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宏钧:我的语文梦

 邓云图书馆 2015-10-23

我的语文梦
  
  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有梦想才有目标,有梦想才有追求,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的人生才有可能是美丽幸福的人生。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我的追求和梦想。追梦,让我的心灵拥有一片梦之林。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我打小就心往神驰仰慕不已,早在读小学、中学时,我心中便萌发一种美好的憧憬: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毕业前看的一节课是江苏特级教师庄杏珍的录像课“鹅”。很感谢特级教师庄杏珍给了我一个梦想——成为像庄杏珍一样的特级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梦。自从在读师范的课堂上,听到了庄杏珍老师成长故事的那一刻起,特级教师庄杏珍就成了我从教路上的一盏明灯:这一生就做教师,而且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位特级教师。
  
  我就这样带着梦想走出了师范的校园,带着梦想飞进了教育的天空,走进了教育的殿堂。随着校园里的日出日落,随着学校里的迎进送出,随着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梦想的种子在不断地发芽、生长,日积月累,让我拥有了一片梦想之林。
  
  梦之始:初出茅庐梦之诺
  
  1987年9月1日,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几十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我就意气风发地郑重承诺:“我要做你们喜欢的老师。”为了履行这个承诺,我能义无返顾的走上了语文教学之路。可是第一节课下来,我就傻眼了。我只顾龙飞凤舞的把我认为重要的好词、好句、写作方法抄了满黑板。几个男生却在教室的后边做出怀抱吉他状,摇头晃脑,又唱又跳,惹得全班的同学哈哈大笑。听到动静的宋老师从隔壁班跑过来,拍了拍手,轻轻地说:你们真有办法,用唱歌来感谢付老师辛勤工作,我一定要让我班里的同学好好跟你们学学。几个捣蛋鬼,互相看了一眼,乖乖回到座位上,一节课捧着书,再也没乱动。我不禁钦慕不已,原来当老师不只是要教书本上上的知识,它还是一门大学问哩!于是我常常悄悄地站在宋老师教师的窗外听着宋老师的课,我看到了孩子们崇拜的目光,热切的眼神。我渐渐的明白语文老师更要有“爱”,把关怀和无私的爱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让他们融入到这真情之中,自然而然的会接受你的教育。
  
  “我也要做这样的语文老师!”于是,我以大哥哥的身份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关爱着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弟、妹那样去呵护或者说是换位思考了,因此我更能欣赏他们的顽劣或乖巧,也更能接受他们的聪颖或驽钝。我爱每一个学生,是从一天内就记住所有学生名字开始,从耐心地指导口齿不清的张欣完整朗读一篇课文开始,从毫不吝啬地赞美不修边幅的王彪第一次洗了脸来上学开始,从给“特殊学生”特别关爱开始,从宽容学生的过错开始,从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开始。总而言之,从善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始。严慈相济的爱,以身作则的爱,赢得了学生的依恋。直至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张影病了,她妈妈去请假时,我好心的提醒,如果这两天来不了也别着急,我放学去给她补。张妈妈连连摆手,不用了,你的语文课,别说一、两节不上,就是十节、八节不上,学生也不会断链子、跟不上。虽然,张妈妈没有侮辱我的意思,但我意识到这正是我的语文课堂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听不听都没有损失。这不是我的初衷,我的世界里,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小学语文老师追求的课堂,理应是充满灵性的。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张扬个性,满怀好奇地探究未知的世界,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应该是学生生命活力的绽放。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泼、洋溢着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光辉。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若干年以后,回想起小学生活时,想到某节语文课,我的语文老师,曾经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倘若能做到这个程度,这才是我追求的语文教学梦。于是,我暗下决心,要让学生因为喜欢语文而喜欢我。
  
  梦之源:追梦寻源求发展二十年前,有这样一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我到同学家聚会,同学10岁的儿子热情地把他邀到电脑前,恳请我帮忙从网上下载一个载图软件。传统教学可谓高手的我,当时深感汗颜。我只是见过电脑,什么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统WPS、应用技术等等专用名词,我从未接触过,怎么能会操作呢?唉!当时我心里一颤:看来我们老师不抓紧学习,就会变成科盲,新时代的文盲,难以完成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使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我们应该使学习、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
  
