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亮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江山携手 2015-10-30

点亮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内容摘要:生命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恒久主题,没有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让生命因教育而成功,教育因生命而精彩。

关键词:生命  教育  生活  学科  课堂

正文:

教育是立在精神上的,是人的灵魂教育。其核心就是润泽生命,点亮生命,为每一个学生生命发展负责。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没有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生命因教育而成功,教育因生命而精彩。

点亮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目前,部分中小学校由于过分追求“分数教育”,缺失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校成为“考试的地狱”,课堂成为“文明的监狱”,导致现在的学生厌倦学习,厌倦生活和厌倦人生。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了看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道德教育的损害。”生命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恒久主题,可事实上学生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调查表明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谈到,自己遇到压力和困扰时都曾想过自杀。有些青年学生不懂得生命的宝贵,更不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使得他们的生命出现一片无知的空白。如:2003年重庆女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在校跳楼自杀;2004年4月1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2005年2月12日,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2006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博士生董锦瑞,自杀身亡;2007年5月10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一名初中生从自家跳楼身亡;2008年6月29日上午,南通大学大四某男生跳楼自杀;2009年4月14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女一男跳楼自杀……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记得一位哲学家曾说: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在“唯分是举”的潮流中,不少学生累积的知识估计是脂肪大于肌肉。真正教授学生们生命的深层内涵与热爱呵护生命的技能,是将脂肪转化为学生们成长中的心智肌肉的一种方式。

点亮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育从最根本上就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尊重生命主体,要教育学生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课改,注重发挥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等显性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美术课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

其次,要充分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即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再次,要注重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在瑞典,小学生就常常被父母或者老师带到医院太平间接受死亡教育,大人会让孩子摸着死者冰凉的手感知死亡,还会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孩子:死亡会让一个人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看不到好看的动画片,吃不到好吃的,这就叫做死亡。与此同时,学校也给学生辅之以生的教育,老师会让学生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学生,什么是生命,为什么来之不易;什么是死,死对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的可贵,珍惜生命,避免一旦遇到挫折就轻贱生命。

总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要走进校园和课堂,更要走入社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这样,“生命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奏出和谐的美妙乐章,才能让学生的生命在自己的时空中幸福快乐地成长,使学生享有一个完整、愉悦的人生,对自己的生命前景充满憧憬!

让我们立即去点亮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神灯,用生命之光去照亮学生前进的人生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