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祖先牌位凝聚家人力量 祖先牌位要放在客厅或显眼之处 祖先牌位不宜面对卫生间和厨房 室内摆设·祖先牌位 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国人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自古以来,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通过祭祀的形式与祖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把祭祀作为国家头等大事的传统。古代文献记载,商人“尚鬼”,干什么事都要祭祖问卜,这一点在甲骨文中得到了证实,古文字学家通过对大量甲骨文的解读,发现商王在一年中祭祖问卜的日子竟有120天。 古人祭祖如果按地点概念划分可分为三种形式,即家祭、祠祭和墓祭。家祭以家居为场所,祠祭以宗族祠堂为场所,墓祭以祖先陵墓为场所。 古民居在厅堂供奉祖先 在规模宏大的皇宫里面,有一座建筑称为太庙,这就是皇帝祭祖的场所;贵族士大夫的住宅一般都是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其祭祖的场所是建筑群中的祖堂;平民家庭则一般把祖先牌位供奉在家居的正面厅堂或堂屋中。太庙往往居于皇宫的中心,祖堂和厅堂是一个家庭生活的中心,古人将祖先牌位供奉在这样显眼的地方,其目的是把祖先的象征符号置于整个家庭生活的核心位置,以密切家人与祖先之间的血缘认同关系,通过祭祀活动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庇佑子孙平安幸福,鼓励后人承前启后,光宗耀祖,并以此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广东人用红木柜装祖先牌位 在广东,很多传统习俗仍保留至今,本土的广东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祖先牌位。在佛山一带,居民的厅堂都安放历代祖先牌位,在祖先牌位的两旁都写有对联,农村住宅的对联是“德田先祖种,福地后人耕”,城镇民居的对联是“世代源流远,宗枝奕叶长”。广东人一般称祖先牌位为神主牌,过去有钱人家的神主牌多用名贵的红木制成,精雕细刻,鎏金饰银,十分华贵。 铭石楼祖先位放在五楼 开平雕楼是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建筑物,这些雕楼虽然看上去几乎与西方建筑一模一样,但里面的摆设仍没有违背本土传统,每栋雕楼都安放祖先牌位。不过开平雕楼的祖先牌位不一定都放在首层的厅堂,也有放在其他楼层的,自力村的铭石楼就是典型的例子。铭石楼一共六层,一至四层为居室,五层摆放神先牌位,六层是大平台。铭石楼安放祖先牌位的神龛金碧辉煌,上面写着“长发其祥”和“百世其昌”,两旁的对联是“箕裘承作述,俎豆荐馨香”。 福建传统民居的厅堂上一般供奉四代祖先牌位,牌位多为长方形木牌,上方削去两角,呈半弧形,其中写着祖考、妣的姓名、字号。在祖先牌位前有一张长桌,民间俗称“横案”或“横头桌”,用来摆放供品和香烛香炉等物品。 客家围屋的祖堂既是族人祭祖的地方,也是商议家族大事,解决族人矛盾之地。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也把祖先牌位供奉在厅堂或堂屋中。广西武鸣、马山等县的部分壮族民居,将历代祖宗的牌位安在厅堂的神龛上,神龛下则为一张四方桌,是放祭祖供品的地方。 三层柜子代表天地人 在传统民居中,一些家庭不仅祭祖,还祭佛道神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将神台的位置安排在厅堂的左边,将祖先牌位安排在厅堂的右边,古代以左为尊,这样摆放表示出供奉者对神灵的尊敬。 港台地区的居民也一直保留着在家供奉祖先牌位的传统,由于现代都市寸金尺土,一般家庭没有足够的空间分开供奉神灵和祖先牌位,于是有人设计出一种三层的神柜,上层代表天,摆放神像,中层代表人,摆放祖先牌位,下层代表地,摆放象征土地的牌位。这种柜子既方便实用又节省空间,颇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不过,在现代家庭中摆放祖先牌位的只是一部分,有人以住宅空间有限为由,不肯安放祖先牌位;有人认为供奉神灵和祖先牌位是一种迷信行为,反对供奉祖先牌位。当然,是否供奉祖先牌位是每个家庭的自由,别人是不得干涉的。 祖先牌位要靠实墙 从传统文化和堪舆学的角度讲,身为家中长子的人应在家中摆放祖先牌位,其他人摆不摆放都可以。祖先牌位一般应放在客厅或其他显眼的地方,上方不宜有横梁压顶,下面不宜放电视机、音响、电风扇、空调等,不宜堆放杂物。前方位置要开阔、开阳,近距离不宜出现大的鱼缸。祖先神位不宜面对卫生间、厨房和卧房,不宜背靠卫生间,不宜放在卧室内。祖先牌位一定要稳定有靠,不能摇动或经常受到碰撞,最好是放在神柜里面并靠实墙,贴近墙角更佳,这样才能保证不容易被行人或其他东西碰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