  在新世纪的现代社会中,学习是一种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责任,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和途径。读书学习是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的精彩,生活才会精彩;只有学习的成功,生活才会成功。知识猛增,信息爆炸,把教育由阶段性推向了永久性,由一次性推向了终身化,由校园推向了全社会。信息社会就是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社会不断优化自身素质的基本需要。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虽有佳肴,佛食,不只其旨;虽有至道,佛学,不知其妙。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相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带着自己胸中的“语文梦”,带着一份对教育的热爱与忠诚,带着自己的自信与执著,我走向了经典,走近了大师——我读先秦儒家教育典籍,知道了我们的先贤早就提出了人本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从人本身出发,去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这其中富含的人本理念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学习借鉴。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就没有明天。我读陶行知和杜威,知道了生活即教育。教师要着力构建一种生活化课堂,运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开展生活化教育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我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知道了关心学生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用自己的关心潜移默化地去唤起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结构才会趋向完善,情感能力才会不断强。我还读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美国的《56号教室》和18世纪英国博物学家、作家吉尔伯特·怀特的书信体博物记《塞耳彭自然史》……无数个日日夜夜,在教学、工作之余,我放弃了休息与娱乐,一心埋头于书本,让自己青春的思维奔波于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之间,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具有“杂家”特点的语文教师。
  
  读书需要信心和毅力。毅力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分享,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宽容,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成功的力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毅力,我们教师业务自学更是如此。滔滔东逝水,逝者如斯夫。我20年如一日,自学不缀,充分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广泛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完了7种版本的大学写作教程,阅读了30多本教材教法书籍。20多年来,我视读书为人生的最大乐趣,终日与书本为伴。古今中外、文史数体,博览群书。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难上难。越是困难越向前。啃《文论》,嚼《雕龙》,剖析文章渊源;读文选,辨文体,整合各类写作信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苦思苦悟,通过自学,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绿叶的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努力塑造其情、其志、其节。
  
  梦之行:享受语文攀征程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一己之短或玉中之瑕,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长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蕴含着推广价值的精华,为重新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我改变了自己备课的思路,首先备教材。吃透教材的方法之一是反复读教材,不仅要研读,而且要朗读。通过研读,把握文本的内涵要旨,掌握课文内容,理清纹理脉络,明了课文的写作特点等等。通过朗读,促使自己尽快地进入文本,入情入境,达到“人本合一”,在吟咏中感觉文字的韵律,体验语言的节奏,领会文本的韵味,体察作者的情感,找到授课的心理感悟点、知识生发点、言语训练点、思维碰撞点,为有效上课奠定基础。其次,备学生。“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之所在。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我做到了“三备学生”,第一备是备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我深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再深入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求中,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第二备是备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要求我备课时备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另外提供补充性挑战。第三备是备学生本节课的“兴趣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第三,备学法。我们都知道教法有多种多样,其实归结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注入式”的强制方法;一种是“启发式”的导学方法。选择教法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意志或对那种方法习惯为标准。要选择有利于学生乐学、会学的教法。实践告诉我只有备好课,充分做好预设,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终于,“十一年磨一剑”,凭着我的执着追求,“市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的桂冠翩然而至。公开课、示范课渐渐多了起来。众人的智慧、加上我的精心设计,课堂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师的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经过反复推敲后变得精彩绝伦,教学过程经过一次次的试教终于无懈可击,最后,一节课在师生的完美合作中结束。可慢慢的我发现,课堂上虽然举手如林,但小脸上一片茫然;孩子的嘴里虽然对答如流,但眼里却没有热情;下课了,也不再如小鸟围着我,叽叽喳喳围着我问这问那,好像什么都会了。直到一天,我翻看孩子的课本,返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老师问:云云,答:云云。我不禁开始思考:学生的答案次次都达到教师的预期,这样的公开课还有意义吗?一节课有时学生整堂课没翻过一次书本,没动过一次笔,这还叫语文课么?虽然我承认,公开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对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日常工作进度及工作量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每个教学环节都细细推敲琢磨,不可能每节课都使用自制的课件,不可能每节课都讲得眉飞色舞、热情洋溢,学生的参与度也不可能都那么高。因此,真正的课堂,应当是常态的课堂,应当是由常态教师、常态学生和常态教学共同组成的课堂。立足常态课堂,关注常态教学,才是保证提高课堂时效性的关键。这种教学不能用声像的欣赏代替了语言的品味,不能用频频变换的画面,破坏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不能像医学那样搞解剖,完整的诗篇纵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学到的也仅是皮毛。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教师就要做摇动另一棵树的那棵树,推动另一朵云的那朵云,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那个灵魂。既然老师嚼得再好的馍,学生都不愿吃,干脆让学生自己阅读好了,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感慨。我要做的只是调动兴趣,提供范本,教给方法,解疑答惑就可以了。故事会、演讲赛、手抄报、征文展——变着法儿让学生表现,让他们竞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感觉语文学习是那么美好,语文学习是发自肺腑的需要,语文学习一时一刻也离不了!我又成了他们喜爱的香饽饽了!
  
