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拓飘萍,岂只是,一介布衣?——“布衣神相”系列总论 - 评论新派武侠 - 热血古龙

 昵称20499314 2015-10-21

前言
  本篇文章要介绍的系列丛书是温瑞安于1981~83年间在台“蒙难”,流亡日本时所写的“布衣神相系列”。此系列共有六书,分别是《杀人的心跳》《叶梦色》《天威》《赖药儿》《落花剑影》《刀巴记》。

结构分析
  此六书结构类似古龙“陆小凤系列”,前三部一气呵成,后三部各自为政。一气呵成的部份,主题围绕在“刀柄会”与“天欲宫”决定正邪消长的“飞来峰金印之战”,从五名代表遭到暗杀,到正道群侠为了更换代表力闯五遁阵为止,既是独立成册又可连续收看,相当不错。奇怪的是,在闯完五遁阵之后,“飞来峰金印之战”竟然就没了结果?这是本系列最大的一个盲点与瑕疵。
  后三部的故事比较纷乱,变成中短篇结集,虽然也有可看之处,但是神相李布衣已慢慢淡出,成为背景作用。尽管如此,书中很多二线主角反而在描写上很见功力,耐人寻味,这点我们慢慢再谈。

焦点人物──神相李布衣
  布衣神相,神相李布衣,这九个字就是我们对李布衣的初始印象。说实在的,一个算命先生穿粗布衣裳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为什么听起来还那么响亮?那是因为“布衣神相”一词跟成语中“布衣卿相”有交集,所以听起来特别顺耳,不然算命仙穿什么衣服是没有规定的,就算他是神相也不一定要锦衣华服吧!李布衣之名更像是福至心灵,随便乱取的。
  李布衣的外貌“葛衣长袍,一双多情的眼,五绺长髯随风微飘。”他才学渊博、武功高强,可是却做人失败。他和“雪魂珠”米纤之间有段不清不楚的过去,让沈星南视他为毕生宿仇。可是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段过去?作者却又没有交代。可以了解的是,布衣神相年纪不大(三十多岁近四十吧)却是心境苍茫,处事态度消极,不太愿意多生是非。讲是这样讲,偏偏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都会往他身上招呼,说起来也真是无奈。
  言归正传,布衣神相武功之高,已经是无法估计,唯一可以形容的是:“武功虽高,却非无敌。每当千钧一发的搏命时刻,总是能够利用其专业素养演出‘相学克敌’来扭转劣势。”所谓的“相学克敌”只是一种心理战,因为李布衣在这方面浸淫多年,又有铁口直断的名声,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就是“他说的永远是对的”。那么在面对危难强敌的时候,“神相脱口秀”就成了绝处逢生的救命绝招,实在很玄。就笔者个人观点,神相李布衣与名捕无情可以并列温派小说“两大名嘴”矣。
  布衣神相除了相术专业以外,杖法暗器也很利索。他的防身武器是一根青竹杖,使用的杖法叫做“猫蝶杖法”,其意涵为“猫眠花下,意在蝴蝶”,是以静制动的武功。另外他有独门暗器“珓子”,这个名词看似稀奇,说穿了不值三毛钱,因为“珓”即是“筊”,词语解释是“拜神祭祖时占卜吉凶的用具”,也就是庙里拜拜“掷筊”所用的东西。布衣神相的珓子,是用贝壳做的,较薄较利,用内力发出可以权充暗器,有类似飞刀般切割的功能。如果用台湾木制筊,被打到还以为是流星锤呢(爆)。
  从《杀人的心跳》到《赖药儿》为止,李布衣的身旁都有一个陪衬人物“傅晚飞”。傅晚飞是李布衣宿仇沈星南的不肖徒弟,因为给李神相救过,让师父很不爽,从此被逐出师门,就跟著李神相四方飘流。关于这个事件,笔者有另一番解读:因为李神相的角色在武侠小说中属于素还真等级的“特级高手”,智慧太高武功太强,不管什么问题到他手上都变成不是问题,所以也不会有太多戏份。傅晚飞因为武功烂、人又热血,是最适合著墨的角色,把他跟李神相搭配互补,就不会沦落至没戏唱的窘境。

