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泪》

 天下有忧 2015-10-26
李商隐《泪》
押歌韵    引用典故:四面楚歌 九疑泪竹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词句注释
⑴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⑵终日:整天。《易·乾》:“君子终日乾乾。”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⑶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⑷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⑸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⑹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⑺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⑻青袍:青袍寒士。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评注
《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
冯舒:句句是泪,不是哭。冯班:平叙八句,律诗变体。
《唐诗贯珠》:
起二句总说世间堕泪不休之人,下四句道古来滴泪之事,是由虚时实之法。结归到作者见在实事,谓终于青袍流落长安矣。
《李义山诗解》:
此诗是欲发己意,而假事为辞以成篇者也。其本旨全在结局……以诗论,则由虚而实;以情论,则由浅而深。结言凡此皆可悲可涕之处,然终不若灞水桥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抱穷途之恨为尤甚也。
《玉溪生诗意》:
平列六句,以二句结,七律原有此格,非玉溪创调。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程梦星曰: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不知者以为咏物,则通章赋体,失作者之苦心矣。八句凡七种泪,只结句一泪为切肤之痛。
《唐体馀编》:
六句实赋,似是正面,结句一笔翻落,化实为虚,局法奇甚。
《唐诗别裁》:
以古人之泪形送别之泪,主意转在一结。
《山满楼笺注唐人七言律》:
一二先虚写,一是宫娥,二是思妇。此二种人,最善于泪,故用以发端。中二联,皆泪之典故,然各有不同;三四是为人而泪者;五六是为己而泪者;送终感恩,悲穷叹遇,尽于此矣。七八再虚写天下之泪,无有多于送别;而送别之泪,无有多于灞桥:故用以收煞。
《唐贤清雅集》:
昔人谓句句是泪不是哭,信然!愚谓前半犹人所知,后半放笔言之,末仍说出自己心事,方不是空空咏泪。诗骨在此,须细看“朱抵”二字。
《玉溪生诗集笺注》:
香山《中秋月》已有作法,此则尤变化矣。
《诗境浅说》:
诗题只一“泪”字,而实为送别而作。其本意于末句见之,前六句列举古人挥泪之由,句各一事,不相连续,而结句以“未抵”二字结束全篇:七律中创格也。首二句以韵语而作对语,一言宫怨之泪,一言离人之泪。三句言抚湘江之斑竹,思故君之泪也。四句言读岘首之残碑,怀遗爱之泪也。五六句言白草黄云,送明妃之远嫁;名姬骏马,悲项羽之夭亡:家国苍凉,同声一恸,儿女英雄之泪也。末句言灞桥送别,挥手沾巾,纵聚千古伤心人之泪,未抵青袍之湿透。五溪所送者何人?乃悲深若是耶!

      此诗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前六句分写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等典故,后两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作者认为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多用典故,是此诗的最大特点。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一首自伤身世的七律,诗的具体写作年份难以确指。有些注家认为是大中二年(848)冬为李德裕遭贬而写,将诗中的一些句子牵合李德裕和诗人的一些本事,不免牵强附会。

  此诗写法非常特殊。前面六句,一句一事。首句写宫人失宠。“永巷”是汉宫中幽闭有罪宫嫔之处。

  “怨绮罗”即绮罗(代指宫人)之怨。次句写分别。

  “思风波”既指居者思念风波中的行人,也指风波中的行人思念居者。第三句写娥皇女英的故事。相传舜南巡,死于苍梧,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赶到南方,恸哭湘江边,悲痛的泪水滴在竹上,留下了斑斑啼痕。

  第四句写羊祜事。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于岘山建庙立碑,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堕泪。(见《晋书·羊祜传》)第五句写王昭君,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之意。

  “紫台”即紫宫,就是宫廷。汉元帝与匈奴联姻,王昭君被远嫁匈奴。(见《汉书·匈奴列传》)第六句写楚霸王项羽兵败事。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兵少食尽,“夜闻汉军皆楚歌,乃惊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下数行。”(《汉书·项羽传》)

