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录像注意事项

 史永存 2015-04-22

课堂教学录像注意事项

结合本人在摄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得、经验总结,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修文中学的实际情况,对录像课提出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并非完全正确,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摄像人员的水平,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参加优质录像课比赛获得好的成绩。

一、与学生的沟通及要求

1、学生的服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份,以颜色多样、活泼为佳,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切忌全班穿着校服,统一的颜色和格调不仅会使画面层次感单调,而且显得课堂现场压抑、气闷。

2、上课之前要对学生说明,本课关系重大,影响本班形象,在课堂在要注意,不能随意。学生上课时眼睛不看摄像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维持好课堂纪律。可根据拍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平时发言较好的学生放中间,将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在摄像机附近,将好动的学生安排在远离摄像机的位置。

3、课前强调学生回答问题用普通话。学生在集体朗读或回答老师问题时,声音需要控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开口就说(等站起来说一半了),要先轻轻站直(不要把桌凳弄得有噪音),站直之后再回答,语速要适中,声音要洪亮,这样摄像时容易抓住镜头。如果回答问题时需要拿着书本念,不要把书本遮住脸,因为这样即使拍出来也看不到学生的面孔。

二、与教师的沟通及要求

1、授课教师在镜头前的形象要大方得体,穿深色衣服较好。尽量减少佩戴首饰,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小格、细条纹服装。因为这类衣服会导致镜头出现闪烁,影响画面质量,引发图像处理学中的“莫尔效应”。忌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因为摄像机对黑色和白色的还原是最难的,而红色的饱和度比较深,其边缘轮廓不清。

2、教师走动时不能太快以至于摄像机调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不要在摄像机放置的组走动。讲课时,既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又要照顾摄像机镜头的角度,不能一味面对镜头或背对镜头。

3、授课教师在教学录制过程中,提问要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如:不能第一次提问叫第一排最左的学生,第二次提问叫最后一排最右的学生。因为这样会给现场摄像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使机器的方向调试幅度太大,会使画面出现短暂的晃动、不清晰,影响画面质量。摄像机架在窗子较亮的一组,要求本组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要回答问题,老师也不要指定本组学生回答问题,以免前后摄像机对摄。

4、教师课堂教学一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

5、遥控器若能正常使用,课件最好用此切换,不用鼠标操作。

6、不能拖延下课时间,最好是下课时间刚到教学过程结束。

三、对课件的要求

1、色彩搭配对应视觉效果合理有效

在课件制作中,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应是制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基于两点进行:

1)它不应使课堂沉闷、乏味,使学生感觉压抑,同时又不过分热烈,使学生过度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视觉疲劳和心理恐惧。

2)应充分考虑文字的明暗程度和清晰可读性,使离屏幕较远的学生也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

基于此,制作PPT应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界面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整体要有一致性。背景画面简洁、单一,同时避免背景图案单调;背景的变换不要特别频繁,背景色彩的变化不要大幅度的跳跃。重点语句应采用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彩色鲜艳字,以便明显区别;尽量避免背景同主体的色调无区别、无对比,画面背景和主要文字的对比一定要强烈,反差要大,使字迹清晰显示,一定要突出主题;全片的色彩构成不能单调乏味,一定要有一个色彩基调,要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文字与背景的组合应考虑颜色的相融性,深浅搭配,冷暖色协调;应用中尽可能将文字和背景设定成对比强烈、有较大差异的颜色,这样才能保证文字清晰,主题突出。文字色应选用暖色调或亮度较高的颜色,背景色应选用冷色调或亮度较低的颜色。

2、精炼文字,提炼内容

要避免教材、资料搬家的做法,不能将教案或资料单纯地搬移到屏幕上,或简单地理解为板书的替代品或变形;文字不能过多,要精炼,体现重点、难点;文字不能过密,要适中,既有悦目美感,又减轻阅读难度;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字体太小,远距离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24号以上的文字基本上能保证7m×10m的教室使用;文字设计要规范化,标题及内文的文字大小要一致统一、规范,形成统一的格式。文字内容不能只考虑屏幕的效果而忘记最后一排观众,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字尽可能地大。为了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可采用不同字体和不同风格来修饰文字。提炼内容使之适量,一节课的幻灯片张数不超过15张为宜,也不得少于8张,幻灯片张数太少应该考虑有无使用多媒体的必要。

3、慎用音频和视频

PPT多媒体课件的突出特点是所处理信息种类的多样化,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使各种媒体形式自由组合,充分调动大脑的思维,每一信息在某种条件下都有其最佳的表述方式,声音和视频并非万能,而是有其局限性,所以声音、视频的运用切忌过多、过滥,可用可不用时则不用,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防止不必要的声音效果干扰影响教学,使信息表述简洁、精练。

