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清墨灵 高远华姿 ——朱屺瞻之《山水清音》

 海明山水 2015-10-25
  朱屺瞻(1892-1996),江苏太仓人,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论朱屺瞻先生对中国画的贡献,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继承并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最优良的笔墨精华,辅之以西方色彩理论为表现的基础,又以大写意的手法加以描绘;不论在山水、花鸟上都有着非凡的建树。其画作将水墨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达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并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在中国画领域中是独树一帜的。今天介绍的这件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山水清音》,便是一例实证。
  
  山水清音 朱屺瞻 68×68cm 1982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作品《山水清音》作于1982年。纵68厘米,横68厘米。跋云:“学而化明,其当然得其辩理;余痛其不群究也。壬戌岁暮画于上海癖斯居,朱屺瞻。” 钤印:“屺瞻”(白文)。右下角有压角章“不耐入微”(白文)、“年九十一作”(白文)和上海中国画院收藏印。
  
  山水清音 题跋
  
  
  
  山水清音 局部
  朱屺瞻先生绘画的可贵之处,便是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在此作上,体现为既清新明朗,又苍劲浑然。笔墨与色彩,交错纵横,妙趣陡生。这是朱屺瞻先生自身的内心世界的读白,笔墨语言化成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其画中表现得酣畅淋漓。在他要将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山水灵动的本质表现出来,反映在画面上,则讲究构图出奇出新。朱屺瞻用色大胆明练,采用的技法又丰富多样。晕染与泼墨、赭石和石绿、一动一静,一文一武,交相辉印;除了展现朱屺瞻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也是他内心艺术辩证思维的绝佳表达。在此幅山水画里则可以高度概括为质朴大气、浑然天成。
  看朱屺瞻先生的画,会有一种笔墨苍古、凝炼老辣、雄浑气壮的感觉,墨韵浓、重、焦、淡相互交融,与画面色彩的结合恰到好处,使画作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和现代审美。画面看似随意,但每一笔都经得起推敲,正是其在落笔前的细心揣摩,才有落笔后之大胆泼辣,潇洒自然。而朱屺瞻先生看待事物是从自己内心出发,发散在他的笔下,则为我们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