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之洞的湖北兴学及其影响

 仓汉码头 2016-05-29


  张之洞的湖北兴学及其影响

  喻永庆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自古以来.湖北就有着'唯楚有才'的关誉.教育水平长期处在中国的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地区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对而言,此时的湖北教育已经滞后于其他许多省份.188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任职的17年里,他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式学堂.大力提倡留学教育,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湖北教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到19世纪末2O世纪初.湖北成为中国之教育强省.此文旨在探讨张之洞的兴学对晚清湖北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这种发展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

  [关键词]张之洞;湖北;兴学}新学;影响

  一

  张之洞与湖北兴学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他一生从政四十余年.担任过学政,巡抚,总督等职.我们通观他丰富的仕宦经历可以发现.张之洞在晚清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不但是一位颇有作 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卓识眼光的教育家.他说 '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 学.'把教育提到了与治国行政相为表里的高度.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亡所寄,故而一生抓教育,兴学堂,注 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任湖广总督的十余年间,他改造 旧学堂,创设新学堂,实业学校并鼓励出国游学,派遣留学 生,在湖北地区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
19世纪9O年代以前,湖北的地方教育机构仍然完全 是传统形式.即初等教育依靠私垫,义塾,义学和私学,中 等教育则依靠书院和府,州,县设立的官学.在接受教育 的过程中,学生在识字启蒙阶段所读书多为《三字经》,《百 家娃》,《千字文》,《教儿经》等.稍进一层则读《唐诗三百 首》,《千家诗》,《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和'四书五经'等. 府,州,县官学和书院所习不外是诗赋,'十三经'等,总之 以儒家经典为主,特别是研读,揣l挈和写作应付科举考试 的'时文'要占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凡属非规定的书籍则 严禁诵习.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学习内容的脱离实际和教 育取士的程式化,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即使是'学识宏富' 者,也只会搬并古董,擅长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文理通 顺也多体现于作八股文和写'奏议'等官样文章. I9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列强不断蚕食侵吞中国领 土,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更使清王朝感到,若不再发奋图 强.中国难以存立.张之涧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高级官 员,和许多洋务人士一样认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使中国强 盛.然而在办实业的过程中.时时感到通晓时务人才的极 度缺乏,进而得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 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的结 论.他上任之时.为改变封建教育弊端越发显露的状况,对传统的书院进行改造,改革并新建了一批新的实业学 堂.张之洞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与干练务实使湖北的教育在这一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

  张之洞的湖北兴学主要涉及到书院,学堂和留学生三 个方面.

  l,书院的兴办与改制

  经心书院建于1869年,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建立, 院址在武昌三道街文昌阁,次年迁至火星堂右.由湖广总 督李鸿章,湖北巡抚郭柏荫等拨款购置图书,增给膏火. 学习科目为经解,史论,词赋,杂着等.1898年闰三月,张 之洞令书院仿行学校办法,分设外文,天文,格致,制造四 门.分年轮习.但必须兼习算学.另外设经史一门,专授 《四书》义理及中国政治,经心书院至此已演变为新式学 堂.1902年张之洞将经心书院改为勤成学堂. 两湖书院1890年四月由张之洞在武昌城内督司湖 创建,经费主要出自湘鄂两省捐资.故名"两湖书院".开 办之初,学生由鄂湘两省各选调100名,另有商籍子弟40 人.两湖书院初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6 门.次年书院实行改革,课程设为经学,史学,算学,新设 舆地学(地图学),财务4门?.旋定"财务"为各科通习,加上 算学,仍为4科.后叉增天文,地图两科,1899年改地图为 兵法,随后把兵法又分为兵法史略,兵法测绘学,兵法制造.1900年增开格致,兵操,化学,博物学等.书院课程至 此体现为中西文武兼习,教学方法也仿效西方学堂?实行分班按日上课."教学改革使两湖书院初具新式学堂的雏 形,开湖北近代教育的先河",从此两湖书院在两湖地区以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江汉书院创设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旧址在武昌 文昌门内,明代提学葛寅亮兴建,几次毁于战火,几次重修,课程一直是讲授四书四经,尤重时文.张之洞任湖广 总督时对该书院加以改革,增设法学,天文,地理,算学,兵法等科1902年并人经心书院.1906年在江汉书院I1:j址 兴办武昌支郡师范学堂甲丙两堂.

