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维:北伐误国,见仁见智

 寒夜煮雨 2015-10-22
姜维北伐是对还是错,是延续了蜀汉的寿命还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后世之人一直争论不休。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但也不是无法回答。



北伐误国,见仁见智
《又一孔明》作品系列第五章,刘炜(著)


从公元238年秋开始,到公元262年冬结束,姜维北伐大小十次,其中平手三次(公元250年攻西平,公元253年攻南安,公元257年攻长城);两次大胜(公元254年杀讨蜀护军徐质,公元255年破雍州刺史王经)、两次小胜(公元238年廖化破南安太守游奕、杀广魏太守王赟,姜维破郭淮,公元248年破郭淮救回胡人首领治无戴);一次大败(公元256年段谷败于邓艾)、两次小败(公元249年麹山败于郭淮,牙门将句安、李歆降魏,公元262年侯和败于邓艾)。可见战绩胜负相当,胜还略占优势。姜维以弱攻强,面对魏国郭淮、陈泰、邓艾等名将还能抓准战机,斩徐质拔民还蜀、破王经歼敌数万,并将沓中在内的部分陇西领土纳入蜀汉势力范围,已实属不易。甚至在魏国伐蜀前魏少帝曹奂的诏书中都提到:“蜀汉依赖的,只有姜维了(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不过小国不顾一切和大国拼消耗,确实得不偿失。三国时代魏国为防吴蜀设立三大军事重镇:西守祁山、中镇襄阳、东固合肥。其中两处都是防吴,一处防蜀。吴虽有长江天险,却不及蜀地群山险固。魏国的战略也是一直是对吴主攻对蜀主防,魏与吴之间战争的次数也超过了蜀汉。由于姜维屡次出师损耗蜀汉国力,最终致使魏国防守重心逐渐西移,更改了魏国攻灭次序,需要承担一定的亡国的责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将守关,万夫莫开”。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姜维没有北伐,而是像费祎那样扼守蜀地天险,蜀汉政权就算不能传位百世,但也绝不会在东吴前面灭亡。这个观点颇有道理。但,更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或许我们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找到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距三国时代六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魏国国君魏武侯和著名军事家吴起乘坐大船沿黄河顺流而下。看着黄河宏大磅礴的气势,魏武侯不禁感叹:“这大山、大河、多么壮观险要,真是我国的瑰宝。”他满以为吴起会附和,但吴起却说:“成就大业靠的是国君的仁慈和美德,而不是山川的险要。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不施仁政,民心离散。再看他的土地,西有黄河,东靠泰山、华山,南边是高耸的伊阙山,北面是艰难曲折的羊肠坂,仍然被商汤所灭。商朝最后一个商纣王,暴虐百姓,残杀大臣,最后众叛亲离,虽然拥有太行山与黄河,但仍然挡不出周武王的仁义之师。由此看来,一个国家政权是否稳固在于国君有没有美德,能不能让百姓得到好处,而不在于拥有多少险峻的山水,占据多少地理上的险要。”魏武侯听了吴起的观点,连连赞同。




其实大可不必引用遥远的战国故事,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写的很清楚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而观后主刘禅后期的所作所为,恰恰和其父亲刘备痛恨的桓、灵二帝没有差别。“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感叹刘备任用诸葛亮创建蜀汉,却生了一个扶不起来的儿子。在董允、费祎去世后,刘禅重用多才多艺、善于逢迎的陈祗,陈祗对上顺从刘禅的旨意,对下则与宦官黄皓相互勾结,比姜维的权力都大,宦官黄皓也开始干预朝政,操弄权柄。再到陈祗死后,黄皓更是专权,寡廉鲜耻之人相继依附黄皓,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刘备次子刘永憎恨黄皓,黄皓向刘禅进谗,致使刘永被疏远,十多年无法见到刘禅;大臣罗宪刚正不阿,立刻被黄浩贬到东部去做边将。吴国使臣薛珝出使蜀汉后以一段尖锐的评论还原了当时蜀汉的情形:

“主上刘禅昏庸有错而不自知,臣下只求自保免罪。进了朝堂听不到正直的声音,路过民间看到百姓面有菜色。蜀汉现在就像是在房檐下筑巢的燕雀,母子相乐自以为很安全,房子着火就要倒塌,但燕雀还意识不到灾祸来临呢。”


亲小人、远贤臣、朝堂腐败、民有菜色。哪一条不是亡国的前奏。立国两百多年的东汉尚且走向灭亡,何况区区一个蜀地呢?而姜维不断北伐相较于亡国,就好比荆轲刺秦一样:荆轲刺秦,燕亡;不刺秦,燕亦亡。只不过是早几年晚几年的问题而已。

(查阅《又一孔明》作品系列第四章,请点击“姜维:穷兵黩武,不得人心”自动跳转)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 丨 刘炜

天津人,历史爱好者,现于天津电力公司就职,曾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直沽文化》等报纸刊物登稿。文学心得:人的生命是有限,文学作品却是无限的。当几十年后要离开世界时,这些文章就是另一个我,代表我以另一个方式依然活在这个世上。

点击可了解「投稿」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