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民宿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民宿是起源于欧洲乡村地区的一种旅游业态,最初以简单的提供住宿与早餐(B&B)为基本模式。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在旅游业发育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宿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场走向景区,不仅形态万千而且别具特色,成为区域性旅游品牌及核心吸引物的重要构成。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民宿产业的发展仍然与乡村与农业的多路径发展有着复杂的交织,民宿一方面肩负着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强村惠民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又承载着大批返乡“新农人、新创客”对美丽中国乡村梦的追寻。多重功能的交织无疑让民宿成为2015年旅游圈中最热门的话题。 纵观世界民宿产业的发展,欧洲诸多地区及亚洲的日本、我国的台湾地区,民宿产业发展时间长、体系完善、形态丰富,其发展轨迹对我国当下民宿产业的经营、监管及发展走向都具有诸多借鉴价值。他们的民宿或文艺范十足,或朴素平实却温馨自在,或千姿百态设计精巧,经营者用自身的品味、细心的经营、周到的服务在提升游客满意度、优化环境建设及增加营收之间探索出一条平衡的发展路径。而这一切背后是来自于政府、行业协会、民宿经营者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法国:政府强力主导,协会全面支持 在法国,民宿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小农庄开始的,经过不断发展法国民宿形态日益多元,除了常见的依托农庄而建的乡村民宿之外,有毗邻城市中心的复古阁楼,甚至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古堡。通过一栋栋居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游客们能很好的感受并融入周围的产业环境,充分领略当地历史风貌与现代产业文化相结合的魅力。法国政府对民宿的经营规模、安全规范及食品标准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此外还成立了民宿联盟协会对民宿的经营、建设予以指导和支持。
日本:规范审批程序,拓展多元经营 上世纪70年代是日本民宿繁荣发展的时期,在休闲旅游热潮的带动下,日本民宿数量出现快速增长。日本的民宿与旅馆在经营管理上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服务上,民宿注重平民化的收费与自助式的服务,设备与服务虽不如旅馆,但其蕴含着浓浓的家庭味、乡土味和人情味弥补了硬件条件的不足;另一方面,民宿经营者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天然资源,能够在配合当地文化特色提供住宿与餐饮的同时提供运动、休闲、娱乐等功能,让游客享受多姿多彩的体验。
台湾:立法监管经营,发挥协会平台效应 台湾是中国最早发展民宿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垦丁国家公园地区为了缓解旺季住宿不足的问题大规模推行民宿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台湾拥有民宿近3700家,遍及整个台湾,呈现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台湾民宿产业不仅在台湾本岛备受追捧,而且声名远播,成为赴台游客一场必可不少的独特体验。
台湾民宿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动与公共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推动民宿发展规定的修改和各地民宿合法化的政策推动; 2.积极寻求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多元渠道加速推广台湾民宿产业和产品,提升台湾民宿产业的知名度; 3.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民宿资源的整合经营,创造多方受益的最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