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的霜降

 雪山飞狐王 2015-10-24

早行霜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霜降4.jpg

这是他孤寂又忧伤的旅行。在车铃的响声中,在思念家乡的悲戚乡愁中,告别了歇宿山村茅店的店主,捎着一壶酒,踏着雄鸡报晓的啼鸣与熹微晨光,早行出发。

后来,他羁旅漂泊的愁与霜寒天的凄冷,在千古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诗人编鸡声、残月、寒霜、板桥意象为这首诗的灵魂,点明了霜降节气时周遭环境的清冷与内心的幽寂。但还好,他并不是形单影孤一人前行,那板桥薄薄的积霜上残留着他人走过的痕迹。

这般孤独一人的山路早行,恰似路上萧条惨败的槲叶铺落幽径,让人看了心生幽怨哀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记载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节气,言明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草叶上凝结的不再是露水,而是一层薄薄冰冷的霜。霜降过完,秋季的节气已经告别了。

霜降节气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捕食猎物后先堆在一起陈列起来,远看似在祭奠,与雨水节气的“獭祭鱼”,处暑节气“鹰乃祭鸟”是同一个道理。二候“草木黄落”,草衰木枯,是自然更替的必然现象。三候“蛰虫咸俯”,蛰伏洞穴的虫子们开始蜷缩身子以寂静的方式过冬。

他是时光的行旅人,于孤寂的年华里行走。他的羁旅哀愁,是旧时男子必须经历的劫难。早行的萧瑟景色,让诗人“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他念想起昨儿个夜晚那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念想起家乡春暖花开时,回塘里鸭鹅嬉戏的欢快景象。

秋深强烈,感伤深刻。那些刻意的凄然悲怆似一道清冷的水,慢慢地流向他的全身,让他难安,让他孤苦,让他无可奈何。他不知这流离失所的漂泊到底多久才有个归期,更不知这羁旅的清愁多久才能打上死结,让他回到家乡,看家中妇人张罗着生活中衣食冷暖的琐事,还有稚子打闹的身影。

是了。没你的旅行,便是最孤独的流浪。

所谓的行走,无非是以昌盛之名,暂时宽慰内心隐忍的孤独。我们在一个人的行走中,兴许能参悟出古代男子羁旅漂泊的孤苦。这一生中,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最后留在我们身边陪伴自己的,寥寥可数。朋友不需要多到喧闹,那只是短暂的虚幻。朋友是彼此互相照见的影子,哪怕两三好友,但彼此心意相照,也是福祉。

一些人,我们遇见以后又忘记,是注定无缘。而又有一些人,即便是微小寂静的擦身而过,或是萍水相逢,但对方的身影却会在我们心中住上好一阵子。这一些人,是我们前世未修完的情缘。

古时,习武之人在霜降节气时,有祭旗神及阅兵的盛大典礼。阅兵大典上,要表演骑射比拼,舞枪弄剑,接受百姓们的拥护欢呼。关于此习俗,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二中有详细记载。不过,最感天动地的是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

关于孟姜女的出生,颇为传奇。霜降3.jpg

话说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庄稼汉姓孟,他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树。时光荏苒,随着日子慢慢地老去,这一株葫芦树竟也越长越大,很是饱满青葱。秋收的时候,葫芦树上结了一个很大的葫芦,孟老汉觉得奇怪。待他走近一看,竟听见有婴儿的啼哭声从葫芦里传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猛老汉用刀把葫芦划开,葫芦里竟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孟老汉惊喜万分。

孟老汉膝下无子女,今日得此奇遇认为是上天的怜悯,让他老来得女。于是烧纸祭拜,感谢神灵的庇佑。邻居姜家跟孟老汉关系很好,孟老汉早在种葫芦时,便说葫芦成熟时一家各拿一半。而今葫芦里蹦出来一个女娃,孟老汉又孤苦无依,姜家就说,干脆把这女婴取名为孟姜女,两家人都要对她视若珍宝。

孟姜女早慧颖敏,乖巧伶俐,又生得眉目清秀,淡美如栀子。孟姜女豆蔻年纪时,便已能作诗填词,女红纺织,方圆几里的百姓们都称赞她是天上仙女转世,来给孟老汉送福祉的。

某一年春日,花开似海,春光暖煦,草木丰美。孟姜女如往常一样,拈来春日的锦瑟良辰为蓝本,坐在院坝中的大树下做着针线活。她不知,她的人生际遇就此改变。

此时,篱笆墙外的异动让她感觉屋外有人。于是,她起身去探个究竟。果然,只见一男子神色慌张地正准备翻墙进入,后面不远处还有追喊声。孟姜女十分惊讶,正欲大声呵斥时,该男子连忙说他是逃难的,望姑娘搭救。大恩不言谢。