  2,新学堂的创设

  张之洞说过"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 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 中外不易之理." 从1892_年起.张之洞在省城办起 了一大批的实业学堂,1902年后又在全省范围内兴办师 范学堂和中小学堂,而且还兴办了一批军事学堂.为湖北 乃至全国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实业学堂

  湖北自强学堂其前身是张之洞于1891年在武昌建 立的专修商业外语的方言学堂,1893年11月改方言学堂为 自强学堂,初设方亩,格致,算学,商务四科.每科招收两湖 人士2O人,随后停办格致和商务,增设日语,各招收3O名.I898年.自强学堂迁入原农务学堂.改名为方言学堂.课程 除了外语外,还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课程.此外,还附译西书.如商务,法律,铁路诸方面书籍.后发展成为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 湖北农务学堂I898年张之洞在省城东门外卓刀泉 创立.1900年正式开学,招收农学者120名,学制四年.聘 请美国农学教习2人指导研究畜牧之学.I906年.校址迁移到武胜门外多宝庵地方,改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 设农业,畜牧,林学等专业.招生120名,学制四年.这是湖北最早的近代农业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湖北工艺学堂1898年建立,校址在湖北铁政局内. 设有汽机,车床,绘图,竹器,洋船,玻璃等各项制造工艺,学 制三年,1907年,工艺学堂迁至已停办的铁道师范学堂内. 此外.还开办了矿业学堂,工业学堂,驻东京铁路学 堂,军医学堂等,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2)师范学堂

  湖北师范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设于武昌宾阳 门南.开设目的,为湘鄂两省培养小学教师.除开设普通中学外.另外开设教育学,卫生学,教授法,学校管理法等课 程.生源开始为24——3O岁的廪增附生.后改为中学堂招生.该学堂不仅是"湖北也是全国最早的完备的独立的 师范学堂."

  两湖总师范学堂张之洞在1904年把文科高等学堂 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计划招生1200人,号"千师范",实际招生700人,开设课程有修身,读经,中文,教育,算术, 荚谮,物理,化学,博物,体操等,1907年分出理化专修科 和博物专修科.也是培养中学师资的专科水平学校. 支郡师范学堂1906年.张之洞为培训湖北各府州县 师资,在省城设立支郡师范学堂,学生分府各录取100名, 称作1堂,先后开办8堂.分设于巡道岭,黄土坡,县华林, 贡院各处?学习一年半,开设谍程与两湖总师范学堂相同. 1904年,张之洞还创办了湖北敬节学堂,培养幼儿教 师,创办湖北育婴学堂.培养婴儿保育员.

  (3)普通学堂

  初等小学堂位于武昌城内东西南北四局,每局下设 小学堂,城内有初等小学堂43堂,城外17堂.

  高等小学堂位于武昌城内东西南北中五路,各设高 等小学堂一所,初办时,每堂学额100名,招'收11—14岁 少年儿童入学,科目为修身,读经,中文,算术,历史,地理, 图师,体操等.

  文将通学堂1903年.张之洞在原向强学堂旧址开 办湖北文将通学堂.定额240名,学生年龄在15一一24岁 问?设立伦理,温经,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理化,博 物,法制,体操等课程,学制四年.

  1903年,在两湖书院的基础上,建立文科高等学堂, 以培养学术德兼优的通才为目标.初定120人.开设经济, 中外史学,中外地理,算术,,财政,军事等科目.

