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花与镜子

 唐尧怡人 2015-10-27

菊花与镜子

《河北日报》(2015年10月23日) 10版

□许永礼(安徽)

在以色列,有一则民间故事:一位智者,不喜闹市生活。于是,他化成一只鸟离开人群,栖落于丛林之中。可是,丛林并不安宁。有一天,林子外海面上升起一座城,鸟群沸腾了,嚷嚷着要去城中观摩一番。

智者说:“那不过是海市蜃楼,一片光影。”鸟儿们根本不信,决定派一个代表先去打探。智者提醒那只鸟:“你最好衔一根树枝上路,累了可以浮在水面上休息。”

自然,探路的鸟儿无功而返,它只好承认,自己被虚幻蒙蔽了眼睛:“我飞了一个月,除了大海还是大海,幸亏这根树枝了……”

明末白话小说《警世通言》里,也讲述了一个异曲同工的故事:宋代才子苏轼,颇有一些恃才傲物。有一天,他去宰相府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刚好有事外出,苏轼便在书房里等他。此时,书房的桌案上摆着一首咏菊诗,墨迹未干,才写了个开头:“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轻蔑一笑,想这菊花乃耐寒持久之物,即便干枯枝头,也不会随风凋落啊!一定是王安石老眼昏花,犯了个低级错误。苏轼竟自挥毫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王安石回到家中,苏轼早已拂袖而去。王安石看到苏轼留下的诗句,心想,这后生太过狂妄,却也不声张,只是借故将其贬至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情知自己以下犯上,才遭此贬谪,心中愤然。不料,翌年重阳,秋风乍起,苏轼看到园中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这才明白了王安石的用意,此后再不以一己之见度人了。

有位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一面镜子,让十只猩猩挨个去照。结果,每只猩猩都绕到镜子后面,去找“另一只”猩猩。

这个实验充分表明,除了人类之外,任何动物都没有“我”的概念,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以超出感性的认知,到达理性的高度。这便是人类的智慧了。可是,人们也往往凭借个人的有限经验,刚愎自用,从而把自己锁闭狭小而虚妄的空间里。好在人们会理性思考,也能够不断修复和完善自己。

就好像镜子与人生,可以让世人看到虚幻,也可以从中认识自我。大概,这一程,必定一路花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