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zhuanzai
今天我想简单向大家谈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读书?二是读什么书?三是怎样读书?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
除了可以考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前途之外,读书还能干什么?
读书可修身立志。“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歌德)“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凯勒)修身讲究四个字:诚、敬、静、恒。。“诚”就是诚恳、表里如一,不说谎话。咱们从书中知道:曾子为兑现承诺而杀猪、列宁打破花瓶主动承认错误、华盛顿砍倒樱桃树勇敢面对,还有那个“狼来了的故事”等等。“敬”就是敬畏,对内为心有所畏惧,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外则要持身端庄,有气质,有威仪,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得就是这个道理。“静”就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也就是平时所讲的“见利不动,遇事不慌,半只冷眼,一颗素心”。“恒”就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立志,读书可以明志。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激励过多少青年投身革命。
读书可增知储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希腊哲学家艾诺用圆圈作比喻说: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那么它的边缘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此未知部分也就显得越多。一个人的才能除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外,也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转化为一个人的才能。
第二个问题:读什么书?
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读卡通书、漫画书、言情书、武侠书,就是不读名著。何为名著?名著不仅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要具有文学性、思想性、流行性。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有:《骆驼祥子》、《繁星·春风》、《朝花夕拾》、《爱的教育》、《童年》、《名人传》、《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昆虫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完全读过这些书。
除了读名著,可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读一些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书。
第三个问题:怎样读书?
关于读书,学生当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时间读,二是没书读,三是不知如何读。
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曾国藩也曾这样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如果我们每天睡前15分钟读一读书,按每分钟300字计算,则可读4500字,每周可读3万字的文章,每月可读12万字的一本书,每年至少可轻松读完十余本书!
有同学说没书读。咱们可以看一看班级内的垃圾桶,一天下来,各类罐装饮料盒、红茶绿茶矿泉水瓶,将垃圾桶塞得满满的。许多同学买吃的、喝的、穿的,花钱从来不眨眼睛,可要花几块钱买本书却要犹豫半天。这也是没书读的原因之一。其实,每个同学家中都有不少藏书,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借读,班级里也可设个读书角。新华书店的书你可以不买,但读是从来都不收钱的。
读书也要讲究方法。毛泽东曾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他老人家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式,特别是作读书笔记,摘录名言警句,可作日后作文时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