后来,见追兵已经走远,该男子才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原委和孟姜女说清。原来,他叫范杞梁,是居住在都城的良民。他本是一介农夫,靠种田卖菜维持生计。可后来,被秦始皇的下属们抓去修建长城,过着奴役生活,生不如死。而今,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逃了出来,承蒙孟姜女的搭救,他说大恩必报。

此时的孟姜女正是少女怀春的年纪,她见范杞梁年轻力壮,面目英俊,便心生爱慕。范杞梁见她温婉美丽,彬彬有礼,也产生了好感。后来,范杞梁暂时在孟家住了下来,孟老汉十分喜欢范杞梁,又见女儿对他有好感,便授了父母之命,成全了这对鸳鸯。

择了吉日良辰,孟姜女与范杞梁拜堂成亲。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他们山盟海誓,相互许诺。她是他诘屈聱牙的经书,他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读懂她。只是很遗憾,战乱年岁里,生情容易守情难。

就在两人新婚燕尔时,官兵们得知消息范杞梁躲避于此,便气势汹汹地前来抓捕。面对官兵们的凶恶,一个普通农人家庭的苍白无力在此刻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展现。孟老汉被推到在地,孟姜女也被官兵狠狠摁住,她眼见着自己的夫君就这样被官兵们残暴地抓去,心中万分仇恨。

他离去以后,她日渐消瘦,相思度日。好不容易熬到了秋深年近时,可丈夫仍旧杳无音讯。于是,孟姜女只身一人前往修筑长城的工地找寻丈夫。寻夫路程千辛万苦,天又寒冷,霜风无情地吹打着她孱弱的身体。但她心中仍有信念,要亲手为夫君穿上自己赶制的寒衣。

来到长城脚下时,孟姜女听见了一个让她伤心欲绝的消息。夫君因劳累成疾,再加上官兵们的鞭打而亡,被葬在城墙中。孟姜女听后,跪在城墙边抱着寒衣恸哭涕零。孟姜女十分悲愤,她指天怒骂,骂这人世无情,棒打鸳鸯。兴许老天怜她,新筑的城墙竟奇迹般哗啦倒下。她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后,便重新安葬了范杞梁,把自己缝制的寒衣穿在了他的尸首上,让他得到安眠。

如此,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到此画上了句号。而这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刻进了青史,流传千古。是了,最好的陪伴是,不问往事,不谈将来。不浮夸许诺,只守候一段细水长流的爱情。

这世间,总有一个谜难解,一个人难忘,一份苦难说,一出戏难演。所以,我们要有缘惜缘,不攀缘,勿认命。

正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宋·柳永《八声甘州》

剪一秋萧瑟景,拿给你的孤独,以毒攻毒。

写一纸凄绝书,还给你的承诺,相离相忘。

天色将暮,风雨潇潇,物哀凄然。彼时,你是《诗经》里的草木,经年的风从书页间吹过,送来清淡芳香。你是唐诗里的明月,我用花好月圆注解你的浪漫深情。你是宋词里的词牌名,我用君难忘句读,歇宿在你婉约迷蒙的梦中。

秋雨过后,残秋愈加凄厉而苍凉。草木摇落、衰微的景色更让人心中充满寒凉忧伤。山河往事已成昨日哀叹,苟延残喘的夕阳还沾沾自喜地照着楼阁。竟不知,凄清的秋季过去,便是天寒地冻的冬日了。所以词人才喟叹“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韶华流逝,处处都是悲。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字一句铺陈残秋的苍凉悲壮,境界是雄浑的,开阔的。词人用了诸多意象描写即将日薄西山的秋季。比如暮雨、霜风、残照、红翠、江水,旨在挖掘人内心对于时光流逝无可奈何的悲哀。

有时候,我们不要去追问生活的答案,也不要忧愁别人的评判。应如豪放落拓的李白那般对月饮酒,写诗抚琴,仰天长啸。生活本是戏台,人人都是戏子,演着红尘这出戏。剧本应由我们自己掌握,无须他人操纵指点。

接着,柳永写“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他是漂泊在外的羁旅客,纵使登高望远,也不忍心。毕竟是铮铮男儿郎,怕登上高楼后望见那一山隔着一山苍茫凄凉的秋季,望不见家乡,担忧内心思乡情绪会更加翻滚,无法拴紧。他也只能“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年华老去,羁旅漂泊,却仍旧一事无成,还要为了仕途蝇营狗苟。他心中的酸楚与隐忍,也只能独自吞咽了。