  梦之乐:我与孩子深深情
  
  宇宇是我班一个不喜爱学习的孩子。在上学前班时他每天都来上课一坐就是一天但是从来不学习,而且纪律很差。家长也不把学习当回事从不重视。如今上了一年级这个孩子在学习上照旧,从不进取,每次考试失败,他的各科成绩都徘徊在及格分数线上下。由于成绩差每位认课教师都不太喜欢他,也包括我在内,说实话哪个老师不喜欢有上进心,有进取心的好孩子。他曾不断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学习上的略势他失去了信心。
  
  后来,我就想不能总让他在批评声中长大,我要让他建立起自信。于是我就开始行动关注他的个性和特长,关注他的爱好和才能,关注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从此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言语,任何一名学生都不是特殊的群体,是一个完全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就像一支掉了队的羔羊,如何把他找寻回来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于是,我每天课间为他辅导从读拼音到写汉字到读课文,每天抓住一点点闪光的亮点使劲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他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有一天上语文课我让他读课文他很有信心的站了起来虽然有些磕巴但我发现他读得有感情了,表情也有了他会读课文了,这时我抓住时机拉着他的小手走到讲台上对全班同学说:“宇宇你真是太棒了!你迈出了第一步,你会读课文了。”这时底下一片掌声,这是为他喝彩的掌声他笑了,笑的是那样的甜。
  
  他比以前有自信了是他自己不断努力获得了成功。我露出了阳溢的笑容,那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笑,郁郁告别了“一问三不知”的日子,他从此笑得更甜了,他沉寂在受人尊重,受人赞扬的气氛中,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潜在得智能得到了发挥,他感到自己并非不如别人,自信从此虽然这只是平常的一点点小事,但只要老师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爱的教育让他们的生活充满自信,我们的生活就会天天见彩虹。
  
  慧慧在乡下上学。她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她也来到城里上学,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听她的奶奶告诉我,这个孩子不开窍,记忆力特差,乡下的老师都嫌她笨。她是一个寡言寡语的小女孩,转学来校已经一个多月了,始终没有发言一次。第一次单元检测,获得了全班级倒数第一名。从那以后,更是郁郁寡欢,沉默不语。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小鸟翻飞于明净的晴空中,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向远方。放学的孩子们如同一只只出巢的小鸟,在溪边的小路上飞翔。
  
  这时,我看见慧慧正望着小溪发呆。我轻轻地走过去问道:“怎么啦?”“付老师,我为什么总是记不住这个‘溪’字呢?”
  
  上午的语文课,我讲解了“溪”字的结构及注意要点之后,让学生们识字。但是好几个学生都记不住这个字的写法。尤其是让慧慧上台默写时,她写错的地方最多:右边一撇下面的三点没了,中间的撇折撇折点变成了撇折点,下面的“大”字也写成了“小”字。我耐心地对她进行了一番讲解,她回去改写后,还是错了。我不禁把嗓门提高了八度:“教了这么多遍,你还是记不住!”话一出口,我又有些后悔自己的没耐性。
  