  3.湖北留学生的大肆派遣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 条约》.朝野为之大震,对日本的崛起顿时刮目相看.随之 而来的是国内掀起了研究日本崛起原因的高潮.时任湖广 总督且亲身参加过甲午战争的张之洞,在1898年写的《劝 学篇》中,开始倡导留日教育,他认为日本兴盛的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其派出了大量学生游学西洋,他说"日本,小国 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攫木,陆奥诸人.皆二十年前 出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洋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诣法, 德,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 用以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在选择留学国家 上.张之洞认为."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 费,多可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0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 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之所以十分热情于派遣留学生.与他急需洋务人才和大批新式教员的要求有关.在日本方面的积极推动 下,正式促成了中国第一次留日学生的派遣.张之洞是留 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又是湖北教育的兴办者.这直接导致 了湖北留日学生在全国总派遣人数中占有了极大比例.其 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湖北学生出国留学.开始于19世纪 9O年代后期, 1896年.总理衙门选拔13名学生赴日. 其中有一名是湖北房县人戢翼翠.1899年,湖北又先后派 出吴禄贞,吴元祥,万廷献,刘邦骧等2O人.1901年.有恩施 人饶风璜等4人最先自费赴日留学,1902年,为解决急需师 资的要求,两湖,经心,江汉等书院派出黄兴,李书城,陈文 哲,陈英才,张继煦,万声扬,王式玉等31人赴日学习.据不完全统计,1902年湖北留日学生为126人.1903年为153 人,1904年为341人.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欧洲列强俄 国.这使得中国的留日学生人数激增.1905和1906两年湖 北每年均有留日学生1000人以上.1908年.除自费生外.官 赞生就有475人.综合统计.在清末,湖北留日学生及游学生总数应在2000人上,在派遣留日学生同时.也派遣一些 留欧美学生.但数目很少.总共只有200余人. 在留学生所学的科目中,据已收集到的清末湖北留学生807人的资料分析.除不明科别的270人外.其他 的637人中.学陆军有251人,占46.7%,习法政者139 人,占25.9%,习师范者73人,占13.6%,习工科者32 人,占6%,习农科者17人,占3.2%,习理科者I2人,占 2.2%.习商者9人,占1.7%.习医者4人.占0.7%.习文 学,财经,海军等科目甚少.

  二,湖北兴学的影响

  I,对湖北教育的影响

  办近代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 容之一在这方面.湖北地区是在1890年后开始的,与有的省份相比并不算早.然而.由于张之洞对兴学育人特别 重视.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下.进行一系列 的改革措施,在课程方面,保留一些传统的修身,读经,算 术科目的同时,还加强了对西学科目的开设,在普通学堂增设天文,格致,体操等-在实业学堂,则开设制造,商务, 农桑,公法等}在师范学堂,开设教育学,教授法等课程. 在教学方法和体制上,开始分班教学.聘请中外教员教习 的方式.同定人数和学制,从而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初等, 中等,高等教育体系.为湖北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在 清末2o年问,湖北兴办的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不计蘩养 院.半日学堂和简易识字学塾)约为2600等所,且其中初 等小学又占2361所,绝大多数包括初小在内,最多时在校 生约为10万人.较之以前是破天荒的新气象,约占当时全 省人口的3.2%,湖北一跃成为办学先进省.这 不但引起了朝野关注.甚至"东西各国文武官员及游历人 士,来观鄂省书院学堂者,不可胜数,往往遍览详询,视为至大至要之事."湖北办学成效显著,也使张之洞头 上多了一个"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光环.也由此奉旨 留京,与张百熙,荣庆制定全国教育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后又入掌全国学务.张之洞在兴学育人上,不是把目光投 向西学的故乡欧洲,而是转眼于学习西方的日本.并在湖 北大力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选派大量留日学生.来提高官 员和教师队伍的索质.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张之洞的湖 北兴学,使湖北教育在清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现代湖 北成为华中乃至全国重要的教育,科技中心奠定了基础. 而武汉地区许多著名大中专院校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的兴学.

