////////////////////////////////////////////////////////////

中华术数衍新篇—— <wbr>太极图说(一)

 

            三、太极”结构潜藏在生物细胞中

    

太极范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至大无外” 就是太极能够将宇宙万物囊括于中;“至小无内” 就是万物无一不渗透有太极的信息。大至地球,小至细胞,无一能例外。

 

    科学家发现,凡是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种最基本的物质—— 核酸。它是决定物种,指挥遗传和变异的主要“成员”。生物遗传机制认为:“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它们都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在电子显微镜下,DNA象一条带子,在立体结构上,DNA又象一架螺旋形的梯子。磷酸及核糖构成梯子骨架的两侧,核碱基则在两侧骨架间平行排列,犹如梯子的横档”。

    注:这里所说的“梯子骨架两侧的磷酸及核糖” 就是相对着的阴阳,而“在两侧骨架间平行的核碱”就是中气。

 

///////////////////////////////////////////////////////// 

 

            四、太极”阴阳的动态平衡与相互传化

 

    可能是画工们为了追求太极图式的“园”美感,因此所有太极图式的出现都是以阴阳平衡的姿态定形的,其实这只是太极动态的一瞬间,就是这一瞬间,太极给人的感觉恰好是下为阴,上为阳,事实上太极动态的阴阳不是以上下来界定的。

 

    如果用地球的动态来证于太极动态,那么这一瞬间正好处于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赤道期间。之后,随着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公转,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故南半球逐渐阳化,而北半球则逐渐阴化。反之,等日照从南回归线回归至赤道时,太阳光逐渐北移,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故北半球逐渐阳化,而南半球则逐渐阴化。

 

    如果用DNA的动态来证于太极动态,那么随着DNA的旋转或升降,原来属于阳性的核糖与属于阴性的磷酸也都是随着DNA的旋转与升降而不断变换,根本不存在着什么左阳右阴,上阳下阴的板式定律。

 

    由此推知,中华术数及各式图谱(如河图、洛书、八卦等),都是处于“动变不居”之中的瞬间产物,而不是僵硬不化的定局,倘若我们固执某种术数或图谱的直觉行事,即便侥幸获得,亦不过守株待兔,偶然巧合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