但他心中仍旧存有暖光。他忽然想起家中妻子,此时的她,兴许正在楼阁上倚栏凝望,同样在思念着远方的郎君。有好几回,他都把天边划来的归舟,误以为是家中妻子前来看望,心中激动不已。但这些,只是他一念成空的奢侈盼望。他与她,只能以相同思念的方式,登楼倚栏,互相惦念,慰藉思乡的情愁。

女子,女子,我暴露无遗的孤独,是你所划上的心伤,你要拿针线替我好好缝补。我要你知,我的喜怒哀乐,都为你一人扮演。我的一生当中,有半生时光拿来写字,又有半生时光拿来还你情事。我本就是文字伶人,生来撰写世间深婉情缘。

上片写景幽叹,寓情于景。下片思乡怀人,情致宛转曲折。一个漂泊在外游子心中思乡的肝肠寸断,以及仕途的力不从心,全都碎在了这残秋的潇潇暮雨中。他以尘世为壶,在苍白冷寂的年华里,用光阴的沸水,煮自己的情愁。

柳永作的这首词,用字绮丽婉伤,清代陈廷焯在《词则》中这样评价:“情景兼到,骨韵俱高,无起伏之痕,有生动之趣。古今杰构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读完全词,一种孤独凄清的迟暮凉意似乎绕在周身,也让我感受了一回天涯羁旅的难言之苦。

很多时候,人生只有回头时才会发现,自己在来时路上遗憾蹉跎了很多时光。

秋季,雨的意象时常被文人们拈来煮字。唐诗里的秋雨,朦胧哀婉,缠绵潇潇。温庭筠《更漏子》中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宋词里的秋雨,深情惆怅,雨落如泪。李清照《声声慢》中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诗人词人们写悲愁,滔滔不绝。可是提及爱情时,却惜墨如金,闭口不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月,月令花为红艳的芙蓉花,花神是石曼卿。

石曼卿,又名石延年,北宋人。石曼卿为人豪爽仗义,幽默风趣。有一次,曼卿拜佛后走出寺庙,迎面而来的一辆马车因担荷不了负重而翻倒,车夫无法掌控,一不小心便把石曼卿碰着摔倒在地。车夫见状立即上前搀扶询问有没有受伤。谁知曼卿笑着打趣说道:“幸亏人们称我为‘石学士’,若为‘瓦学士’,岂不是摔得支离破碎了吗?”

此外,石曼卿也善于写诗,风格奇峭洒脱,又善于书法,笔势遒劲有力,朴拙磅礴,可谓是入木三分,大有颜真卿、柳公权大家书法的气势雄风。

石曼卿极喜爱饮酒,每每喝酒便酩酊大醉,求个痛快。历史上,嗜酒如命的文人又数不胜数。比如酒圣杜康、酒仙李白,以及刘伶、陶渊明等等。可以说文人们把酒当成了人生寄托,在那个动荡流离的年代里,试图用酒麻痹内心的惆怅。

关于石曼卿饮酒,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他饮酒方式有豪饮、痛饮、囚饮、鹤饮、鬼饮、巢饮、鳖饮。但最终年迈时,他还是因少时饮酒过多,染疾去世。

古人饮酒的态度,兴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唐代孟郊作诗云:“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酒是文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忘忧的情结,也是“曲水流觞”的乐趣。如此,在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中,除了道隐、朝隐、市隐外,亦有酒隐文化,是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一种洒脱不羁境界,无关风花雪月的世俗。

欧阳修与石曼卿是诗书酬答的忘年好友。欧阳修常以芙蓉花为素材,考验曼卿的才华。曼卿死后,欧阳修写的那篇《祭石曼卿文》字句隐忍,一字一泪,婉曲动人,哀呼彼此之间灿如芙蓉的友情,如今却以一曲挽歌画上了句读,读来令人忧思哽咽,不忍卒读。文中,一句“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已够分量。

据说石曼卿死后的几日里,他生前好友张生时常梦见石曼卿,迷离恍惚的梦境中,石曼卿一副道骨仙风的样貌对友人说,自己如今已是芙蓉城主,掌管这一代花木时令的盛衰,若不嫌弃,可游玩对饮。张生害怕,没有应允。曼卿生气,骑着一头骡子驾云愤然离去。

后来,他又至毫州城的举子家中,邀举子前往,举子不允,曼卿无奈留下一首诗:“莺声不逐春光老,花影长随日脚流。”

有时候,一念并不等于一生。而有一些烟花往事,我们必须决绝地删除扔掉,储存那些明媚的暖色韶光。奈何,偏生你却是最无法忘怀的人。

待我寻到了你,我要将这般哀戚孤怨予天、予地、予诸神佛。霜降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