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在丹田气还未充实的情况下,过早地以意引气贯达双掌是否有害?
练习本功法的过程,也就是丹田气充实的过程。正如我在功理中所阐述的,由于在练习中加强了意、气、力,因之打通气路快速。龙部的全部动作中,手指、手掌、两臂、两腿变化多端,不停地往返缠绕,螺旋运转,整个身体蜷曲、舒展、松紧、开合、拧翻、扭转、摇拽、腾飞、潜伏、上撑、下按,前塌后推,腹部鼓荡滚动,周身气血串动,有聚有散,有刚有柔,有力有绵。不仅外部肢体活动,而且带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的活动。为此,对“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有着特殊效益。初练虎部《筑基图》时,只要求:“吸气时全身放松,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注意这些就够了,不必追求气的走向。顺其自然,则有益无害。
52、怎样做到“头微顶”?
这个动作很简单。就是头不要前俯后仰,而往上微顶,做到头顶项直,也正如太极拳所云“头顶悬”,但较之又稍加点顶劲,注意切不可用力过多,否则意重力大,会引起头晕等不良反映。
53、练虎部《筑基图》时,是否需在吸气时收回掌,然后在呼气时再出掌?
虎部《筑基图》要求随着一呼一。吸,全身也一张一弛。吸气时全身放松,双臂也应放松而自然弯曲,稍有内收;手掌放松,并随双臂弯曲也稍有内收。但这一切都是顺乎自然而出现的,不是用意回收手掌,然后再出掌。
54、练《筑基图》时,吸气时伸直的小臂内收弯曲度以多大为宜?
在虎部《筑基图》的练功说明中,只提到“吸气时全身放松”,没有提及手臂回收的弯曲度。“全身放松”当然也包括手臂的放松。手臂在用力时呈伸直状,而放松时必然出现稍有弯曲。练《筑基图》吸气时手臂的弯曲度应有多大,教材中没有规定,原因是要求顺乎自然,弯曲的幅度越自然越好,若规定其大小,加上意和力就不好了。手臂弯曲的目的,是放松,是为了下一动呼气时能手掌用力,气贯双掌。其弯曲幅度应是在呼气时手能立即下按、前推、上托、外撑为标准,如果弯曲度过大,在呼气时达不到定位,气就呼完了,就会影响练功的效果。
55、能否以身体重心略前移来辅助做到“十趾抓地”?
练虎部《筑基图》第一、二、三、四式时,身体重心适当前移是可以的。
56、怎样把握每式动作时呼吸的长短?
虎部、龙部《筑基图》要求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张,呼吸长短越自然越好,并与动作协调一致,呼吸短,动作要快些,相反则慢些。要以动作来配合呼吸。
57、在做虎部《筑基图》呼气时,头有意用力上顶,练后感到头晕,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用力不当造成的。“头微顶”,应特别注意“微”字,用力上顶是错误的。
58、“瞪目远视”是否就是“怒目远视”?
“瞪目远视”不同于“怒目远视”。瞪目远视是眼睛睁大,看远,也要掌握个度。怒目远视是带怒而视,而且是拼命用力,以泄已怒,若以此来练功就违背了朱砂掌功法乎自然、顺乎自然、合乎自然的原则。
59、练功中需要立掌时,为什么手掌总立不起来,怎么办7.
“立掌”的做法,要以合乎自然为度,两臂伸出时,两掌手指向上就行了,并不要非直立不成,没有练功基础的同志,两臂前推两掌用力时,小臂与掌很难做到成90。的直角,掌总有些前倾,这是腕关节柔韧性较差的缘故。天长日久,练功有素,会自然而然地逐渐直立。
60、做“虎掌前推”、“虎掌托天”两式时容易僵肩,怎样做能使之放松?
初学朱砂掌功一般都有这种现象,因肩膀之力大于两掌,用力时容易上肩,在练功时要注意双肩要放松,用力点要放在双掌上,这样就消除了僵肩和硬劲儿,练功也会感到轻松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