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刺后发烧 (2)脱发、少发,针刺后发烧、头痛 林XX,女,24岁,已大学本科毕业。2008年7月14日初诊。来诊目的是治疗脱发、少发。正值青春,发稀少,头顶部更为稀疏。 7月14日,扎针回家后,人发冷,继而发烧,半夜发至高烧,凌晨退烧。一直未再烧。7月15日,开始服药,胃部感觉凉,需要衣物裹,腹部有不适感。7月16日,服药,人乏力,胃部不适,泻肚。7月17日,服药,鼻子始流涕,中午好转,胃部转适。7月18日,服药,基本正常。7月19日,服药,双脚有些浮肿,特别是右小腿和脚踝都肿了。7月20日,胃和肚子,需多层衣服保暖才会舒适。外敷药在头皮有微小针刺感。 医者按:患者当日针刺后发烧,且半夜高烧至凌晨,一直未再烧。医者针刺,调动患者气脉变化,体内正邪相争,体温上升之高烧,其表象而已。其家长医者友人,知此为祛病现象,患者体敏,而心神不乱,善哉!胃部不适,感觉寒凉,且腹泻。乌梅丸剂寒热并用,且以热为主,胃部寒意,为患者感受胃部真相,热驱寒去,腹泻为其排出之途径。鼻流清涕,亦为体内清阳生发之象,中午阳盛,故好转。双脚及右侧小腿、脚踝浮肿,冲任温通,肝肾正气驱邪外出之一过现象。 针刺,取腹部冲任诸穴及腿部足三里、上、下巨虚。 汤剂处方守乌梅丸意,去补骨脂、仙灵脾,加车前子、覆盆子各30克。 8月7日四诊,尺脉有力,寸关和缓。舌质谈红(暗红已去),苔少、略白。外敷药后,头部有温热感。发质自觉较以往柔韧,8月2日月汛,量多较以前,持续3日。尤觉心胸开阔,眼神温润、水灵。 汤剂处方,守乌梅丸意。 针刺:腹部冲任诸穴及腿部足三里、太溪等。留针1小时余。 8月14日五诊,书面自述:8月7日下午针刺后,腹部、左腿疼痛,全身冒汗,晚上头痛,一闪一闪的痛。8月8日,大便有些干燥,喝药后口干、喉咙干。8月9日,大便两次,前一次干燥,后一次稀粘。8月10日,未喝药,早晨站庄(形意拳),打嗝,胃部若有水响。8月11日,大便量很多,傍晚头痛至睡觉前。8月12日,胸腹部有片片小红点,食欲不佳。8月13日,胃消化不太好,有口臭。8月14日,食欲不佳,晚上胃部不适,胸闷。 患者口述,上周用药,虽有诸多不适,但自觉头脑清晰,心情开朗。脉诊,尺脉沉取有力,和缓。腹诊,痞结尚在,腹部较前柔软,拊之痛大减。头部毛发略多于以前,柔韧,有光泽。 汤剂处方:炙甘草45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黄芪45克、熟地30克、生地3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制附片9克、制川乌6克、菟丝子60克、枸杞子60克、车前子30克、女贞子45克、覆盆子45克、大枣50克、生姜30克。水煎,7服。 因患者8月下旬回外地学校,准备考研,家长要求为其配置成药蜜丸,医者取3古方意,温肾疏肝,滋阴潜阳。处方如下: 熟地200克、泽泻100克、山药200克、茯苓200克、山萸肉200克、菟丝子300克、车前子200克、枸杞子200克、补骨脂200克、仙灵脾200克、仙茅100克、肉苁蓉100克、炙甘草60克、干姜200克、厚朴30克、黄连30克、广木香30克、陈皮30克、泽兰60克、灯心草30克、大枣300克。配制蜜丸,每丸约9克,每日两次,每次两丸。 医者按:患者寒凝冲任,以手拊腹部及脉诊三部脉之尺脉,能感触其寒意。冲任有阻滞,日久生内热,火性炎上,心烦易怒,表象为热,假热也,本质乃寒。“寒热夹杂,上热下寒”与厥阴病之基本病机暗合。仲景立乌梅丸,大有深意,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和水火顺阴阳,温通肝肾,圆通应用,可屡获良效。患者上述有口干、口臭、大便干燥,仍为冲任不畅,不能纳温热肝肾之余炎,医患沟通,明了用意,顾护变化之大局。最后处方,仍用温热,医者之针刺,患者在家中艾灸,畅通冲任,开拓阻滞经脉,功不可没,故可多用温热,疗效迅捷浑厚。针刺后,穴位附近瘀青,是触破毛细血管原因,有医家提出这也是一祛病表现,就象拔罐时瘀紫一样。几日后可以吸收消退。 9月中旬,家长告知,患者返校后,同学赞其性情多温和,不似以前象火药桶般,一点就着火。对考研学习信心大增,头脑清晰,记忆改善。且能坚持形意拳站庄,人生境界自觉开阔许多。北京同仁堂总店蜜制丸药已在服用。 中医药,对人之形气神是以整体调节,圆融身心,功莫大焉! |
|
来自: zhangshengli86 > 《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