  我刚才见到这条小溪,也在想:难怪有的学生记不住“溪”字,因为这个字笔画复杂,又容易与以前学过的字混淆。经慧慧这么一问,我想,能不能就用这条小溪,使“溪”字形象化呢?我便问慧慧:“小溪中流动的是什么呀?”“清清的溪水呀。”“对呀,所以溪字的偏旁是三点水”我又问,“‘溪’字右上面的一撇像溪水中的什么呀?”慧慧侧着头想了想说:“有点像溪水中摆动的水草。”我说:“对呀,一撇是弯弯的,水草也是弯弯的,你的联想真好。你还能找出‘溪’字和小溪相像的地方吗?”慧慧受到鼓励,更来劲了,马上掏出课本,找到“溪”字。左瞧右瞧,忽然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一撇下面的三点,不正像躲在水草下面的三只小蝌蚪吗?中间撇折撇折点就像弯弯曲曲的小溪。”我连声说:“说得好,说得好!那么下面那个大字,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慧慧稍微想了一下便脱口而出:“小溪原来很细很小,慢慢地流进了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不是由小变大了吗?”我趁热打铁地说:“你现在能写出了这个‘溪’字吗?”慧慧捡起一块小石子,在松软的地面写下了既正确又工整的“溪”。
  
  望着慧慧灿烂的笑脸,我心里有如一股幸福的小溪水涓涓流过。
  
  梦之趣:童趣课堂乐融融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我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我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入手,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
  
  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个内容“请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乘坐公共汽车”。我在教学时就带领同学们“乘坐公共汽车”在教室里“旅行”。我当“司机,引导学生充当乘客的角色。小学生呢,有的从座位中跳了出来,有的爬到了桌子上,有的……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平静,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此时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我和小“乘客”们讨论的内容涉及到了:怎样报站、遇到交警怎么办等。我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当中,“自己开车”,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表演。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神气十足,有些动作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滑稽,逗得下面的同学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下课了,8个小组展示表演了5个小组,还有3个小组的同学对着我叫喊:“我,下节课再让我们演一演吧!我们一定会表演得更好。”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我遵循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表演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引导小学生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课改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老树的故事》,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配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把读课文后的感受,能用形象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我站在讲台中央自己表演老树,用手持着“胡须”,裂着大嘴,露出笑盈盈的表情。另外几个小朋友,在“老树”周围飞来飞去,学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吵着,请老树为他们讲故事、朗诵诗。一个学生站在不远处,向“老树”发问,“老树爷爷,您有多大年纪了,您肯定有很多很多故事吧!您能给我唱首歌吗?”另一位同学说,“您看,那么多小鸟落在您的身体上,把您漂亮的衣眼都弄脏了,您不生气还笑哈哈的,我想问一问,这是为什么?”“老树”说,“我很爱这些小乌,他们跟我成了好朋友,我也很关心你们人类,你们人类爱我们吗?……”我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小观众的阵阵掌声。扮演老树的我,不仅回答了那位小朋友的问题,而且说出了一些课文没有用文字写出来的内容,这就把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推向了高潮。在情境的表演中,学生受到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教育。我在教学中避免了教师的简单说教。
  
  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我就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使课堂教学成为鲜艳夺目的装饰品。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我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新课改的语文课更加精彩。
  
  梦之求:智慧教师当远行
  
  追梦语文教学,我要做一名智慧的教师。我个人认为——
  
  语文教师的智慧与否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和睿智,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从于教。
  
  智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领者、促进者和新课程的建构者。在教学中,善于脱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的禁锢,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生成问题,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智慧的语文教师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其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不只是在传统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某些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不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和技术上的不断精进,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和思考,敢于对传统教育思想包括教学方法的根本上的改革,颠覆性的改革。
  
  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作教学的第一资源,而是把自己当作班级里第一名学生。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心中明白教学是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智慧的语文教师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容器”;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走向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变“应试型教学”为“素养型教学”;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智慧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设计教学。智慧的语文教师不仅为了让学生学会,还要通过动手、交流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书写,乃至沟通、合作的能力。
  
  智慧的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传”。他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不再成为“挡”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那堵“墙”,让学生能够直接和知识“亲密接触”。
  
  智慧的语文教师是高明的“一传手”。“一传手”没有“扶手”,“一传手”把“相信学生”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让学生就会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自己“走路”。当然这期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急流险滩”,但也正是在磕磕绊绊中,在与“急流险滩”的“搏击”过程中,学生会学了,学会了。
  
