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最好的童书交给孩子

 江山携手 2015-10-26

将最好的童书交给孩子

来源:教育时报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在图画书、桥梁书等新兴阅读门类的研究、介绍和推广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推荐理由

 

  作为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许多年前,方卫平就认为,学院派的儿童文学理论探究只有与当代儿童的语文学习现场和日常阅读生活结合起来,才会具有学术的活力和生命力。今天,这一看法不仅成为他从事学术工作的基本理念,而且也成为他理论研究的重要实践方向。

 

  思考儿童阅读、大众阅读的当代价值、特征、途径、方法等,成为方卫平近年来学术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这些论题,近几年来他陆续发表了《让阅读照亮人生》、《儿童文学不应“与童年为敌”》、《我们要建设怎么样的文学生活》、《为什么读、怎么读引进儿童小说》、《把阅读的快乐还给孩子》、《在阅读中找到精神的故乡》、《从视像的洪流中拯救童年——兼谈推行儿童视觉媒介教育的必要性》、《当儿童文学遇上语文教学》等数十篇文章。他在图画书、桥梁书等新兴阅读门类的研究、介绍和推广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他撰写的专著《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即将出版。

 

  为儿童和成人读者选编、推荐、介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让自己多年的阅读积累和心得成为一种公共阅读服务资源,也是方卫平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10年前,他参与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风靡一时,成为1949年以后最受欢迎的一套课外语文读本。近年来,他个人选评的《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最佳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儿童文学名家读本》等也广受欢迎,尤其是《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最佳少年文学读本》,深受广大小读者和教师、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好评,成为当今众多儿童文学选本中的一个重要品牌。

 除了在北京、上海的教育类和文学类报刊开设“品味原创”等儿童文学阅读栏目外,近几年来,方卫平还应邀前往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安徽、广东、陕西、甘肃、河南及浙江等地的学校、图书馆,为中小学学生、教师和学生父母做了百余场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育等方面的专场报告,深受听众的欢迎。

 

  方卫平认为,关注一些特殊读者群体的阅读生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阅读推广人的一种重要关切,例如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读者的阅读生活,这不仅是普及阅读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他不仅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大学生赴贫困地区开展阅读普及活动,还数次带头并组织同事们一起向民工子弟学校和孩子们捐书数百册。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认为,研究院虽然是一个学术机构,但一个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机构,一批以儿童为思想对象的学者,自然应该具有一种对世间儿童的关爱甚至悲悯的情怀。2008年6月,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研究院的老师们编写了《现在,我该怎么办?》这本儿童心理自助图书,并与出版社联合捐赠了12500册送往四川地震灾区,支援灾区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方卫平很支持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相关的儿童培养和义务活动,如给金华市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讲故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研究院还利用暑假与媒体合作,为孩子们放映优秀的儿童电影。这些工作,对于研究院强化一种“关注儿童、服务儿童”的学术意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读书感悟

 

  我的少儿时代虽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度过的,但是我仍然庆幸有阅读相伴。

 

  今天,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已经日益引起整个教育界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教育现实。但是,在部分受应试教育、“分数至上”观念束缚的学校和教师心目中,儿童的课外阅读,包括儿童文学阅读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因此,他们常常会理所当然地把儿童与理应属于他们的课外阅读生活阻隔起来。我认为,阅读是儿童成长和精神发展的一种天然的要求和权利;对于儿童阅读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当代教育观念及其文明程度的重大标准之一。

 

  我从自己童年阅读经历的回顾和思索中意识到,阅读是童年时代一种普遍的渴望;童年阅读所带给儿童的精神滋养是全方位和潜移默化的;过于功利的阅读动机只会伤害和限制童年的阅读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