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汗杜雨茂

 简兮 2015-10-31
40、黄汗
 
汗出两腋染衣黄,湿热瘀除得安康
 
谢xx,男,29岁,干部。1979年5月15日初诊:胁痛九年伴黄汗两年。患者于1970年发现右胁下痛,呈发作性,初起约一年发作一次,持续一段时间渐止,近年来胁痛发作频繁,稍劳即发,间断时间很少,同时伴有口苦纳差,曾经多方治疗未能控制,且有加重趋势,前年5月份始见出汗色黄,沾衣如黄柏汁浸染一般,尤以两腋的汗液色黄为著,夏重而冬轻,多次检查肝功能正常,经他医用过芪芍桂酒汤效不著。诊其脉细弦,舌尖红,苔薄黄。此病先有胁痛,后发黄汗,又未有“汗出入水中浴”之因,故按一般黄汗施治而效不显。综合上述脉证分析,此证属于肝胆湿热留滞,邪阻血瘀则胁痛,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湿热交蒸互郁日久使汗液变黄,腋下为肝胆经脉所循之处,故汗黄尤著,治拟清化湿热,疏肝活血。处方:柴胡10克,黄芩9克,知母9克,元胡9克,金钱草30克,藿香9克,厚朴12克,枳壳9克,炙甘草5克,丹参15克,吴萸4克,郁金12克,白芍12克,水煎服。
 
复诊(5月25日):服上方6剂,胁痛减轻,余如前,脉细弦略数,舌尖红苔薄白。拟初诊方去吴萸、藿香,加茵陈15克,川芎9克。守上方服至7月底,胁痛已止,精神好转,口苦显减,食欲接近正常,连续工作4小时已不甚觉累,黄汗甚微,嘱其间断服上方,每月服十剂左右,以善巩固。一年后随访,病愈,至今未复发。
 
按:黄汗一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现代医学无此病名,对其机理,亦无法解释,更乏确切疗法。然临床并非鲜见,中医认为,是病乃水湿郁阻肌腠,阳气不通所致。治以宣达阳气,疏化郁阻为主,偏热者以芪芍桂酒汤,偏寒者,以桂枝加黄芪汤疗之,然临床所见,用上方非能尽全,当依证变法,不可过于拘泥。
 本案所收,汗出沾衣,如黄柏汁浸染,符合黄汗特征,然依黄汗常规治法不效,观其脉证,有胁痛、口苦、舌尖红苔薄黄,且以两腋下为著,符合肝胆湿热,分析其机,先有胁痛数年不愈,肝胆气滞血瘀,郁而化热生湿,肝胆之经脉布两胁,循腋下,湿热循经上扰,故见口苦胁痛,汗出黄染,以两胁为著,故治遵清化湿热,疏肝活血为法,以柴胡、黄芩、知母、金钱草、郁金清热利湿,疏利肝胆,以丹参、元胡、白芍养血柔肝,和血通络,瘀化经通,气机畅达,湿热自消。以藿香、厚朴、枳壳宽中下行,配以炙甘草和中悦脾,脾机运转湿邪得化,以吴萸引药入肝经,疏肝降浊。药进6剂,胁痛大减,吴萸、藿香毕竟为辛温之品,用之不利湿热清除故去之,加清利肝胆湿热之圣药茵陈,增和血祛风之川芎,以增强上药之力,守方继服而顽疾得除。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