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诸世,盖世界第一者中国第二,中国第一者世界无敌! 为什么选用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开篇,确实我最近的一些所见所历不无关系,所以在今天开头我即亮明观点: 1.中国养老不能师从海外,因为洋数据不能解决中国问题,洋模式不适应中国的老龄现象及其本质。 2.在中国养老是刚需,但是养老产业没有刚需(看到这点估计很多养老界大佬要砖我了,不过砖我没关系,且听我把话讲完) 3.养老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老人满意。 总结:数据养老是养老未来重要的特征之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精准化,个性化的大数据服务才是数据养老的根本所在。 最近有很多的各国养老培训班,护理班,交流会议…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捏着中国人民的疾苦来中国行骗钱的勾当,最重要的是我们洋买办们看不清真相还奋力摇旗呐喊。只可惜骗子太多,傻子越来越不够用了。以中国老龄人口之众,老龄化程度之深,老龄化速度之快,人类有史罕见。即便是目前老龄工作做的最好的国家面对如此汪洋之老龄巨浪,试图以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种经验解决,都是徒然,因为就连一个省他们都解决不好,更枉谈解决中国之普遍问题。更何况那个被国内无数精英公知吹嘘的无以复加的弹丸岛国,也时不时爆出老人饿死家中无人照料的丑闻,怎么还有脸来我堂堂上国传授经验,先解决好自己自己家的事吧。 在中国,确实存在大量人口老龄化,这是既有的政策和国家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泰民安不无关系,人能活到老了,才有了养老的问题。这是不可逆的,是刚的。然而如由此推论养老产业也是刚需就大错而特错了。养老产业没有刚需。有人说,解决老人摔倒,提醒老人吃药,搞老人餐桌,养老地产等等等就是刚需,乍一看,似有理,但却都是人云亦云,将养老问题现象化,表面化,经不起推敲的。试问以概率来计算,老人摔倒致残致死率有因医误诊而导致的高吗?提醒老人吃药,老人就是没吃或者提醒错误了,哪怕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责任是提醒吃药的服务提供方敢承担吗?承担的起吗?在社会化服务高度丰富的今天,楼下庄前到处都有经过社会化竞争而存活下来发展起来的各种餐厅饭馆,能做出各种口味的饭菜,都在使劲找客户的时代,你建一个口味单一,受众又窄的老人食堂,这不是明摆着和市场经济过不去嘛!其结果必然是门可罗雀,不了了之抑或虽然人头攒动,终因客单消费低,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再说了,如此集中供应饮食风险如何把握?服务人员工资低,没有好的大厨,做的口味不好,食材浪费,服务低质,满意度低又怎么算?所以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去解决一个个看似刚需,实则虚无的问题,如此下去要想养老产业能挣钱,除非母猪会上树。 失去了市场的产业还能叫产业吗?怪不得国家一面倡导大力发展养老床位数,一面却是总体床位数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尴尬。就这样还杀进来地产养老,换房养老,社区养老,旅居养老的床位争夺,这怎能让人不揪心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之重罪呢? 老人是反智的,是恋旧的,是渴望回归和天伦的,尤其中国老人更是。可是我们的专家们就偏偏视而不见,为了蝇头小利去迎合产业大佬们的固执“灼”见,迎合政府官员的GDP“热”钱,其结果显而易见。天道灰灰,疏而不漏,逆天行事,必遭天谴。违背市场规律行事,那就用RMB说话吧!千金易来,千金易往。真正来钱不易的是不会这么干的,改革三十年,钱太好挣了,如今经济已变天,产品供应从短缺时代进入到高度丰富的时代,丰富到不对外扩张,不消化这庞大而过剩的产能,国家就得撑亡的状态,原来的那一套还行的通吗?不识大势者诚败于世也。 未来的中国是服务的中国,产业要升级,国民要富裕,商品经济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服务经济必须而且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所以永远不会有什么养老产业,举目世界,已经没有那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产业化了,妄图把产业下移到老龄人口是一场南柯一梦。试想能够接受老死之前再做一次房奴的老人占老龄人口比例会有多大,房价难道真的会永升下去吗?人口在减少,房子在增多,此消彼长,猪都算的清,GM会不懂?别再自欺欺人,击鼓传花了,地是在房地产商手里传来转去,人为涨价,房是在炒房人和房经济手里虚标价码!这场皇帝的新装一样的盛宴还将持续多久,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如此下去用不着产业空心化,多轮空心经济的轮翻倒塌就够国人们好好喝几壶了。 然而,并不是沒解,药方也开了,关键看这药怎么喝?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就是这副药,这副药亦苦亦甜,治病去根,但药效却来的很慢。君不见GDP已将至7以下,接下来当然还会降,有人问多少是个合适呢?我要说,不会有底,只有更低。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挣钱才真正越来越难了。因为要挣服务的钱,什么是服务的钱,就是看人脸色的钱,服务满不满意将成为评判一切经济模式唯一标尺,无论商品还是服务,商品最终也会沦为服务的配属。而唯独这个“满意”却没有标尺,千人千面,万人万心,难以一之。所以没有养老产业,也没有养老刚需,只有服务满不满意! 服务如何满意? 第一,养老要搞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那些风险高,受众窄,轻易难博众满意的领域只能定义为特殊服务需求领域,可以施以高价以获取,这就让市场去定吧。 第二,发展数据养老,精准化、个性化数据服务是未来服务的必然方向,这点大家可从最近一期的京东双十一促销活动广告中去领悟,悟不到的我就不多言了,大道不语痴呆人,这是古训,我得遵守,不然先知们会板砖我。我要说的是,那只是泛数据下的量化服务而已,离着真正精准化、个性化大数据服务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 所以接下来,努力未必成功,不努力连门都没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