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感槐荫论坛[往事回忆]打把糖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15-10-29
打把糖




          提起家乡的打把糖,眼前就会浮现一个中年或者老年人,肩上挑着一副担子晃悠悠的情景。

          担子一头是一个小木柜,放着一大块打把糖,担子的另一头是一只大竹筐,里面装的一些杂物,如废铜废铝牙膏皮等等。卖糖人穿村过店,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用小锤敲击小凿子。锤子和凿子撞击出一串叮咛叮咛的声音,清脆悦耳。这是打把糖自己的音乐。

          买糖人脸上带着微笑,还有一点小贩的机灵。他来到一个地方,刚放下担子坐下,身边马上会响起孩子银铃般的声音。这时,装糖的柜子成了大家注目的目标,对主人来说这里面装着生活,装着希望,也许消夜的那瓶酒钱就全靠它了。对孩子们来说这里面装着甜蜜,装着诱惑,谁能得到一点糖,哪怕是很少的一点,就是得到了极大的享受。于是在担子旁扬起一阵阵的喊声,叫声,笑骂声,如洒下一地灿烂的阳光。在嘈杂的喧闹声中,双方都满意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打把糖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黄色,很酥,价格也不贵。至于为什么叫打把糖我一直不清楚,反正伙伴都在这样叫,我就跟着这样叫。也许是因为只要给卖糖人几分钱,他就会用小凿子在一大块糖上敲下一小把给你,所以大伙就叫它为打把糖吧。

          我喜欢打把糖这个名字。它应该是孩子们造出来的一个新词,听起来有一种原始的亲切感。中国的老百姓有很强的造词功能,早已懂得用形或者意来造词。而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更生动,更毫无边际,造词功能也就更强,能够轻轻松松地,甚至是无中生有地造出很多词来。只是孩子们造的词从没记载下来,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词也就自然跟着消失了。

          我喜欢打把糖的音乐。它单调简单,永远只有一个音阶在不停地重复,但是在重复里面一样有着粗糙的旋律。它敲打出的节拍总是一下一下的,规律有序。它是生活的跫声,童年生活的节奏跟它一起跳动。

          但是,我更喜欢打把糖的滋味。它厚厚的香甜中含着一点点苦涩,很独特,很细腻。打把糖用自己的滋味展示自己的性格,告诉人们它只跟孩子有缘,只是向孩子们贩卖快乐,所以围在旁边的总是一群群孩子们。偶然也会有一个老人去买上一块,但是最终还是会落到孩子们的手中。

          可是那时的孩子们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钱,口袋里难得有几个零角子,不过并不是口袋里没有钱就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打把糖往肚子里吞口水,这点问题还难不住孩子和卖糖人,他们之间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交易,比喻说用一块废铜,几块牙膏皮一样可以换到一块打把糖。于是那些不起眼的废物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就成了换取快乐的宝贝。孩子们把一个个废弃的灯头敲碎取出里面的小小的铜芯,把家里用过的牙膏皮小心地收集起来。他们把收集的宝贝放进一个小盒子里面,然后急切地等着卖糖人的来临。

          当然,有时为了得到这些孩子们会作出一点过头的行为,如把家里还没用完的牙膏挤光拿走牙膏皮。当这些行为被大人知道了就会受到一些惩罚。于是挨打,哭了,认个错,保证以后不再犯。可是用不了多久,会因为经不住那香甜的诱惑不知不觉地让错误再来一次。

          童年的生活就是这样,有哭又有笑,是一幅丰富美丽的五彩画卷,也是一块可口的打把糖,在这里,香甜是天真无邪的笑容,淡淡的苦涩是顽皮时受到的惩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