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什么文

 魚悦的图书馆 2015-10-26

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提到过古典修辞学中演讲的三要素,逻辑,信誉和情感,至今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纯的表达自己,而是试图让读者相信些什么,所以也未能脱离出这三要素。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就是,我们可以依此来判断,你为什么喜欢上了那些文章。


1.所谓信誉,侧重于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这话是谁说的。对于一个人,之前的默默无闻和死后的名震天下,哪怕是相同的话分量也会不同。比如狄更斯,卢梭,笛卡尔还有小小发明家爱迪生,你一定听过他们的不少名言,人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各取所需地进行断章取义,就像一位魔术师,他只呈现神奇的一面,而不呈现于表演的全貌,因为让观众知道全部,那就再也没有魔术了。


有人引经据典,有人旁征博引,因为信誉的建立依靠于个人而不是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誉这个要素最简单也最脆弱,某个人信誉的破产通常就会引发话语的贬值。小偷跟你谈道义,强盗跟你讲法治,中国的贪官教你如何两袖清风,领导人在位时他的话是考试题目,退位时连他本人都不知所踪,颇感世态炎凉。


孔子曾经说过“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在现代中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反驳说,要评论一台空调难道我要学会制冷,小偷也可以谈道义。咋一听,都有道理。但反驳者和捍卫者其实概念发生了混乱,要解释这句话,就要引入逻辑这个要素。


2.所谓逻辑,是在说文章所讲有没有道理,内部是否有矛盾之处。一个好的论述,应该是有逻辑的,这是目前为止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信誉本身不具备天然的正确性,但逻辑在保证前提正确的情况下,却一定正确。。比如,我小时候贪玩,我妈妈对我说,你要是贪玩,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就会考不上大学,就会交不到女朋友,就会贫困潦倒,就会凄凉一辈子。年幼的我竟无言以对,后来我们都知道这是“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许多“可能性”的叠加推不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所以,会一点点逻辑,可以让你贪玩得心安理得。


“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这句话被人所偷换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捍卫者认为“说”指的是说服,自己没有做到,没有说服力,是一个说服问题;而反驳者认为“说”指的是权利,自己没有做到,但是仍然拥有评论的权利,是一个资格问题。所以,双方僵持不下,争论得早已不是原来那个问题,就好比,跟女孩子吵架时,争论的问题会突然一下子变成“为什么你拿手指着我”,所以男同胞吵架的时候要记得把自己绑起来,并且告诉自己这不是认输。


许多写作者喜欢用一个个的故事推理出深刻的人生道理,读者似乎并不在意故事的真实性,但是故事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是小说。昨天跟迪拜土豪打高尔夫,中午和英国贵妇喝下午茶,从中得到上流社会的三观,有些人就是喜欢为自己的观点而虚构故事,而读者却默认故事真实而赞同作者。这种信息的逻辑循环留毒甚深,在中国互联网上屡见不鲜,捡到了一个轮胎就想虚构出一台汽车。


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不同版本的“常见的逻辑谬误大全”,里面归纳总结了很多逻辑问题,拿来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真的一字一句地学习参考,我们会发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因为我们还会受到情感的影响。


3.所谓情感,主要是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共鸣,能否激发起某种情绪。我们总是要本能的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信念已经给我们大脑中安装了种类繁多的情绪触发器。二战的时候,希特勒强大的宣传机器煽动了德国的爱国青年,巧妙的区分了什么是敌人,什么是爱国。与其说,一次讲演让人们的态度发生转变,倒不如说,这样的讲演暗合了人们的情绪,使得人们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比如,人们相信一定会有某个对的人在未来等着你,于是,谈论女神高圆圆婚礼的文章只需要传达这种信念,配上美图,罗列幸福;人们也相信拍出爆笑喜剧的周星驰一定也是个好人,于是,谈论星爷独立对抗全世界的文章只需要回顾他的艰难瞬间,配上剧照,斩钉截铁;人们也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人生,于是,励志电影心灵鸡汤只需要给出一个通过努力然后成功的情节,配上台词,后面还会加一句“你也可以哦”。


信念本身没什么对错,我的意思是,文章与暗藏的信念一致,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有句老话说,“你是什么人,就会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认真地考究这句话,大家也就会发现,它的依据也不过是信念相投,三观相符。你可能会信奉“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那么一个强调打开自己内心的文章你也会喜欢,哪怕这篇文章什么都没说,只是qq签名的水准。


很多人喜爱文艺,冬天他们会成为暖阳,夏天他们会成为清风,信仰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奋不顾身的爱情,他们的咖啡一定是略苦的,但天空在高兴的时候就是万里无云,悲伤的时候就是乌云沉沉,但他们经常悲伤,所以一直乌云沉沉。形容词的大量使用本身就是在击中不同的内心,因为任何人在某个时候都会有那么一丝伤感,忧虑,都有一些未曾实现的理想和疯狂,这些句子就会让你赞同无比,比如“你是这个世界的孤儿”“每一段没心没肺的过去都是掏心掏肺”。


情感之所以能起作用,除了某种相似,更是满足人们对自己的期待。“青春是用来放肆的”,每一个贪玩的孩子都会相信这句话的;“大学上了没什么用”,每一个虚度时光的人都会这么安慰自己的。“我抽烟纹身泡吧劈腿喜欢玩弄,但我是好女孩”,每一个放纵的女孩子都会喜欢这句话的,那么也请相信我,虽然我贪了很多钱,但我知道自己是个清官,而且那些不贪钱的,只有我才知道他们是婊子。


李密的《陈情表》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千古留名的佳作,以情动人,丝丝入扣,中学时背诵毫无感觉,如今读来却是感动不已。不知道是背诵的任务使得内容乏味,还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或者两者皆有。


好的道理讲述能让你拍手称快,为获取某种知识而高兴,而好的感情表达能让你眼眶发红,好像经历了一次情感的冲击。这才是我对好文章的判断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