  智慧的语文教师“一传”之后和学生共学、共享、共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中去,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共同进步,使教学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智慧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智慧摇篮。
  
  智慧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敢于“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那个人,他知道课堂不是自己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学习场。其作用的发挥应该“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什么时候该大?在教材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融入教材、整合教材”的作用;在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发挥“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作用;在教法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什么时候该小?教师不要给自己背上“灵魂的工程师”、“无私的奉献者”、“学生的救世主”的包袱,教师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这样的包袱,不但压垮了学生,也压垮了教师自己。
  
  智慧的语文教师具有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能力,积极建构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在这样的课堂生态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从而有效地实现“传”,让学生获得经验、能力。
  
  智慧的语文教师把知识当作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其作用等同于人们熟悉的螺丝刀、扳手,“传”而遵“道”,“传”而有“道”。而自己则扮演好四个角色:“哑巴”——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不随意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不太过于勤快;“大忽悠”——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激发上。智慧的语文教师知道让学生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鼓励他们去实现,远比给他们灌输知识更为重要。他时时牢记,处处呵护,及时引领、点燃学生想象和创新的火花。
  
  智慧的语文教师做火柴而不做蜡烛,做裁判员而不做运动员,做农夫而不做园丁,做导演而不做演员。语文课堂中的智慧教师,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而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语文课堂中的智慧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而不是挂在墙上当圣人像,等着学子们来膜拜。
  
  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未能独立学习的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扶他一程,不至于使他付出跌落悬崖的代价。智慧的教师只要知道悬崖边上危险的道理就可以,正常的跌打滚爬之事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且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怎样能走得稳健、走得远。教育就是要引领创新,教育该删繁就简。高深的传授不如让学生从简单中领悟高深,给学生自主,也就给了学生由简单到高深的机会;给学生时空,也就给了学生自主实现成功的机会。
  
  智慧的语文教师既要发展学生,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的发展,其教书不是在夜以继日地“掏空”自己,而是在作为“首席”时增补和完善自身,以达师生相长的境界。
  
  在教书三十六年之后,我由衷觉得,语文教学是美丽的事业,值得我们梦寐以求;语文课堂,是我们演绎梦想的舞台,值得我们忘我经营。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耕耘是绝对没有收获。一个人若想让自己的生命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就必须辛勤地耕耘。回眸自己的成长之路,一路走来,我执着于心中的梦想,静静地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用心、用情、用智慧,视耕耘为必须,视工作为乐趣,把每一项荣誉作为对生命的奖赏,让生命享受每一次梦想成真的快乐,让每一份快乐的心态成为梦想飞翔的动力。如今回眸走过的路,看着深深浅浅的脚印,重温自己成长的历程,感谢所有帮助我成长的人们,珍惜曾经拥有的一切,继续耕耘在教育的园地里,继续带着自己的梦想飞翔。快乐着耕耘者的快乐,收获着耕耘者的收获。
  
  作者简介:武宏钧,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教研室主任。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作文教学专家,“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人物”,纪念建国60周年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全国课改优秀教师,江淮好学科名师,幸福大课堂倡导人、兴趣大课堂倡导人、自然大课堂倡导人、小学卓雅大课堂倡导人、自然语文倡导人之一,《小学创新作文》实验教材主编,《小学写作课本》实验教材主编,《新作文》杂志2007年第八期向全国推荐的中国名师——基础作文法创始人。《语文教学通讯·C》封面人物。他曾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武汉湖南湘乡、长沙、韶山等国内多省市城乡上国学公开课、作文教学公开课、学术讲座等120多场,场场取得成功。他已经在《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等各类报刊发表教学文章500余篇。在山西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二十几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幸福课堂理论与实践》《自然课堂理论与实践》《和雅课堂理论与实践》《兴趣课堂理论与实践》《幸福课堂的36个创意》《基础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武宏钧基础作文法丛书》《幸福教师成功之道》《语文教师的智慧方程式》《徽派语文研究》《徽派语文的阜阳智慧》《武宏钧教写作》等教育理论著作和教学用书236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