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耐庵(shi nai an)是不是‘实乃俺’(shi nai an)

 锺村老人 2014-06-23

幼年初读古典小说,就知道《水浒》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因为书上就那么写的,老师也是这样告诉学生的。到了老年,才知道《水浒》的作者有两个,竟是“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而且许多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为找‘施耐庵’伤透了脑筋,也为《水浒》作者到底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争论不休。

原来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看到的《水浒》,都是清初经过金圣叹(1608-1661)折腾过的70回的本子,金圣叹认为作者是施耐庵,70回后的《水浒》才是罗贯中写的,砍掉了70回后的内容。随着70回的《水浒》的风靡全国,作者施耐庵也就深入了读者的脑海。

但实际上,清初的著名学者周亮工(1612~1672)在他的著作《因树屋书影》卷一中,就说过金圣叹把《水浒》作者定为施耐庵是没有根据的。周亮工,号栎园,是曹寅的老师,我在研究《红楼梦》时知道了他,他为保卫青州与清兵作过艰苦战斗,他的年轻的爱妾也上城楼帮助抗清,他是个学者,有丰富的藏书,应该是不会随便说的。

《录鬼簿》是一本研究元曲的人必备的书,作者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元代戏曲家,生于至元12年(1279),卒年约为至正五年后(即1345后)。他写《录鬼簿》,把已经去世的、和还没有去世的元曲作家都记录下来,自称是“关门养浩然之气”。钟嗣成去世后,贾仲明(1343~1422后)接着写《录鬼簿续编》,贾仲明为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在《录鬼簿续编》中,既写有钟嗣成,也写有罗贯中。但不管是钟嗣成还是贾仲明,都没有记录‘施耐庵’。

由于没有施耐庵的事迹记录,因而胡适与鲁迅都怀疑‘施耐庵’可能只是一个‘托名’。

上世纪30年代,在苏北发现了很多施耐庵的遗迹,而且有施耐庵的墓志。我在网上看到了 陈传坤先生的 “《施耐庵墓志》辨正”一文,陈先生说:“…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

今年四月,很多研究〈水浒〉的专家学者再聚江苏省兴化市,对有关施耐庵的文物资料进行了细致研究,确定了文物的可靠性;也就确定了兴化施耐庵的《水浒》著作权。

陈传坤先生还全部录下了‘施耐庵’墓志全文,转录如下:

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1296),为至顺辛未(1331)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尚可缕述;公之面目,余虽不得亲见,仅想望其颜色。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1370),享年七十有五,届时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炧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呜呼!英雄生乱世,则虽有清河之识,亦不得不赍志以终,此其所为千古幽人逸士聚一室而痛哭流涕者也。先生家淮安,与余墙一间,惜余生太晚,未亲教益,每引为恨事。去岁其后述元(文昱之字),迁其祖墓而葬于兴化之大营焉,距白驹镇可十八里,因之,余得与流连四日,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呜呼!国家多事,志士不能展所负,以鹰犬奴隶待之,将遁世名高。何况元乱大作,小人当道之世哉!先生之身世可谓不幸矣。而先生虽遭逢困顿,而不肯卑躬屈节,启口以求一荐。遂闭门著书,以延岁月,先生之立志,可谓纯洁矣。因作墓志,以附施氏之谱末焉。

为了看得清楚,上面干支纪年后括号中的公元纪年是我加上的。

从刘新文先生的书 《 《录鬼簿》中历史剧探源 》(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9年05月第1版)中介绍了罗贯中如下:

罗贯中,一名本,或云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江西太原人,或云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庐陵(江西吉安)人,东原(今山东东平一带)人。他的生平材科现存很少,难于断定众说孰是。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说他“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竞不知其所终。”贾仲明《书录鬼簿后》写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年),时贾为八十岁,元顺帝至正甲辰(1364年),贾应为二十二岁,故而推知罗贯中约生于1310年至1328年间,罗约卒于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左右。  《稗史汇编》(明王沂著)说他“有志图王者“;又据他的《三国演义》等著作中反映出来的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及赞美明君贤相的思想,可知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并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与经验的人物。

按施耐庵的墓志所说,不但〈水浒〉是施耐庵所著,连《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都是施耐庵的作品,是施耐庵这个老师写好了以后(至少有了初稿以后)让他的学生们做校对,其中学生罗贯中最得力,做得最多。

