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有良知的人_玉慧年成

 昵称28454964 2015-10-21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也就是说“良知”是“天赋的道德善性和认识能力”。
良知,为心之本体,我之主宰,一切意识和德性皆出于此,它既是道德意识,也是人的最高本体。
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
如何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呢?
就是要做一个知“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人,做一个晓“温、良、恭、俭、让”五常之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
从春秋时起,孔子就提出了“温、良、恭、俭、让”的道德理念,后称“五德”,
“五德”,是夫子之德,是圣人之德,是大福德,是做人的标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告诫人们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
随后,孟子又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理念,后由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五常”,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我们道德体系的主干,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古人云:不识五常者,无以明辨廉耻。五常得立,上助齐家治国,下协修身立命。唯通悉五常,庶民得辨廉耻,吏治得明是非。
故此,“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既是中国儒学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子孙的道德价值取向。
“仁”: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仁”以爱人为核心,包含着礼让、保民、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正义等。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以尊贤为核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即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如“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
“礼”:是社会交往之道,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的“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的“礼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