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玉的身世之谜

 殘荷聽雨 2015-10-26

妙玉的身世之谜

妙玉,一个在贾府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尼姑。她既非四大家族的成员,亦非四大家族之亲戚,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位在刑岫烟眼中“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63回)的“官宦小姐”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竟位居第六!《红楼梦》中就妙玉的身世有过简单交待,但笔者通过书中对妙玉为数不多的几处描写看出:妙玉的身世并非如书中所说,仅仅是一位“读书仕宦之家”的小姐那么简单,书中隐藏的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证明:妙玉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书中第十八回。林孝之(疑应为林孝之家的)回王夫人话时说过: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看来,妙玉是普通官宦家的一位小姐。可是,曹雪芹在给妙玉的判词中却称其为“金玉质”!在封建社会,“金玉质”是专用来形容皇族子孙或宗室成员的!贾家虽是王亲国戚,但贾迎春的判词却是“金闺花柳质”,贾惜春的判词是“绣户候门女”。这与“金玉质”相比都相差甚远。由此可见,“金玉质”的妙玉不是一位普通的“官宦小姐”,她的身份要高于贾迎春等人,她的家族的地位要高于贾府!此乃证据之一。

证据之二:随妙玉一同进贾府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是贾府“买”来的,唯独妙玉一人是“聘”来的,而且王夫人还让林孝之家的命人“写请帖去请”、“备车轿去接”。对一个尼姑,王夫人用如此大礼去“请”、去“接”,可见这妙玉不是一般人物。另外,在同一回中还写着:妙玉“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试想,普通“读书仕宦之家”哪有条件去买“许多替身儿”?此又添一证。

再来看看妙玉在栊翠庵的日常生活又是如何?《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和刘姥姥等人游大观园,至栊翠庵来品茶。妙玉捧给贾母的茶具是“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其他众人的茶具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她递给薛、林、贾三人的茶具更是不得了了。给薛宝钗用的茶具是“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 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林黛玉用的茶具是“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盉。”当妙玉将自己平时饮茶所用的“绿玉斗”给贾宝玉时,贾宝玉认为是个“俗器”,妙玉听后随即说出一句惊人的话来——“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这一句“狂话”至少给读者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妙玉给众人用的茶具并非贾府为她准备的,而是她从苏州带来的;二是这些“古玩奇珍”的茶具非一般人家能有,就连“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也是没有的。这两点又一次证明妙玉家原比贾家富有,其家族的地位也远远高于贾府!

综合以上所列证据,笔者可以肯定:带发修行的妙玉绝对不是一位“读书仕宦之家”的小姐!她应该与身世扑朔迷离的秦可卿一样,是一位相当于“公主”级的人物!《红楼梦》中隐隐约约地写到了王室内部政治斗争。当时雍正夺位之后,对其兄弟大加杀伐,祸及诸多王公大臣。而妙玉,就有可能是其中某个千岁、王公或大臣的女儿,其家族在政治斗争中败落后,为了逃避追杀,而入寺庙中“带发修行”。又因妙玉的家族与秦可卿的家族一样“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所以藏匿在贾府之中避难。尽管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只可惜“风尘肮脏违心愿”,以至“无瑕白玉遭泥陷”,最终流落到“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枯骨”(脂靖本41回眉批),这个结局是“悲”的;而《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写妙玉被一伙强盗劫去,其后遭遇不忍想象,这个结果是“惨”的。由此可见,无论如何,妙玉的结局是逃不脱“悲惨”这两个字的。

妙玉,自称“槛外人”,却又是“身在佛门内,心在红尘中”。她虽爱慕贾宝玉,却又缺少象智能那种为爱情冲出“牢坑”的勇气!妙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是一位品茶的高手。对于《红楼梦》中这样一位奇女子,我们也只有象品茶那样去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