说实话,在没有看到这位王道生所作的墓志前,我还是比较相信施耐庵是水浒的作者,或作者之一的;看了之后,我觉得这位王道生说得真有点玄,他不认得施耐庵,施去世时他还是小孩,施耐庵有那么多著作,他是听罗贯中说的。施耐庵在1370年去世,罗贯中在1387年去世,等那个垂髫的王道生长大,恐怕罗贯中都快去世了,“与人寡合”(录鬼簿中语)的老年罗贯中,怎么去和连他老师施耐庵也不认得的淮安毛头小伙子说那么多事?而且罗贯中也太品质恶劣了,除了在《水浒》上提了一下老师的名字外,在《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上都不提老师的名字,把老师的著作占为己有。

还有,从 陈传坤先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施耐庵的材料和这些材料的来龙去脉”。文章说“…其中一一著录《兴化县志》全部五种本子,即嘉靖三十八年以前的胡志、万历十九年的欧志、康熙年间的张志、咸丰年间的梁志和民国三十二年的李志。前四中版本不见有施耐庵的材料,惟民国三十二年的李志,即《兴化县续志》,有四处载录有关施耐庵的信息…”。

我觉得很奇怪,明朝的两种兴化县志,清朝的两种兴化县志,都没有施耐庵的任何记录,偏偏到了民国三十二年的《兴化县续志》,才忽然有了施耐庵的信息出来。难道是施耐庵的子孙怕‘文字狱’吗?清初的金圣叹已经把施耐庵写在《水浒》的书面上了,《水浒》已经早都全国流行,施耐庵的名字已经早都全民皆知,施的子孙们干嘛要那么害怕他们有一个那么伟大的作家祖先?

从施耐庵这些材料看(也许还有很多过硬的材料,我没有看到),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兴化县的施耐庵,根本不是《水浒》的作者,《水浒》的作者只能是罗贯中。

曲沐先生在他的《烟霞集〉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罗贯中故里行》,一篇是《今日景阳岗》。前者是作者参加2006年在山东东平县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讨论会”时,参观东平县的游记。曲先生以他特有的优美笔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与水浒有关的景物,其中提到:“…在《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就有27处描写过东平县城,和东平地区。在第二十七回描写的东平太守陈文昭,是《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可以看出罗贯中的东平乡土情结,…”。武松打虎的景阳岗也不是虚构的,实实在在存在于山东罗贯中的家乡,虽然由于黄河的冲刷,沧海桑田,景阳岗已经看不到茂密的森林与老虎了。

一个作家要写小说(当然不包括‘演义’),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最熟悉的是自己从小成长于此的家乡。一个从兴化出来做了两年官,然后回兴化‘闭门造车’的兴化施耐庵,他怎么会去写山东的故事?他要写,为什么不写江、浙的故事?要写山东的宋江为主人公,为什么不写江浙的方腊为主人公?要写梁山泊为什么不写太湖或长江?

《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都应该是罗贯中一人的作品。又不是现在有些品质差劲的学生,为了得什么学位要去剽窃老师的作品,为什么在前两本书不写‘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而只在《水浒》上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都有了,而《三遂平妖传》可能说的是官吏们平定造反的妖人(我不知道内容,只是从书名上猜想),这都不会发生政治问题,因而罗贯中大胆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但〈水浒〉却不同,写的是被逼上梁山的一群造反的好汉,罗贯中有顾虑了,因而造了一个假名‘施耐庵’,为什么叫‘施耐庵’?是因为‘施耐庵(shi nai an)’与‘实乃俺(shi nai an)’完全谐音,我用拼音法输入电脑时,我输‘施耐庵’,屏幕上会出现‘实乃俺’。

‘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实际上告诉大家‘这实际上是我写的稿子,我罗贯中自己再来细细地编写’,罗贯中给大家写了一句不得已的隐语。他不知道后世的文人会到处去找‘实乃俺’,当然也不知道兴化真有个‘施子安,字耐庵’。

假如有确实的史料证明了《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都是罗贯中剽窃了施耐庵的,那也许施耐庵确实能写出《水浒传》来,一个能写出旷世名著的作家,是不可能只有一个作品的。正如只有两句诗的曹寅的孙子在西山的两间破房子中不可能写出《红楼梦》来一样,若兴化施耐庵既没有写过任何元曲,又没有写过《三国演义》等等,他怎么可能孤零零地写出一部旷世名著《水浒传》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