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一个祛除女性体内寒气的食疗方 艾姜煮蛋(1)

 yunbaobao1 2015-10-22
作者:中国菜谱网  2015-07-13 17:24
【导读】很多女人是不是月经前就开始感觉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还不敢使劲按,按了就疼;这就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因气血寒、可用【艾姜煮蛋】不...

       介绍一个祛除女性体内寒气的食疗方 艾姜煮蛋!很多女人是不是月经前就开始感觉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还不敢使劲按,按了就疼;这就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因气血寒、可用【艾姜煮蛋】不仅能养生治病,还能美味解馋呢。>>>>(推荐阅读)女性经期血寒 多喝生姜红枣茶

    介绍一个祛除女性体内寒气的食疗方 艾姜煮蛋

      到中药店买一点儿艾叶、干姜,到商店买来鸡蛋、红糖。每次的比例是: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做起来非常简单,将干姜切片,和洗净的艾叶、鸡蛋一同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然后,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再放进锅里药汁中煮10分钟加进红糖。好了,一道热气腾腾、火力十足的“艾姜煮蛋”就大功告成了,吃蛋喝汁,美味可口,但功效完全相当于苦口的中药。


    834.jpg

      其中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专治女性气血寒滞、腹中冷痛;

         

    不喜欢干姜味道的,可以说还是艾叶红糖水。艾叶红糖水温经止血,女性养生必不可少,想必大家对艾叶一定不陌生,很多时候烧艾就是用的艾叶。其实,除了烧艾用艾叶外,艾叶也是一味中药,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多种功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艾叶加红糖水的疗效及其做法。

      艾叶红糖水的功效

      逐寒湿;温经,止血,理气血;能有效的治疗: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疾病;月经来时也可以喝艾叶红糖水。

      

    艾叶红糖水的做法与功效

     

      艾叶红糖水的做法与功效

      艾叶红糖水怎么做:

      所原料:红糖一匙、艾叶一把

      做艾叶红糖水步骤:

      1、艾叶洗净,放入锅中

      2、放入冷水

      3、煮10分钟左右,至汤汁颜色变浓

      4、加入一匙红糖,并搅匀,即可关火,滤渣,倒入碗中,趁热喝。

      经常喝艾叶红糖水,也能调理女人宫寒;艾叶红糖水味苦,俗话说良药苦口嘛,所以女性朋友还是忍耐一下。

    早上吃姜胜过喝参汤?

      俗语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这是为什么呢?生姜之所以不宜在夜间食用,是因为生姜含有姜酚,姜酚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作用,夜晚则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故夜晚不宜食用。

      早在春秋末期,先师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视食用生姜不无关系。

      早晨吃姜有3大养生奇效:

      一是不感冒

      二是远离胆管结石

      三是保护肝功能

      含姜的方法是: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晚上为何不宜吃姜?

      一天之中有阴阳之分,从午夜开始,自然界的阳气逐渐上升,至中午阳气最旺。午后阳气逐渐衰弱,直至午夜阳气最弱而阴气最甚。午夜过后,阳气逐渐恢复。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人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另外,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别。热盛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有各种热的表现,这类人无论白天、晚上都不宜吃姜,而应该多吃寒凉的食物。寒气大的人,经常感到全身有各种冷或怕冷的表现,晚上如果能有姜汤驱寒,则身暖眠安,平时也适宜多吃温热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