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三见·教你一招│小微课也能大制作

 黄利锋 2015-10-28


近年来,有关翻转课堂、微课的话题不断升温。随着研究的深入,微课的制作方法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从早期时候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拍摄白纸、白板,到中期时候利用摄像机拍摄讲台、电视机、黑板,或利用录屏软件录制课件内容。再到现在到专业的演播室拍摄,邀请专业团队大制作的。


有人认为,微课只是一种新型的课件,是把老师上课的过程分割成一段一段,视频效果是次要的,教学内容才是真正的核心。也有人认为,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要具备科技时代的特征,好的微课要讲究高端技术的应用,将传统课堂中不能实现的教学设想通过技术手段表现出来。制作者需要尽可能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拍摄出高大上的微课作品。这是目前微课研究者中观点不同的“内容说”和“技术说”。


不管是“内容说”还是“技术说”,都有其各自的落脚点。无论什么样的微课,其目的都是为了教学,没有准确的内容自然站不住脚。同样地,合理的技术运用能够提高微课的观赏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容和技术缺一不可,只有将内容和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微课。笔者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研究了多种微课的制作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基于iPad的手持式微课,因其独特新奇的视频效果,得到了诸多好评。

为什么选择手持iPad微课

优秀的微课有其评判标准,但标准因人而异,众说纷纭。笔者通过观察近三年微课(程)大赛的获奖视频,参考微课网、学堂在线等成熟网站的案例,总结了优秀的微课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专业性、观赏性、个性化。具体来说是,有精彩的教学内容、有舒适的音视频环境,有特色的制作效果。而选择手持iPad来制作微课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首先,精彩的教学内容是微课的基石,虽然说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教学内容的文本性因人而异,但是手持iPad微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拓宽表达途径。教师拿着iPad授课宛如拿着教材讲课一样,也不用担心忘词。


其次,舒适的音视频环境是指微课的声音不嘈杂,微课的视频画面协调,不干扰学生观看。本微课是在微格教室中拍摄,经过降噪、无回声处理,视频采用摄像机拍摄蓝色幕布背景的方式,剔除无用因素,达到较为舒适的视频背景。教学课件内容与画面融合,不再突兀。教师整体形象出现在画面中,表达更为亲切,适当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最后,对比其他几种微课制作方式,录屏视频画面比较单一,学生跟着课件走,没有聚焦物,容易丧失耐心。摄像机拍摄白板或黑板的方式,背景比较固定。在本微课中,凭借运用画中画、抠像技术,变换背景灯技术,可以营造极具特色的视频效果,吸引学生眼球。


2014年3月,著名足球裁判、清华大学孙葆洁教授在学堂在线上开设了一门《足球运动与科学》的MOOC课程(见图1)。在MOOC视频中,孙教授就多次使用了手持iPad的技术,不仅很好的展现了教学内容,还给学习者更舒适的享受。


图1 学堂在线的《足球运动与科学》慕课

制作前的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制作微课也是一样,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做足准备功夫。围绕优秀微课的三个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准备的内容:


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在拍摄之前,讲授者应明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讲授的,准备的内容不可太多,但要花心思设计如何上好这个微课,不照本宣科,不走过场,力求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教学内容设计好以后,还需要准备一个课件。


布置适宜的拍摄场地。前文说过,舒适的音视频环境能够给学生以更好的听课感受,延长学生观看时间。因此,讲授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更好的场地进行拍摄,一般应远离嘈杂的区域,避免他人打扰。笔者选择的场地是学校的微格教室,因墙壁四周装有吸音材料,能够达到较安静的效果。此外,因后期处理要进行视频抠像,还要准备一块较大的纯蓝(绿)色幕布垂直挂在墙壁上。


安装必备的软、硬件。手持iPad微课的制作设备较一般微课要复杂的多,这也是很多老师不愿“兴师动众拍微课”的主要原因。但其实这些都是家用的设备,并不昂贵,学校里一般都有,而且软硬件搭配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根据现有设备酌情选择。下表1是笔者所使用的设备清单:

表1 拍摄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类型

规格及品名

数量

是否必选

1

硬件

佳能Canon HF S20摄像机

1

2

三脚架

1

3

笔记本

1

4

iPad 2平板

1

5

海力欧 HTLOW K-1500录影灯

2

6

软件

苹果录屏大师、Bonjour

1

7

Camtasia Studio

1

8

Edius 6

1

9

格式工厂

1


使用以上设备,可以将iPad的画面镜像投影到笔记本上,然后通过录屏软件录制课件的内容。至于iPad的内容如何镜像到电脑上,只要在笔记本上安装苹果录屏大师(绿色版)和Bonjour组件,并且使iPad和笔记本共处同一个Wi-fi局域网,然后在iPad屏幕上向上推打开自带的AirPlay功能,选择笔记本接收端,就可以将iPad的画面投影到笔记本上了(见图2)。此法也适合在班级授课、会议室报告时使用。



图2 无线投影实现原理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设备并不都是必选的,也不是唯一的。比如iPad可以用其他平板(如小米平板) 代替,平板设备可以使用Display Recorder等录屏软件进行直接录制,这样笔记本电脑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都可以省掉。(后记:目前有一款“一键投影”的软件,不需要安装其他插件,就可以将屏幕在手机端(包括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和电脑端自由切换)。

手持iPad微课的制作流程

和一般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一样,拍摄视频微课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如果能够聘请有影视编导经验的助手,微课的拍摄工作将会轻松的多。


1定位摄像机

摄像机的镜头是微课画面的主要来源,但微课与影视作品不同,因其视频画面取景比较固定,不需要多角度拍摄,一般只需要一台摄像设备即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要考虑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大小等因素。微课视频要尽量达到一对一授课的效果,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因此,摄像机的位置要适中,拍摄角度采用平拍的方式。另外,画面取景只要比教师人像稍大一些即可(见图3)。


