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第四卷. 六本.第三

 红谷斋主人 2015-10-29

            不令自满

 

提示:损、益是一对哲学概念,又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得与失的问题。损失了,你别气恼;得到别高兴,“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老天爷都安排好了。当今是一个私家车满大街跑的中国。争抢道路,相互斗气时有所闻。而古人则是:“如行则让长,不疾先”;“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遇二人则式之”。礼让为先,今天的人做得到吗?

名句: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

      道弥益而身弥损

          天道成而必变

          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如行则让长,不疾先

          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

          遇二人则式之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损、益”指《易》中的损卦和益卦。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歎焉?”子夏不明白孔子为什么读到损卦和益卦而叹息。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损就是失,就是减少,就是亏欠;益就是得到,增多,添加,受益。损和益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看似损失,说不定是得到,看似得到,说不定就是损失。这里损失,那里可能会得到;这里得到,那里可能有损失。“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1]有损有益有刚有柔,有得有失,有加有减,才能够与时俱进。易损卦次得益,益次夬,夬决也。“损”卦的卦性下兑上艮相叠。艮为山;兑为泽。上面是山,下面是泽,山和水之间,损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益卦”的卦形是下震上巽相叠。巽为风;震为雷。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损卦是损上以益下;益卦损下以益上。“夬”《易经》第四十三挂。“夬,决也,刚决柔也。”[2]如果“益”得过了头,就得决,就是分开,决裂,泛滥的河水,扒开一个口子,让多余的水流出来。“决而能和”[3]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吾是以叹也”。损,到达一定的程度,必然益;益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夬。这是一个规律,所以孔子叹息。子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难道学者,不是越多的得到学问越好吗?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道就是道、规律、法则,这是不变的,随时变化就不是道了。道与学问大小没有关系,学问有有意义的,有有害的。道德越完备越好,而身体则不讲究满,而是讲究气息平和。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哉。学者要自觉地减少对自己有害的东西,以谦虚待人,虚怀若谷,才能成为学问满博的人。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事物发展到它的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就不会再前进了。故曰: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好的意见,好的言论随时都会有,善言随时随地能听到最好。

昔尧治天下之位,犹允恭以持之,克让以接下,允信也克能也,是以千岁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允,信也;允,诚也。”[4]“恭,敬也”[5]。“允恭”就是诚心恭敬。“克,能也”[6]。“诘责以辞谓之让”[7]。“克让”的意思是有能力,而能谦让。尧帝治理天下,遵循的就是“允信”和“克让”,这种精神流传千年,越来越证明这种精神的力量。夏桀昆吾,昆吾国与夏桀作乱自满而极,亢意而不节,斩刈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讨之,如诛匹夫,是以千载而恶著,迄今而不灭。相反的例子:“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8]他们自满骄傲得很,肆意而为毫无节制,随便屠杀老百姓,引来了天下的讨伐。这就是上千年以来,罪恶昭彰的例子,无法抹去。

观此,如行则让长,不疾先,走路遇见长者就要相让,不要抢道先走。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如果出行,三部车子在路上行走,就停下来,先让他们过去。遇二人则式之,式同轼。道路相遇以手抚轼,表示尊敬的意思。“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9]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这就是对个人的一种调适,规定这些礼节就是叫你不要自满。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我一定好好记住,终身按这方面的要求去做。



[1] 《易经·损

[2] 《易·夬》

[3] 《易·夬》

[4] 《尔雅》

[5] 《尔雅》

[6] 《尔雅》

[7] 《小尔雅》

[8] 《史记·殷本纪》

[9] 《周礼·考工记·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