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名人:施耐庵和罗贯中(一)

 吴双江藏书館 2015-10-24


   知道施耐庵和罗贯中的人很多,施写《水浒传》,讲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的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讲三国(魏蜀吴)时期的事。但多数人不一定知道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施耐庵生于公元1296年,死于1370年,可以说他是元代人,因为他在明朝已风浊残年只两活了两年(1368-1370);罗贯中大出生在公元1330,属于元朝中期,大死于1400,属明朝早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似乎是比较普遍的看法,不过这两个人的关系到底如何,迄今还扯不清。有人说《水浒传》是施与罗共同写的。也有人认定《水浒传》是罗贯中写的,不是施耐庵写的。2006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普遍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分析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后,部分专家认为这两本巨著是罗贯中运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写而成的纪连海并不认同《水浒传》由罗贯中单独著书的说法,他更认同流传很广的施耐庵罗贯中为师徒关系之说。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书中。王道生说: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综上所述,施耐庵罗贯中在水浒传的知识产权方面还有点官司,好在几百年过去了,也不会有人打这种官司了,学术研究而已.下面还是回过头来分别讲讲两个人的事吧.先讲施耐庵.

   施耐庵苏州人,据《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父操舟为业,他13岁入浒墅关私塾就读,19岁中秀才,娶季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以授徒、著书自遣。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七十一岁或七十二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七十五岁,为洪武三年(1370)。

史料上有施耐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传》的记载,转录如下: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

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指昭阳,即兴化)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当时民谣:李生黄瓜,民皆无家

顾逖见信后,马上给施耐庵回信,欢迎他来兴化避难。信中也答诗一首:

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送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