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七年,张之洞札令湖北、湖南两省学使通饬各属,选调才识出群、志行不苟的秀才各100名入学,因茶商捐助办学,另收录茶商子弟40名。课程分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门,还可兼习有关科目,另设算学、经济两门为兼习课。每月朔日为官课,望日为分教师课,称“朔课”、“望课”。住院诸生月给膏火银4两,逢初一、十五考课,均有奖赏,“惟草率谬妄者不给”。各课延聘名师分教,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书法家杨守敬、数学家和翻译家华蘅芳、音韵学家沈勇植以及易顺鼎、杨锐、汪康年、姚晋圻、周树模、陈三立、屠寄、邹代钩等名流都曾任教该院。 两湖书院不设山长,而设提调一人主管,监院二人副之。后改提调为院长,以梁鼎芬充任,继任者有蒯光典、王同愈、黄绍箕等。每月官、师二课,都严于考核,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光绪十九年乡试时,该院肄业生中试者达23人之多。二十二年仿学堂办法进行改革,月课改为日课,分经、史、舆地、算学四门,后又增设格致、兵法、体操等课。诸生按日上堂听课作笔记,分教按日查斋,严格管理。每学期大考一次,张之洞亲临主持。后改选调制为招考录取制,保证了生源质量。学制5年,合格者择优咨送请奖录用,不合格者令其归家。有一部分优秀学生还由官费送出国深造。自立军领导人唐才常、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等都曾是两湖书院学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三十二年,张之洞又将其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分设仁、义、礼、智、信五斋。三十三年提学使黄绍箕在智、信两斋添设理化专科。三十四年提学使高凌霨在礼斋内添设博物专科。现在原址内分别扩建成湖北艺术学院、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四十五中学、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等单位。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