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本兼治,给“心绞痛”亮红牌

 我心飞扬695 2015-10-24


小编导读

立秋过后,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心绞痛。“心痛”可不是小事,它经常来势凶猛,搞不好就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因此,治疗心绞痛可谓刻不容缓。事实上,应对心绞痛不只是紧盯“心”一个器官就能将其遏制,更重要的是能够标本兼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标本兼治心绞痛的。

中医古籍中,治疗真正心痛的记载不多,而且很少系统的叙述,主要是认为真心痛多不治。所载治心痛的方药,大多不是真心痛,夹杂了胃痛、肝痛在内。如《医学心悟》指出心痛有气、血、寒、热、饮、食、虚、虫、痰九种;而在胃脘痛内又指出“治法与心痛相仿”。又如《七松岩集》“心痛门”中虽与胃脘痛作了鉴别,但亦以气、瘀、痰、火、郁、滞为纲,没有提到心脏本身病变。这两本书的年代较近,可见古人对心痛的认识与现代还有距离。然应看到其中有些症状、治法与方药符合于心绞痛的特征,而且有些是针对心脏治疗的,值得作为治疗本病参考。此外,如景岳据《内经》的心痛分类提出用药方法,尽管偏重在其他内脏的因素,在临床上同样有参考价值。


参考前人经验,结合作者秦伯未体会,心绞痛的治疗初步归纳为治本、治标两大法:治本——养心血、扶心阳,重者行心血,通心阳;治标——根据外因与其他内脏等关系,结合具体情况结合使用,如舒肺气、调胃气、益肾气、疏肝气以及祛寒、安神等。分述如下:

1.养心血:心生血而主脉,为血循之中心,心病时临床常现血虚之象,应以养血为主,同时促进血液循行,不能一味滋补,应佐以和血。常用药如当归、丹参、生熟地、麦冬、阿胶、龙眼肉、红枣等。

2.扶心阳:心为阳中之阳脏,本病多现阳虚。治疗时,一方面养心血以补其体,另一方面扶心阳以助其用。常用药物如党参、桂枝、炙甘草(用扶阳药时需在养心血基础上进行,不同于四逆辈之回阳)。

3.行心血: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剧痛或发作频繁时,应协助行血。常用药如藏红花。养心血药内包括当归、丹参等,既能和血,又有行血作用,可以结合(行血不同于祛瘀)。

4.通心阳:本病多心阳不振,天气变阴骤寒,或夜间阳气衰微时最易引发;感受寒邪骤痛,都因心阳被遏所致,宜用细辛温经通阳,不可用一般的辛温发散。

5.舒肺气:血液循环与肺脏呼吸密切有关,古人以君相比心肺。本病最易胸闷,甚至有窒息现象。在治疗时必须注意舒畅肺气,使胸中阳气得以舒布。药如旋覆花、广郁金、檀香。

6.和胃气:本病常有食欲减退,或因过饱作胀而引起疼痛频发,此时应佐和胃调中,药如枳壳、砂仁、陈皮;也有因胃寒气滞而影响胸膈痞闷,可用辛滑通阳药如薤白、瓜蒌。《本草纲目》说薤白能治胸痹刺痛,行胃与大肠气滞,本药宜与桂枝同用,只宜暂用而不可常用,更不可误认为直接能治心痛,多用久用反使耗气发热。

7.滋肾气:肾为后天之本,与心为水火之脏。在本病的巩固阶段需滋补肾气,药如生熟地、山萸。

8.疏肝气:心痛在情志怫郁、气恼时极易引起,说明子母关系密切,治疗时宜佐以疏气,药如香附。

9.祛寒:因受寒引起复发,以扶阳通阳为主,药如桂枝、细辛,慎用疏散发汗。

10.安神:在伴有心悸、烦躁、睡眠不安时,可佐安神药,药如枣仁、远志、茯神、龙齿。

11.止汗:汗为心液。心虚不能敛液,最易汗出,治以养心为主,药如浮小麦、枣仁,不必固涩。

12.和络:本病常引起肩胛、手臂疼痛,此与手少阴脉有关,药如草红花。不宜使用辛温祛风湿药物。

上面是治疗心痛的常用法则,病情多变,症状复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其他治法,药物也并不限于这几种。根据以上治法,我们选择了一些成方作为治疗本病时的参考。

1.复脉汤(《伤寒论》):本方治心悸、脉结代,目的在益气复脉,但以生地、麦冬、阿胶、丹参、桂枝等养血扶阳为主,与本病的病因、病机完全一致。

2.丹参饮(《金鉴》):丹参、檀香、砂仁。本方治气滞血瘀的胃痛,符合于本病和血、理气、调中的治法。尤其丹参入心、心包二经,能通血脉;檀香散胸中滞气,无香燥耗散流弊。

3.旋覆花汤(《金匮》):旋覆花、新绛、葱白。本方治肝着证,散胸中结气,兼能和血。新绛今已缺售,可用草红花替代,藏红花效更佳。

4.手拈散(《奇效方》):延胡、五灵脂、没药。本方治血瘀的心腹疼痛。我常用灵脂、乳香、没药治疗,收到迅速止痛效果(与人参合用亦无不良反应)。

5.验方(李品三):三七、丹参、桃仁。治心下疼痛,主要祛瘀。三七性味甘、微苦、温,《纲目》称能止血、散血、定痛,不同于一般祛瘀药,故《本草求真》说:“此非红花、紫草类也。”本病不需攻逐,故即使用红花,亦宜少量。

6.当归四逆汤:本方治伤寒病厥阴经证,手足逆冷、脉细欲绝。我认为这里的厥阴经包括手足二经,即不专指肝经,也包括心包络病。心脏受寒,引起剧痛,四末不温,面色苍白,气窒欲绝时用之有效。成无己论本方“通脉者必先入心”,大有见地。

7.养心汤(《医方集解》):以养心宁神为主,多用心经药,配合其他药物,集润以滋之、温以补之、酸以敛之、香以舒之于一方。《证治准绳》有秘传酸枣仁汤治心肾不交、怔忡、夜卧不宁,药物与本方略同,去川芎、肉桂、半夏、五味子、柏子仁,加莲肉、陈皮,可参考酌用。

8.甘麦大枣汤(《金匮》):本方原治脏躁,实为养心宁神、和中缓急之方。在心绞痛未发作时,常见心慌多汗者可选用。

9.双解泻心汤(《医醇义》):黄连、附子、远志、丹参、郁金、陈皮、沉香、茯神、合欢花、灯心、生姜。本方治心气厥痛。因心本纯阳,寒邪上犯,阴阳相争,厥逆作病。黄连附子同用以期双解。临床上遇有心气不足或心阳为寒邪所遏,反现虚烦、舌尖红等热象,我常佐黄连清火,此方可资参考。

上面所选方剂尚不全面,有待逐渐补充。应当说明,这些方剂有些原来就是治心脏病,有些不治心脏病,因符合本病治疗原则,并通过临床证实有效,因而选录。在文献里,还有一些虽指明治心痛,实际与心痛无关,或用药不对路,如《保命集》治热厥心痛的金铃子散(金铃子、元胡),《活人书》治寒厥暴心痛的术附汤(附子、白术、炙草)和《三因方》治外因心痛的麻黄桂枝汤(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半夏、香附、炙草)等均不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