  2,促使辛亥革命在湖北的发生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并非一时之偶然,正如张继煦所 说;"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以为武昌地处上 游,控扼几省,地处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 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按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 力也……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精神 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 功."张之洞兴办两湖书院,自强学堂等一系列学校 和实业学堂.而且也派遣留学生.他的目的只是培养一批 新的维护清朝统治的卫士.为此.他殚精竭虑.不辞劳苦, 惨淡经营,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他培养了革命的宣传家和活动分子.湖北的革命团体.从 科学补习所至共进会.前后共有三十一个,参加这些组织 与活动的学生.估计至少有一千人.其中,"两湖书院有黄 兴,曹亚伯,时功玖等三十余人,武备学堂有吴禄贞,朱和 中,蓝天蔚等九人,文普通中学有宋教仁,欧阳瑞骅,蒋作 实,田桐等四十九人.师范学堂有张振武,牟鸿勋,周之翰 等二十余人.武昌起义.陆军中学有学生五百余人响应. 测绘学堂有八十余人起义,陆军小学有三百余人参加行 动.甚至女学生亦有数百人组织女子军队,参加革命,此 外.自强,农务,工艺等学堂均有学生参加,对革命之成功, 贡献至大."张之洞派遣留日学生刘成禺,张继 煦,宋教仁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湖南游学译 编》,《二十世纪之支那》等杂志输入内陆后产生了很大的 反响,虽然张之洞有过一些处理办法,如停止官费,勒令归国以阻止学生参加革命组织,并禁止了一些革命的刊物的 传播.但此时的清朝统治已危在旦夕,新思想广被接受.已成燎原之势.张之洞死后仅两年,就在他坐镇近二十年 的湖北省会武昌,由黄兴等一批湖北省学生组成的革命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虽然这次革命不够彻底,但它还是推 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具有划时代意义.

3,对湖北经济造成的影响.

  I889年冬,张之洞奉命从广东调往湖北任湖广总督 时.湖北经济在此时的发展缓慢.作为洋务运动领袖之一的张之洞.在兴办洋务过程中.深感此时中国的专业技术, 外语人员的奇缺,"不讲农,工,商之学.则中,国地虽广,民 虽众,终无解于土满人满之讥矣".[1]("于是兴办一系列 的实业学堂.这些学堂在洋务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兴办方言学堂.为企业引进和掌握外来技术提供了前提条 件,兴办的工矿,工艺,铁路等学堂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人才保证.而留学生的归来又进一步地推动了洋务企业的发 展.这样就把教育和实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湖北开始有了铁路,电灯,邮局,电话和发电厂.开始 有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业,大矿山.开始有了现代化的金融资本家及其组织,开始有了现代型的政府管理机构, 产业工人和现代型的城市,如此等等.可以说1949年之前的湖北大型的工矿,交通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 立起来的,这使湖北地区的生产方法和运输方法从几千年 的手工劳动开始转向机器生产.这是湖北地区生产力发展 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武汉三镇的商业 取得巨大的进步."从光绪二十二年到三十年(1896—— 1905).汉口的对外贸易额增加一倍多.光绪三十二年(1906).汉口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额的12.4%.几乎 接近上海的水平."武汉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工业 城市和工业港口.中西部地区第一大城市与工业化进程 的领头羊,这些与张之洞的湖北兴学是也密不可分的.

三,结束语

  张之洞作为清末身系朝局寄之重者四十年的政治家.作为会同中西.权衡新旧的思想家,作为"生平精神所寄, 尤在振兴教育,储备人才"的教育家.作为讲重工业不能忘记的企业巨头.把其教育思想不断渗透到实际 办学中.首先推动了湖北地区教育的长足发展,办实业.又 进一步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这个始终坚持 "中体西用",始终坚持"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散.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的洋务大臣.他身体力 行.锐意改革,把兴学与办实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湖北教育的面貌.为中国教育由旧教育向新教育的转变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清末湖北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以及政治走向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