分卷讨论

六之一《杀人的心跳》

书名:杀人的心跳
作者:温瑞安
出版:花田
初版:1998年01月
类别:中篇武侠小说
规格:新25开本全一册,厚211页

内容简介
  代表黑白两道的“刀柄会”和“天欲宫”每年都要各派五名代表在“飞来峰”展开“金印之战”,以决定后三年正邪消长之势。可是今年代表刀柄会的五名好手接连遭到暗杀,并且死法奇特如出一辙。刀柄会方面虽然明知是天欲宫方面使的诡计,却苦于颜面有损,兼且缺乏直接证据,不能当堂兴师问罪。
  “飞鱼塘”门主沈星南之不肖弟子傅晚飞,因机缘巧遇未曾死于奸人之手,还认识了江湖异人李布衣,得以明了事实真相。可是当他全力赶回飞鱼山庄,要把真相公诸于世的时候,却误蹈敌方陷阱,蒙上不白之冤。师父当他是奸杀师妹、勾结匪人的万恶之徒;师兄明明阵前倒戈,却在众人面前“做贼喊抓贼\”;更有那敌方高手“枭神娘”匡雪君布下美人计,利用傅的年少无知入侵飞鱼塘第一道防线,把情势越描越黑。此时此际,傅晚飞真是百口莫辩,万死难辞,除了那个“不能说出名字的人”以外,还有谁能帮他澄清真相呢?

新增人物
刀柄会:飞鱼塘、点苍派、括苍派、黄山派、雁荡派、无助门(青帝门)
飞鱼塘:沈星南──沈绛红、傅晚飞
布衣神相李布衣

重点分析
  本书开场模仿推理小说架构大玩连续谋杀,正是温派小说之所长。可惜我们看不到任何诡计,也不必费心去猜凶手,只会看到一大堆白烂间谍阵前倒戈,大搞背叛,真是温派小说注册商标。温瑞安利用“尸体叠叠乐”把“心跳杀人”塑造得惊悚恐怖,手法倒是不赖,不过安排那么多“背景的死亡”,新角色如飞蛾扑火出来就死,倒是令人头痛的事。
  本书最大重点,就是刚刚讲的“心跳杀人”,也是本书题旨之所在。笔者当初对温派作品相当著迷,有极大部份就是因为剧情创意翻空出奇,令人猜不胜猜。以下我们引刀柄会代表英萧杀被暗杀的一段情节做说明(原书p.34~35):

  英萧杀头也不回地剑鞘一架,架住笔挝,剑尖已刺入唐一的眉心!
  就在这一交手刹那,英萧杀虽杀了唐一,但因双手剧烈的动作而急喘了几口气。
  这几下急喘虽似已把压在心头上的寒气消除,但心房不禁一阵加速狂跳。
  英萧杀心感诧异,竭力想抑制心脏急促跳动,但愈是压制,愈是跳得不可收拾,心头一下一下的力撞,以致英萧杀左手按在胸口上几乎也给震荡开去。
  每一下狂跳,使英萧杀觉得血液大量的泄放出去,到了四肢百骸,还未及收回来,又是第二下剧跳,直跳得似要把全身涨成一个血球为止!
  英萧杀喉间一阵狂跳,他竭力敛神,举起剑尖,极力要反攻为守,全力对敌人发出一击,以解危困。
  由于血液的狂充,使他举起了手臂,觉得像举起麻花糖一般,而脚跟也不觉翘起,耳鸣头晕,犹如七千张铙钹在他四面八方狠命敲打一般。
  其中响得最洪烈的是鼓声。
  他又发现鼓声来自他的心跳声。
  他无法止住心跳,他只有拚尽全力一击,杀掉那妖人,破掉这妖法。
  他踮起脚尖,勉力举起了剑锋,蓄势待发,忽“叭”地一声,双耳、鼻孔、双眼、嘴巴,一齐激喷出一道血泉。
  他的人仿似一个充气至极点的气球,忽然爆裂开来,整个人也瘪了下去。

  看得出来温瑞安早期作品的确是想像力丰富、创意无穷,可是这其中有一个盲点,就是这个角色“已经是个死人!”而死人是不能再出场的。这种技巧运用得多,就会让整本书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然后读者也没吸收到什么东西,只是觉得“心跳杀人”很炫而已,就像我一样。

卷末小札
  据说“布衣神相”曾经改拍电影,但是导演模拟心跳杀人的方法极之拙劣,把温瑞安气得七窍生烟(用酒瓶塞在演员胸口,再加上片段剪接)。这令我不禁想到,在电脑动画相当发达的今天,“布衣神相”若再重拍,是不是可以真正达到恐怖效果以及气氛营造了呢?也许可以吧,不过临时演员可能要多请几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