  这六件事情况不同,性质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含着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是失宠之泪,次句是别离之泪,三句是伤逝之泪,四句是怀德之泪,五句是身陷异域之泪,六句是英雄末路之泪。

  六件事,六种泪,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粗略看去,好像只是一些典故的堆积。

  然而,只要我们认真读完最后一联,就会发觉并非如此。末两句意谓: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何故?因为迎送贵人,必得强颜欢笑,这对才志之士是一种难堪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淌,这不更甚于以上六种“泪”吗?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构思异常新奇独特: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后一联,才是本旨。程梦星说:“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陈帆说:“首言深宫望幸;次言羁客离家;湘江岘首,则生死之伤也;出塞楚歌,又绝域之悲、天亡之痛也。凡此皆伤心之事,然自我言之,岂灞水桥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前皆假事为词,落句方结出本旨。”(见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正由于末联一收,才把前面六事提挈起来,使它们都对末联起着衬托作用。

  使前六句和结尾二句联系起来的枢纽,是末句的“未抵”二字,它既把前面六种泪归结在一点—— 同末句之泪对比之上,又把前面各种之泪一概抹去,而把青袍寒士潜流心底之泪突现出来,把诗的主旨表现得更加充分。李商隐早年就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远大抱负,可终其一生,都是为人幕僚。侧身贵官之列,迎送应酬,精神上极其痛苦,这首诗就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表达。

文学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      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岘首碑  拼音:xiàn shǒu bēi
见“ 岘山碑 ”。
《汉语大词典》:岘山碑(岘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晋 羊祜 任 襄阳 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 岘山 ,故于 岘山 立碑纪念,称“岘山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于 岘山 祜 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李涉 《过襄阳寄上于司空頔》诗:“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说 岘山 碑。”亦称“ 岘首碑 ”。 唐 李商隐 《泪》:“ 湘江 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 前洒几多。” 明 袁宏道 《又赠朗哉仍用前韵》:“ 铜鞮陌 上穿花出, 岘首碑 前枕石眠。”

几多  拼音:jǐ duō
(1).几许,多少。 唐 李商隐 《代赠》诗之二:“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陈毅 《中秋》诗:“如此江山堪热恋,几多艰险建殊功。”
(2).多么,何等。《朱子语类》卷六六:“圣人分明说,昔者圣人之作《易》,观象设卦系辞焉以明吉凶,几多分晓。”

紫台  拼音:zǐ tái
(1).道家称神仙所居。《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 语帝曰:‘阿母今以琼笈妙蕴,发紫台之文,赐汝八会之书。五岳真形,可谓至珍且贵。’”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紫台初构,霜露沾衣;碧洞新开, 蓬莱 变海。”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挽诗》之一:“奇士人间留不住,故应召掌紫台文。”
(2).犹紫宫。指帝王所居。《文选·江淹〈恨赋〉》:“若夫 明妃 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李善 注:“紫台,犹紫宫也。” 唐 李商隐 《泪》诗:“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 楚 帐夜闻歌。” 清 屈大均 《寄沉阳剩人和尚》诗之四:“斯道只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台秋。”

楚帐  拼音:chǔ zhàng
指 西楚霸王 项羽 的军中帐幕。 唐 李商隐 《泪》诗:“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 楚 帐夜闻歌。” 荒芜 《为韩羽〈霸王别姬〉画配诗》:“ 霸王 终别 姬 ,历史有馀哀。 楚 帐歌方歇,《霓裳》舞下来。”

玉珂  拼音:yù kē
(1).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晋 张华 《轻薄篇》诗:“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唐 李贺 《马》诗之二二:“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王琦 汇解:“玉珂者,以玉饰马勒之上,振动则有声,故有‘撼玉珂’、‘鸣玉珂’之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2).指马。 宋 司马光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诗四首谢之》之二:“绛阙朝归散玉珂,不游不饮奈春何?” 明 何景明 《对雪怀刘朝信》诗:“何处玉珂迷紫陌,几家银烛照华筵。”
(3).指高官显贵。 唐 灵澈 《元日观郭将军早朝》诗:“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明 李攀龙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诗:“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 燕山 送玉珂。”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一代才名并玉珂,百年绢素垂金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