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是一场悲欣交集的修行

 时间变成水 2015-10-30

当我们说起管理工作的时候,作为员工,我们会勾勒出一个关于“神奇的好领导”这样的场景:领导能够解决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我们争取资源、耐心地指导我们并且从来不会不耐烦、我们可以信任领导的公正和他的安排、而我们的意见和想法也会得到尊重和赏识、最后我们会得到良好的报酬、精神上的鼓励和充分的升迁机会。

 作为领导,我们会勾勒出一个关于“一切都在控制之中”这样的场景:下属能力过关、遵章守纪、尊重并信任领导的意见、会自觉自发把他们的常规工作做好并努力持续提升自己、脾气以及工作方法都能互相适应、能理解领导的压力而且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

 然而这些在真实管理世界里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太高。因为资源有限,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因素和短板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放弃对于“理想世界”的幻想,那么我们对于现实世界就会格外的难以忍受。现实是领导可能是在没有真正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强行提拔,也需要学习和成长,而员工可能能力不足,可能信心过剩,可能和领导画风完全不对付。

 如果问我们为什么希望做管理者,这好处当然很明显,比如管理岗位的收入会明显比专业岗位有更高的空间、比如对于权力的满足、比如对整体运营设计与掌控带来的成就感。而管理的门槛看起来又很低,哪个员工不能就管理问题谈上几句呢。管理者的价值到底体现在何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管理学家会有各自的陈述,但在所有的说法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影响和贡献”

 德鲁克认为:每个知识工作者依靠地位和知识都可能成为“管理者”,他可能会被推上负责的岗位,并能为改善机构的运作能力和获得成果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还必须负责决策,他不能只是贯彻上司的指令。他必须承担起作出贡献的责任来……只要他一天处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他必须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标准,必须要作出自己的贡献……许多人虽然是别人的“上司”,可是他对机构的运作能力并不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就是“监工”……他们对工作的方向、内容、质量以及方法既没有责任,也没有管辖权。(摘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然而最接近对管理真实面貌的描述,更类似泰勒的际遇,泰勒作为科学管理原理之父,泰勒信奉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让雇主和雇员共同富裕,降低雇员的劳动强度,让他们生活更幸福。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场景里,管理人员是那个拿着秒表测量挖煤速度,改良铲锹和挖煤动作,最后用最有效的方式训练工人的人。然而实际情况中,工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更多的剥削,提升了3倍的生产率却只能拿到1.6倍提升的收入。虽然他的思想留名青史,但终其一生,泰勒一直被工人所抵制。虽然当代管理者与泰勒的工作内容已经有了很大区别,但泰勒的境遇和当代管理者的境遇和面对的问题本质并没有变化。

 所以管理工作终究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好的工作,也不是仅靠把玩人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终,这是一场持续的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