同时,如果在教学情景创设时运用了音、视频,在过程中能有与之关联的音、视频来佐证以免感觉虎头蛇尾。为了课堂教学有效,使用的音、视频一定要处理使用教学相关的部分。

4、贴切使用图片、勿用小动画、小装饰

图片使用一定要贴切,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宁缺勿滥,否则分散注意力。画面必须醒目、简单,不要太小,要让观众看清细节。必须确信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观众是否能看清楚。图片可以通过扫描输入、数码相机拍摄、屏幕捕捉、绘图板绘制、素材图片库提取和网络下载等多种途径获得,编辑时除了注意其表现效果一致外,还要注意图片文件的大小。

对于小动画、小装饰,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只起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此,要坚决勿用。

5、认真试课件或作技术处理

一般情况下,制作课件的计算机不是上课的计算机,超链接的一些音、视频放在上课的计算机上,上课时,上课教师无论如何点击鼠标都不能播放,原因在于路径改变链接消失了或是没有相应的播放软件。其实这也是制作课件准备不充分导致的,教师制作课件完毕后应到上课计算机上试课件,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四、摄制人员要求

1、一般情况下,两台摄像机能达到拍摄要求,分别是拍摄对象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主的机器,摆放要求在一条轴线上,也就是在教室的一侧,这样就不会出现越轴现象,不会给观看者带来视沉混乱,也不会会后期剪辑带来麻烦。以教师为主主要拍教师活动,如课堂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及演示实验等。以学生为主主要拍学生,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朗读等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抓拍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脸部神态、表情等)

2、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3、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4、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5、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6、摄像人员需要集中精力跟拍整体教学过程,拍摄以教师为主体,在讲台授课部分,通常取教师的中近景,当教师对板书进行总结归纳时,要根据教师的手势、活动范围等实际范围给予合适的景别和构图。当教师进入学生区域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这时镜头的景别需要改变为小全,呈现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的画面。摄屏幕时慢慢调整焦距,最后满屏显示屏幕。拍摄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全景为主,转动、焦距调整要慢慢的,不能太快。以均匀的速度将全景推至中近景。

五、环境要求

1、教室环境美观大方,不要拍摄到拖把之类的东西。

2、普通教室光线充足、相对安静、最好关闭上下课铃声及校内广播

3、窗帘全拉上,最好是百叶窗。

 

 

附:

1、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优质课要求

2、浙江省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

 

1、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优质课要求

评比标准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科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

20

教学情景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有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

25

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评价

5

有及时的反馈和课后反思。

图象质量

10

图像清晰,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全片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合理;

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画面高亮度部分无白色过饱和现象,无拖尾,声像同步,全片不应有明显的杂波和噪音;

如显示计算机屏幕图象,须清晰可辨。

 

2、浙江省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

一、            技术标准

1、  不低DV格式质量。(400线以上,送审成品带应是第一编辑带(DVDVCPROBETACOM)。)

2、  色彩:色还原正常,二(多)台摄像机色彩一致。

3、  声音:声音拾取清晰,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统一录制在CH2声道。

4、  同步:信号稳定,无色闪或画面跳变。

二、            节目格式

1、  片头:彩条1,兰底10,片名68/每幅。片头需注明学科、年段、课名等信息。

2、  上课时间: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40,误差+-5)。

3、  片尾:兰底10,彩条1

4、  片头、片尾画面不能出现学校、教师和编制单位名称。

5、  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

三、            拍摄要求

1、  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2、  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3、  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4、  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5、  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或迭化;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6、  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7、  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8、  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

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均衡。

9、  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淡妆。

10、  学生要求: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

11、  补拍:实拍时,必须有学科教研员在场审看,随时发现问题,决定重拍或补拍。有些场景或活动需要通过后期拍摄来完成。

四、            前期准备

 

1、  熟悉了解课程类型(实验课、活动课等)和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摄要求(对象)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教具、学具、课件等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课件一定要事先审看(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淡妆。应备有2-3套服装以供选择。

2、  学生要求:根据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学生人数控制在6—30人;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首先挑选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的学生参加;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参加正式拍摄的学生必须是未上过同样课的学生。

3、  做好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拍摄人员的沟通工作,要安排试讲和熟悉拍摄现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教学媒体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录音等)的作用,使录像课对农村学校的老师有较强的示范、借鉴作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要慎用。

4、  评析: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人讲座或双人讨论,注意灯光造型(主光、辅光、逆光)。

5、  布景:背景不要太亮,不能有横竖条纹;一些陪衬(装饰)的物品不能太鲜艳,以免喧宾夺主。

五、            提交相关文档

 

1、  编制教师、带子初审等相关信息(见表),电子文档和书面材料。

2、  成品(磁带)及制作人员相关信息,(见表),电子文档和书面材料。

3、  教案和课件的电子文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