视频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画面有抖动的微课会大大降低观赏性。建议使用三脚架来固定摄像机。为了保证拍摄的延续性,拍摄前请连接电源,并检查剩余存储容量、音频开关等。


图3 摄像机角度设置示意图

2主讲人注意事项

拍摄微课,教师是主演,教师本人的授课状态直接决定微课拍摄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个失误就使得拍摄重来,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意出镜的原因。笔者认为,拍摄微课是教师重新认识和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既然可以在教室中把课上好,也能在镜头前拍好微课。为了使得拍摄过程更加顺利,教师在准备好教学内容之余,也还要掌握上镜的基本技巧。


首先,教师的穿着应简单、大方,因为后期需要蓝色抠像,还应尽量避免穿着和背景色接近的衣物。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速适中,手势得体,眼睛直视镜头。肢体语言可以削减老师的紧张情绪,帮助老师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有研究发现,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会有意地注意教师的眼神,如果教师能够对着镜头讲课,就相当于面对面地眼神交流,更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观看视频。教师直视镜头,能形成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的真实感。


最后,教师应对拍摄过程中的出错有心理准备,要允许拍摄中的意外发生。当错误出现时,教师不要受影响,更不要停止拍摄。此时只要停顿一下,思考正确的授课方式,然后继续或从前一个授课节点授课。等后期处理的时候,软件可以轻松的删除这些出错的部分。


有微课拍摄经验的老师可以发现,只要经历几次微课拍摄,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上镜的技巧,做到“目中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视频的导出

视频素材包括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和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摄像的视频直接从摄像机中导出即可,目前流行的视频编辑软件都支持摄像机的视频,不需要格式转换。录制的视频则根据软件设置选择较高配置的视频格式输出,一般是MP4格式。如果是直接采用iPad直接录制的方式,则要考虑合适的视频格式输出。


视频背景图片也是视频编辑的重要素材。背景图片的选择是需要多次实践的。为了达到更好的视频效果,应选择分辨率较大,背景色彩不复杂的图片。如果视频需要出现主讲教师的全身,还应注意选择有模拟地面的图片。如图1,视频中就采用了足球场地的图片,使得孙葆洁老师就像站在足球场上上课一样。


4视频后期处理

视频的抠像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有多款软件可供选择。笔者使用的是EDIUS 6,这是一款由日本Canopus公司推出的优秀非线性编辑软件。其特点是界面简单、操作实效、功能整合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上手。下面介绍一下如何使用EDIUS软件实现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


新建工程。EDIUS提供了快捷的工程预置,如果是参加微课比赛,则需要参考比赛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目前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比例一般是16:9,因此推荐选择1280X720的画面。


导入素材。视频处理需要三个素材,分别是背景图片、摄像视频、录屏视频,而且这三个依次放入不同的视频轨道中(见图4,背景图片在最下层)。EDIUS的轨道不像会声会影只有固定的五条轨道,可以方便的增减,图中的背景图片轨道就是新增加的视频轨。


编辑视频。视频编辑分两个方面,内容编辑和时间切割。内容编辑需要针对三条轨做不同的处理。第一是背景图片轨,需要打开布局,使其铺满全屏。第二是摄像视频轨,先裁剪出合适的区域(保留人像和蓝布的区域即可),然后将画面移到一侧,适当调整大小,使人能够整体出现。第三是录屏视频轨,需要将画面缩放到合适大小,然后移到另一侧。时间切割需要使得摄像画面和录屏画面时间同步,音画一致。EDIUS提供了方便的轨道切割方法,只要耐心测试,就可以达到同步的效果。



图4 EDIUS工程时间线设置



图5 ISP蓝色抠像插件参数设置


抠像处理。EDIUS的内置抠像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在“特效”栏目下的“键”中选择“色度键”,拖到摄像视频轨的灰色MIX区域,然后点选蓝色幕布即可。不过由于EDIUS自带的色度键的抠像效果比较局限,笔者选用ISP ROBUSKEY抠像来辅助抠像(图5),该插件在安装后可以在“特效”栏目下的“视频滤镜”中找到。


输出文件。EDIUS支持多种格式的输出,很多微课的比赛要求的微课视频格式是MP4,在选择MP4输出的时,需要在保存窗口中对视频格式、数据速率、图像大小、帧速率等属性进行设置。如果后期还有其他需求,还可以通过格式工厂等软件对微课视频格式进行转换,最终效果图参见图6。



图6 手持iPad微课作品效果

高品质微课的需求

应该说,利用手持iPad的方式制作的微课显然比其他方式的微课更加精致,也更能吸引眼球。目前,该方法已经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校进行推广。并且利用此方法制作的微课程已经在浙江微课网上公布,得到了诸多好评。但是,教学的内容千变万化,微课的形式也是层出不穷。并不是所有的微课都适合这种方法进行制作。比如习题演算课需要教师准确、详细的书写演算过程;计算机操作课需要教师操作特定的软件,而这些软件很多平板系统并不支持;科学实验课需要在特定的试验中进行。这三种课型都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制作方式。


现如今,微课程教学法已经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了微课的研究和制作的队伍中来。微课的数量正以几何量级的速度增长。不过,微课作品虽然很多,但真正可用或者师生爱用的微课却较少。造成这种窘境的一方面原因是微课的宣传不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高品质的微课、拥有大制作的微课还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未来的微课一定会朝着更高的质量,更加舒适的音视频环境方向发展。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条件,开动脑筋,运用新方法,制作出更加适合、更加精致的微课。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信公众号(itedu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